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音读物市场困境浅析

2021-08-26杨岚

出版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儿童读物

杨岚

关键词:注音读物 儿童读物 编校质量

注音读物,简言之就是为文本注上拼音的读物。在儿童读物中,主要针对6—8岁的读者,进行全文注音或重难点字注音,方便他们学拼音、认汉字,培养阅读的习惯。之所以会产生注音读物这样的阅读门类,是因为6—8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阅读阶段。他们即将成为小学生,或者处于小学低年级,在阅读上,他们面临着学习拼音、大量识字、积累词句的客观需求,正经历着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从有声阅读到文字阅读过渡的关键期。在这种背景下注音读物是有客观需求的,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注音读物市场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注音标准不规范

通常认为,注音讀物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称《基本规则》)、《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来进行标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以下几个原因,对这些标准大打折扣。

1.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

注音图书的拼音一般都采用注音软件自动生成,出版社的编辑和校对人员再进行勘校讹误的工作。但是平时在对人员的培训中,没有强调对拼音规范的学习,导致大多数从业人员在拼音规范方面,专业性不够,不能敏锐地发现拼读的错误。比如易错词,巷道的巷读音为hàng,噱头的噱读音为xué;比如需要读轻声的词语,玫瑰拼写为méi gui,朋友的友,应该读轻声,而小朋友的友又需要读重音;再比如一些多音字,薄(báo)饼、薄(bó)弱。这些词语与我们平时的拼读习惯、地域方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没有充足的经验,或许发现不了书稿中的错误。根据笔者的经验,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拼音标注错误。第一,易错词误读;第二,轻重音错误;第三,“一”和“不”变调混乱;第四,固定词组搭配标准不规范等。

2.具体用法界定模糊

之前提到了拼音参照标准较多,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标准不统一的地方。即使在一本书中也有矛盾模糊之处。《基本规则》中提出:“为照顾某些领域的特殊需要,增加变通规则:根据识字需要(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汉语识字读物),可按字注音。”[1]这一说明与正词法最核心、最具主导性的规则——以词为书写单位存在着矛盾,虽然增加了注音读物的灵活性,但是也产生了混乱的使用情况,有的地方按字注音,有的地方按词注音,再如变调、轻重音、是否需要语法注音等,情况复杂,没有确切的界定和统一的标准。因此,通用的教材中也出现了注音不规范的现象,全国各地的出版机构就更加难以统一标准。

(二)注音读物质量参差不齐

注音读物因为其客观需要,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很多出版机构就采用低成本、低定价,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从而拉低了整个注音图书的品质。特别是受一些小学必读书单的影响,小学生需要读经典名著等大量课外书籍,市场上就涌现出一大批经典名著的注音版,如《西游记》等,在有限的篇幅里,要对原著进行缩写、改写,损害了原文的艺术价值,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同时在全书的插图、装帧制作上也非常粗糙,毫无审美性,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图书是弊大于利的。同时还有许多图书选用的纸张很差,印刷不清晰、油墨有异味等,都给读者带来了很不好的阅读体验。所以大量的这种低定价的注音读物充斥着市场,扰乱了读者的判断,让注音读物成为了劣质读物的代名词,严重损害了读者的身心健康。

其实,针对注音读物的特殊读者群,更应充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在字词方面,要逐步加量;在语句方面,要有短句和长句的结合;在审美趣味上,要有更吸引人的故事和情节,搭配艺术水平较高的插图。这样的注音读物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很好地走上独立阅读。

二、对注音读物的认识存在误区

对注音读物的阅读不是要看每个字的注音,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不熟悉的字词时,借助拼音来帮助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习拼音,学会熟练运用。学汉字和认拼音都是辅助的,快乐轻松的阅读才是读者应该追求的。有的观念认为,拼音读物不符合孩子的认字规律,这显然把注音读物当成了识字卡片,本末倒置。拼音只能标出这个字的读音,会读并不表示学生掌握了这个汉字。对字形、字义的掌握还需要孩子在阅读与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拼音的学习也是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重点,自2019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版的语文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拼音学习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一个单元里,学完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的全部内容。学生不光要认识这些拼音,而且还需要掌握声调和拼读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如果不去大量阅读注音读物,去实践运用,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注音读物就是很好的练习文本。孩子通过拼音能够独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汉字和拼音,汲取文本中的精神养料,这样才是高质量的阅读。

三、对注音读物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完善分级阅读体系

分级阅读这个概念最先来源于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后才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引起了各个出版机构的重视。但是中文分级阅读与英文分级阅读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生搬硬套。我国中文分级阅读,一直没有一个指导性的建议,按什么标准来分级,不同的出版机构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说法。小到一套单独的套系书,就有独立的分级体系;大到一些知名的阅读推广机构,有自己完整的分级体系,如“亲近母语”的分级阅读书目。这些现象又加剧了图书类别的混乱。我们最常见的分级阅读是按照年级来划分的,这个标准是适合我国的教学体系的。但是每个年级究竟应该读什么内容的书,一年级、二年级的阅读究竟需不需要有注音读物,这个也很不明确。所以要规范注音读物,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分级阅读体系,为注音图书提出一个指导性的阅读建议,让读者根据需求去接纳去选择,让注音读物和适读人群能够合理匹配,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细化注音读物标准

如上文所说,关于汉语拼音的使用规范我国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涉及具体的儿童读物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规范不细化、不深入就会造成使用中的混乱。“众所周知,汉语没有完整、周密的形态标志,其语素(多用单个汉字表示)、词、词组之间,虽然在理论上具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语言材料(语料),常常存在难以截然划界的情况。”[2]拼音标准的界定确实存在难度,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给孩子的注音读物中,应该给一个大致的统一标准,如主要参考哪本资料,是否按照语法注音,是否标注变调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规范的。

(三)提升相关出版人员的拼音水平

编辑注音读物的编辑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背景和出版专业水平,但并不一定有过硬的拼音水平。因为大多数人的拼音学习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完成了,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进一步精进和提升。其实注音图书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内容简单的图书,它对于注音、语言形态、图片、排版都是有要求的,需要编辑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编排。特别是在注音方面,需要做到准备无误,为学拼音学汉字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编辑人员如何提升注音水平呢?首先要以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基础,多查多记,遇到经常用错的字词整理记录下来,制作出易错表,这样熟练运用过程中就会逐步提升拼音水平。其次,对相关的专业参考图书反复研读,牢记于心。再次,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参考质量高的注音读物,如教材教辅、权威出版社的注音读物等,参考其他的图书的注音案例,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解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系长江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儿童读物
本期导读
应尽快为“儿童毒物”“消毒”
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
我国儿童读物量化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的编著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家庭儿童读物选择的几点做法
波特钻石理论视角下的儿童读物发展探析
民国中小型出版机构书刊出版经验探微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