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1~3年级“估一估”的教学策略

2021-08-26蔡晓君

求知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意识情境探究

摘 要:“估一估”既是一种重要技能,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估一估”主要涉及对数量的“估”、对计算的“估”和对测量的“估”三方面。学生“估一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估一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实施“估一估”的有效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围绕“估一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1~3年级“估一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1~3年级;“估一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30-02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计算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估一估”作为一种重要技能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估一估”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估一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对数量的“估”(估数)、对计算的“估”(估算)和对测量的“估”(估测)。

学生“估一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1~3年级(第一学段)作为系统学习“估一估”的起始阶段,其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估一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实施1~3年级“估一估”的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一、注重“估一估”意识的培养,发挥教师的干预作用

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数学学习,初步建立了数观念和几何观念。由于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喜欢确定的、精确的事物,还没有“估一估”的概念和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估一估”的意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已经有一定的“估一估”能力,主要表现为估数能力,而学生的估数能力与其数观念的发展水平有关。一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数相关的知识,实际上是在为后面学习“估一估”的内容打基础。

另外,良好的教育干预能够促进学生“估一估”意识的形成。1~3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在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教育干预以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先对“估一估”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增强了“估一估”的意识,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一估”意识,把“‘估一估是有用的”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3页的一道比较大小练习中,对于“489×5( )2600”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般会先精算再比较。这是一道很好的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估算,将489看成500,500×5=2500,把489估大了,结果还是比2600小,所以489与5相乘的结果肯定比2600小。學生在对比中能发现不用精确计算,也能快速得出比较的结果,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估一估”的需求,培养学生“估一估”的意识。

二、注重联系生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无论估数、估算还是估测,都要结合具体情境。具体情境为抽象的“估一估”内容与形象、具体的学生思维搭建了桥梁。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理解、体会“估一估”的意义,进而产生“估一估”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

例如,对于二年级下册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例题,大部分学生会想办法算出电话和电吹风机的总价钱,再和500元进行比较。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用精算解决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学生很快发现不算出商品的总价钱也能进行判断。此时,教师小结:“有时候,题目如果没有要求算出精确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近似数进行快速口算,这样的方法叫作估算。估算也可以解决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后,便会举一反三,将其运用到例题的解析中。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估算。最后,学生回顾精算和估算两种方法,通过对比,体会到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估一估”的教学过程也应体现这一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认识到,有些“估一估”的问题单靠个人力量可能难以解决,而利用集体的智慧则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同时,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比、优化“估一估”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另外,在“估一估”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出现不同的答案或意见,鼓励学生互相倾听、交流、质疑和辩论,让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调整、判断和反思的过程中自我建构“估一估”的意义和方法[2]。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的相关问题: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它们大约重多少千克?题目只有一个条件,解决问题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运用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苹果有大有小,需要分情况考虑。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了以已知物品的质量为标准估测一些物品质量的方法。

四、重视直观感性材料和有效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在“估一估”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教育干预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外,还要组织丰富的活动,运用好直观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的过程,积累直接经验,从而使其掌握“估一估”的方法[3]。

数学知识是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数量关系的抽象与概括,而1~3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思维活动往往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4]。而且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数观念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视觉进行计算。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提供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动手操作,进而使其感悟“估一估”的方法与作用。

无论估数、估算还是估测,要想掌握其方法,学生就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丰富、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估一估”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猜一猜、圈一圈、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和算的活动经验;通过量一量、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这些丰富的活动经验可以为学生解决“估一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估一估”的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交流表达,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解决“估一估”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进行方法与策略的归纳前,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要让学生充分表达,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辩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进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師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结果性评价时,只要学生选用了合理的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哪怕学生没有选择合理的方法,教师也要适当地肯定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思考,并表扬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例题:小明家养鸡的收入是243元,养猪的收入是479元,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解法1:200加400等于600,40多加60多大于100,所以它们的和比700多;解法2:243小于250,479小于500,所以它们的和小于750;解法3:24个10加48个10,等于72个10,所以它们的和大约是720;解法4:这个数比200加400的和大,比300加500的和小。以上这些解法都是正确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估算的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中可能有最好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估计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能是一个范围,学生应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确定估算结果。

另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过程性评价同样重要。学生能否认真倾听、积极讨论、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相互合作,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内容。课堂多元性的评价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估一估”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结 语

总之,以上的教学策略并非彼此独立存在,在具体的“估一估”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给学生渗透“估一估”的方法,培养学生“估一估”的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尝试、分析与交流,使学生逐步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估一估”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李树光.小学数学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付丽.小学生“估计”能力的层次及特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蔡晓君(1989.12—),女,广东中山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探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