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地区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浅析

2021-08-26汪永洪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殖技术健康池塘

汪永洪

摘要:池塘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比大,养殖单产不断增长,带来水产品质量下降、鱼病高发及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百姓对餐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实施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将传统池塘改造升级成连片精养鱼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等先进养殖设施,强化养殖过程管理,投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加强鱼病防治,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并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再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关键词: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0-026-03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单产越来越高,带来的是水产品质量下降、鱼病高发及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日益增强,百姓对餐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愈来越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实施健康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水产养殖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成为必然,池塘健康养殖将是水产养殖的方向选择,笔者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多年,深有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对铜陵地区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浅析。

水产健康养殖是指生产无公害高质量水产品,以满足百姓对健康水产品的需要。主要是對水产养殖系统进行有效管控,保持养殖系统生态平衡和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产品安全无公害,且对养殖水体内外环境不会造成公害。其方法选择并建设适宜水产养殖场,培育投放优良健壮苗种,通过科学养殖过程管理,科学防治病害,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达到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再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

1  池塘养殖现状模式

铜陵坐落长江南岸,水网密布,养殖池塘连片,水、电、路三通,养殖条件优越。池塘养殖大多为精养鱼塘,单产500~1000 kg/亩,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鲫、鳊、鲈、翘嘴鲌、黄颡鱼、甲鱼、青虾、小龙虾等。养殖方式有传统养殖、池塘80∶20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等模式。

1.1  池塘80∶20养殖

池塘80∶20养殖技术在铜陵地区推广较早、单产高、养殖效益好,主要是对传统养殖技术进行改造,以主养品种占比80%,搭配混养其他鱼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通过强化投喂鱼类专用配方颗粒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达到高投入高产出,与传统混养模式,其优势起捕鱼类品种规格整齐、增产增效,同时减少了水体污染,减少了鱼病发生。目前本地混养模式多汲取这一模式优势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池塘立体多层养殖。

1.2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

铜陵地区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引进较早,该项技术是在池塘80∶20养殖技术基础上总结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选择一口大的池塘,面积30亩左右为宜,将池塘分成两部分,小面积水体推水养殖区,面积占总面积3%~5%和大面积水体生态净化区占总面积95%~97%。也就是将池塘开放式养殖模式创新为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

在小面积水体区通过安装推水气提式增氧机和建设养殖鱼类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施,通过推水造成水体流动和微孔曝气管曝气增氧,开展高密度多品种养殖,养殖品种选择草鱼、鲈鱼、黄颡鱼、鳊鱼等市场畅销品种。对鱼类排泄物和养殖水体残剩饲料收集处理,再为种植植物利用,既减少水产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降低耗能和节约了水资源等问题,又做到废物利用,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在大面积水体区通过主要放养鲢鳙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鱼类养殖水体高溶氧,养殖成活率高;饲料系数低;降低单位产量的能耗;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多个流水池实行多品种养殖,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室外工程化养殖管理,全程在线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日常管理操作方便,起捕率达100%;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

1.3  池塘混合养殖

大部分池塘养殖还是以混养多种鱼类为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渔业资源、市场,把养鱼、养禽结合起来,养殖名优水产品,如池塘套养鳜鱼、甲鱼等。

1.4  池塘养殖名优水产品

主要养殖翘嘴红鲌、黄颡鱼、鲈鱼、甲鱼、青虾等。

2  池塘工程建造

2.1  场地选择

地势低洼荒滩地,有清洁水源,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土壤保水性好,不渗漏,池底平坦。养殖场周边无污染源,养殖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2  池塘面积、形状、深度

面积10~30亩,以适合方便养殖管理操作为原则。形状长方形,东西向边坡坡度1︰2或1︰1.5。水深2 m以上。连片精养鱼塘塘埂用作青饲料地。

2.3  进排水系统

建造单独进排水管道、每个鱼池能独立排灌,排灌系统实施完善。

2.4  尾水净化设施

建造养殖尾水排放管道、沟渠、净化池。

2.5  建设道路、架设电线

建设道路能通汽车,架设高压电线,配电实施完备。

3  养殖苗种放养

3.1  池塘清整

排干水,清除过多淤泥,淤泥厚度小于20~30 cm,修建加固塘埂,曝晒。

3.2  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杀灭敌害,澄清池水,施肥增钙,改良水质、底质。干法清塘:75~100 kg/亩。湿法清塘:水深1 m用量150~200 kg/亩,生石灰在容器内加水花开后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帶水清塘:水深1 m用量12.5~15 kg/亩。干法清塘:水深5~10 cm用量5~10 kg/亩。漂白粉杀灭敌害效果强,且省力、毒性消失快,但没有改良底质和肥水的作用,用生石灰不方便的地方,或急等池塘用时,可用漂白粉。

3.3  苗种投放

选购苗种要从有水产苗种生产资质的种苗场购买。投放苗种前,进行苗种消毒,防止外购苗种带入病原。根据养殖模式、池塘条件,确定苗种的放养密度、搭配比例,合理投放鱼种,控制鱼种投放量。

4  池塘的管理技术

管理好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4.1  巡塘

养殖人员早晚勤巡塘。根据天气、气温、水色、鱼类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判断鱼类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发生缺氧浮头、鱼病等风险。一旦有发生或已发生浮头情况,要及时停止施肥,减少投饵,加注新水,合理科学使用增氧机。

4.2  合理投饵

根据池塘鱼类,均匀投饵施肥,做到“定时、定点、定位、定量”投饵、投喂符合要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根据鱼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要求,饲料要做到精粗搭配合理,在投喂精饲料养殖鱼类时,要适时投喂一定量的草料,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4.3  做好养殖记录

记录内容:苗种购买、投放情况详细记录(日期、地点、品种规格、数量、天气),饲料购买、投饲施肥详细记录,用药详细记录(购买、使用),养殖生产详细记录,起捕、销售详细记录。

4.4  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重在预防,降低鱼类养殖发病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病早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有效降低水产养殖鱼药使用量,提高水产品质量,水产养殖用药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4.4.1  鱼种消毒

放养鱼种前,需要对鱼种进行消毒,鱼种在下塘前用 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鱼种5~10 分钟。

4.4.2  养殖工具消毒

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4.4.3  养殖水体保持清洁

养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3 m左右。鱼病流行季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水体消毒按0.2~0.3 mg/L三氯异氰脲酸粉使用量经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食场定期用三氯异氰尿酸粉、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4.4.4  鱼病治疗

池塘养殖鱼类一旦发病,及早治疗,对症下药,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病死鱼应及时打捞深埋而不能随处乱扔,以免病菌到处传播。

5  养殖尾水净化

养殖尾水通过沟渠、水质净化池分级处理后,达到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

6  结论

通过将传统池塘改造升级成连片精养鱼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等先进养殖设施,强化养殖过程管理,投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加强鱼病防治,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并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达到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生产水产品安全无公害,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作鹏. 对北方池塘主养鲤高产技术回顾与评价[J]. 北京水产,2000(02):6-7.

[2]刘寅初. 湖南省池塘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建议[J]. 当代水产,2014,39(09):56-57.

猜你喜欢

养殖技术健康池塘
热闹的池塘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池塘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