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十年(2011—2020年)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

2021-08-23王芮琪李想

关键词:研究综述英语教学

王芮琪 李想

摘    要:思辨能力培养是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话题。文章对近十年间发表在我国27 种外语类及教学类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了我国关于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探寻以实证为依据的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框架,并提高对英语教师和其他阶段其他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英语教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68-03

一、引言

近年来,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认为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1]。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英语教学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已将思辨能力列入外语教学的核心培养目标,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对思辨能力的重视。但我国学生目前的思辨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黄源深指出,英语课堂普遍关注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2]。近年来,这一现象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学界日益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专门统计分析有关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成果的综述尚不多见,本文对近十年内(2011—2020年)外语类和教学类期刊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思考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二、思辨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来源于“Critical thinking”一词,于20世纪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其最权威的定义来源于“特尔斐”项目(The Delphi Project)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3]。随后,文秋芳等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层[4]。可以看到,國内外学者普遍肯定思辨能力是一种以反思评判为基础,以分析和推理等技能为具体实践形式,并以好奇开朗等情感为外在特质的一种综合能力。

思辨能力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肯定和重视,许多知名大学以思辨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如哈佛大学在文理教育和通识教育中收录了哲学、历史、经济、科学、宗教和政治等多学科相关经典著作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习惯。在国内许多学科领域,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理工类学科、文史哲类学科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本专业知识内容相结合,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英语教学是贯穿我国各阶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范围广、基数大,是思辨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学者们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孙有中指出,学习英语和学习思辨是不可分割的,思辨能力与英语能力应同步提高,相互促进[5]。然而,与政策和理论上对思辨英语教学的号召相比,我国在思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研究方法

叙述性研究是综述研究中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可以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作深入阅读和分类总结,叙述性研究方法往往能够揭示文献的异同点和研究趋势,至今仍在综述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即采取这种方法进行综述。

笔者从外语类和教学类核心期刊中选择了27种期刊,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外语界》《外国语文》《外语与外语教学》等为代表,教学类核心期刊以《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等为代表,从中选取不少于4 000字的研究性论文,并将发表时间锁定在2011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仔细阅读国内外关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文献后,笔者确定了搜索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教学”“英语思辨教学”以及“英文思辨教学”。在确定期刊来源和搜索关键词后,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分别以上述关键词作为主题、篇名、关键词,对所涉及的27 种外语类和教学类期刊的文章进行检索并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了人工筛选,最终共获得 53篇满足各项指标的文献。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整理分类和特点分析,最终形成综述,对近十年内(2011—2020年)我国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二)结果与讨论

图1数据说明,2011—2020 年我国有关英语思辨教学和英语思辨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发文数呈现先上升、后大幅波动、最后趋于平缓的态势。可以看出,2011—2014年间的研究增长较快,发文量逐年递增,说明学者们在这四年内对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关注度较高;2015—2017 年间的发文量则变化很大,在2017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达到了波峰(8篇);而在2018—2020年,发文量出现缓中有升的态势,在这一阶段,该领域平均每年的发文量维持在 5~6篇左右,说明我国对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关注度仍然存在并趋于稳定。

三、研究综述

(一)研究对象

本领域的研究对象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总体来说可分为教学活动主体和教学活动材料两大方面。

首先,从研究对象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层面来看,按照学历层次分类,2011—2020年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高校本科生,其相关论文多达 29篇,而以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则仅有1 篇。此外,尚未发现针对其他学历层次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中学生群体、高职生群体、博士生群体等,这反映出目前研究对象相对局限的问题。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思维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而当前研究局限在高校学生群体,忽视了对其他教育阶段学生的关注。

按照专业分类,近 10 年来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象还可以划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前者的相关研究论文达 22篇,而后者仅为7篇。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高校本科生,并且相对集中在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探讨上,忽视了来自其他各学科专业的庞大学生群体,同样暴露出研究范围狭窄单一的问题。此外,有关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其研究主题极为丰富,涉及到英语专业多种课程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探索,包括阅读、辩论、演讲、语法等;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则仅局限于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未分别探讨大学英语各部分教学内容和思辨能力培养关系的研究。与英语专业相比,目前我国英语思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课程的关注度较低。

除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外,有3篇文章涉及到对英语教师的研究,涉及到英语专业教师与公共外语课教师两种群体,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当前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态度与看法。但相较于大量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文章,英语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角色,其本身的思辨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应当在日后研究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其次,從研究对象为教学活动相关材料的层面来看,有3篇文章涉及到英语教材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其中2篇为中德教材的思辨内容对比,1篇以大学英语教材为研究主体。另外还有6篇文章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测试(题目)或课堂任务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包括“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多项匹配题、密集读写任务、高考英语阅读题型等。

总结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象广泛丰富,几乎涵盖教学活动中的绝大部分环节和内容,但在教学主体的研究上过于集中,相对关注英语专业本科生,忽视了对其他阶段其他专业学生的关注;对教学活动材料的研究较少并且相对分散,目前未发现有研究将这些材料加以整合并作出思辨能力培养的全面探讨。

(二)研究主题

基于上述丰富多样的研究对象,我国在英语思辨能力培养领域已取得较为不错的成果。分析发现,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分为3类,即思辨教学实践研究、思辨教学宏观思考研究以及教师在思辨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

其中,第一类教学实践研究数量最多,总计41篇,占到了77.36%,这些文章结合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从各类英语技能出发,探讨了思辨元素应该如何应用到各类课堂教学中去,包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及英语专业开设的精读教学、泛读教学、口语教学、辩论教学、演讲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教学等。其中,尤以写作、演讲和辩论教学中的课例设计或课例研究为最多。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将思辨培养融入输出型教学活动关注较多,而对于输入型教学活动,如阅读、听力教学则研究甚少。近年来,批判性阅读或思辨阅读已有学者进行研究,但对于听力教学中的思辨培养设计,在目前文献中尚未发现。孙有中指出,思辨能力是高级语言能力的一个方面,是对输入性信息,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类信息进行阐释、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思辨英语教学应通过开展思辨性的各项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活动使英语学习与思辨学习相融合[6]。这启示我国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不应忽视对于输入性技能的思辨能力培养。

在第二类教学宏观思考研究中,部分学者从我国当前英语教育大背景出发,宏观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思辨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及可以通过怎样的措施助力英语思辨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基本国情与教育理念,提出英语教学应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标准英语,并敢于对国外经典提出批判性解读;或从高校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出发,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导致思辨缺席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任务式教学法为中心,加大课堂讨论活动的设计等建议以改善这一教学现状。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框架和英语专业课程的思辨能力培养理论框架。可以看到,我国学者已经关注到对影响思辨教学因素的整合,并为提出具有普遍价值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框架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现有文献量还较少,未来还需要学者在大量实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紧跟时代发展的宏观思辨论述。

第三类英语教师对于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虽然目前发文量不是很多,但已反映出学者对于教师这一重要教学活动角色的关注。以往研究探讨了英语教师缺乏思辨精神的原因,包括教育背景的固化影响、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和科研能力的薄弱,并呼吁教师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研究者通过问卷形式收集分析了117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于思辨教学的看法,发现教师基本认同应将思辨能力融入英语专业课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来自学生、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制约,教师普遍呼吁开展教师培训、提供相关资源和环境支持。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开展者,教师思辨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未来研究可以加大对教师群体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近 10 年间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划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其分布情况如表 1 和图 2 所示。

通过表 1 和图 2可知,实证研究(83.02%,44篇)目前仍处于主流地位,其数量远大于非实证研究(16.98%,9篇)。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多为探讨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实际教学应用的关注和重视,并在近几年还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以论述、反思、构建框架为主要内容的非实证类研究,或论述类研究则一直处于较少的状态,但其对未来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因而近10年文献中的研究方法总结启示学界,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后,研究者有必要对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反思前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研究空白,整合英语思辨教学的理论框架与一般规律,以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四、反思与展望

通过对近十年间国内关于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辨元素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关注,相关研究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整体研究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该领域的发文量近年来呈波动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思辨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次,近年来该领域内研究主题多关注如何在各类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演讲、辩论、阅读、写作等课程。学者更多关注到了输出型技能的思辨教学,而对输入型技能关注较少,特别是听力训练。再次,该领域近十年来研究对象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主,对于英语专业硕士生、非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教师的关注度不足。最后,领域内的实证类研究多于论述类研究,实证类研究多为聚焦于某学校某年级某课堂学生的个案研究,且有持续增多的趋势。

基于以上研究特点与趋势,笔者认为未来对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应尝试从大量的个例研究中总结共性,重视论述类文章的产出,进一步探寻以实证为依据的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框架,以及具有普遍价值的教学规律。而在未来的实证研究方面,一方面学者可以加大对英语教师思辨能力的关注,一方面也应该对其他阶段、其他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则航,邹敏,李晓芳,等.构建英语写                      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J].中国外语                       教育,2016(3).

[2]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3]Facione,P..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The Delphi Report[R].Californi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4]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    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5]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    2015(2).

[6]孙有中.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6).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