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治疗技术联合常规药物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2021-08-24朱冬冬李丽杨永杰朱相华王成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焦点发生率基础

朱冬冬,李丽,杨永杰,朱相华,王成东

常规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欠佳[1]。有研究[2]显示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但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选取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35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周内服用其他抗抑郁药或接受过心理治疗者;心、肝、肾等器官衰竭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

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基础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3~18岁,平均(15.44±1.52)岁;病程1~3年,平均(1.86±0.37)年。联合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3~18岁,平均(15.46±1.49)岁;病程1~4年,平均(1.92±0.41)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基础组给予口服20mg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d,干预6周。联合组在基础组的基础上应用焦点解决治疗技术,20~50 min/次,1次/周,共6次。包括:①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真实想法,明确患者目前存在问题。②运用现场模拟演练等方法,协助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③目标确立后,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引导、鼓励患者独立思考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充分激发潜能。④根据患者解决问题成效作出反馈,若完成效果不佳,应协助患者查明原因,及时调整方法。⑤肯定患者取得的进步,引导其不断总结反思,确立下一步目标。

利用HAMD-24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6周的抑郁程度并观察干预6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干预时间增长,两组HAMD-24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干预后各时点联合组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1。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显著(分别F组间=8.347,F时间=15.835,F交互=11.528;P均<0.01)

基础组出现头晕4例,恶心、嗜睡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10/42),联合组中头晕、嗜睡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组(校正χ2=4.804,P=0.028)。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2周、4周、6周两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均降低,而联合组评分更低,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表明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可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焦点解决治疗技术能够引导患者发现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潜能,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患者情绪,进而缓解焦虑症状,放松身心,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焦点解决治疗技术联合常规药物可减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焦点发生率基础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焦点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