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21-08-23张晓梅马雪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张晓梅 马雪

摘    要: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对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理念,将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发挥课程的科学性和育人性。文章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借鉴国内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规划课程目标、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程呈现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方法等建议,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前教育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06-03

高校教育的灵魂在于德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 16 号文件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如何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政课程是各大高校广泛关注的问题,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那么,何为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如何建构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例如,高校普遍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效果似乎不尽人意。

课程思政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可以窥见课程思政的思想内涵,就是要坚持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学科特色和课程专业特点,深入发掘常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发挥课程的科学性和育人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现实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培养,对学前儿童品德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不具备品德鉴别能力,其模仿性和向师性决定教师角色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幼儿的品德判断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现阶段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堂,其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思政课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推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落实该理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是教师对思政元素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任务为导向,为了思政而思政,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本末倒置,过分重视思政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专业性要求,降低课程的效率。

二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师“各自为政”。教师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本着对本课程、本班级负责的原则,以自身知识经验为基础,独自开展授课工作。当多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时,其弊端就得以凸显。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而且没有整合规划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散乱的,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样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甚至会适得其反[2]。

三、国内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

上海高校及其他一些地方的高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引领,以思政课为指导,坚持思政课育人与各类课程协同育人,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3]。

(一)坚持做好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得益于高校和教育部工作的有效衔接,依据高校特色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做一个整体性规划,才有利于该理念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高校顺利进行。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就以《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为指导,合理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出“七个要有”的发展方向,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高度重视目标设计。目标是建设的方向,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整体目标,并分阶段落实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之中。同时,其顶层设计规划注重以教师为主体,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力量,在确保显性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发各类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进立德树人任务建设。

(二)重视教师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理念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真正理解課程思政的内涵,其参与理念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因素,对课程思政理念落实成效起到决定性作用[4]。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有效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创造了适合本校的“1+4”教学模式,以党委书记、校长等管理者及广大教师为主体,形成教师团队,致力于打造教师共同体。该团体的所有成员拥有一致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轮流授课,共同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该模式的逐渐成熟及其可复制性,华北电力大学、复旦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等众多高校纷纷效仿,成立以党委工作部为代表的相关部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兰州大学以课程思政示范课讲课比赛为依托,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掘课程的德育资源,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既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和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通,又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得以传播。因此高校还需要总结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授课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三)深化高校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倡导在各类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将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来,充分实现各类课程的德育作用。德育元素本身就存在于各类课程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在总结提取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利用,如果将传统思政课程的要素生搬过来,这样就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在课程改革层面上,各高校重点打造了60 多门“中国系列”课程,并在全国进行推广,使得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的落实成为可能。各高校还高度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设计,大胆探索适合课程思政理念推行的教学设计。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结合“人体解剖”的特点,以了解捐献过程及意义为切入点,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复旦大学挖掘“经济与社会”的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将所学经济学知识迁移到我国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中来。长沙理工大学在深入挖掘已有教材的思政资源之外,还进行了教材的开发,如《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第一辑)》等。因此,落实课程思政理念,需要高校深化课程改革,挖掘已有课程的思政资源,适当开发新教材,以适应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的需要。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学校上课的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建构课程思政体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合理规划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全局性和全方位性,高校进行目标规划与设计时要坚持整体设计原则,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有效整合课程之间的德育要素,发挥其整体功能。明晰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育人的要求,即这种育人是一种全程性的育人,贯穿于课堂、实践及科研等一切活动过程之中。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和促进,切忌过分强调课程的思政作用而忽视了课程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思想觉悟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践行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学前教育教师。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能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规划与设计上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讲解内容。

(二)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实施本专业课程思政的中坚力量。高校要注重联合全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力量,将其团结起来,共同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落实办法,实现专业内任课教师的思政理念协调一致。同时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校领导之间的交流沟通,融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中,使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及文化方向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高校须着力打造包括校领导、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及思政课教师等在内的教师共同体,以此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此外,可以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讲课比赛,集思广益,共同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传播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经验。

(三)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

落实课程思政须改革专业课程,充分挖掘可用的德育资源。例如,高校可將相关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纳入课程体系,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要求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具有时效性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课程资源[5]。可以将社会典型事件、案例融入到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学习过程中。以备受关注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同时,强化学生法治观念,让学生认可法律法规,并对其产生敬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有整体性把握,明确幼师的工作职责,坚持师德为先、依法执教[6]。

(四)创新课程呈现方式,发挥网络及幼儿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全新的资源和平台。尤其在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因此,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落实也要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呈现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又具备极强的理论性,若仅仅将这些知识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日后从事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无益[7]。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课程内容设计,把课堂搬到幼儿园,带领学生走出去,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改革课程评价方法,突出表现性评价的价值

落实课程思政还需在课程评价上下功夫。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注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查,存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评价缺失。相反,过程性评价即表现性评价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表现性评价强调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这正是落实课程思政所需要的评价方式。在贯彻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能否将课程中潜在的品德认知转化为良好的品德行为。唯有如此,方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考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设计思路,最终将课程思政的理论图纸筑成实践的高楼大厦。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德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需要专业全体教师及相关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真正实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EB/OL]. (2004-10-15)[2020-07-02].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2]陈慧海.思政理论课情境教学法的思考——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3.

[3]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4]马莉,丁汝雄.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10-12.

[5]窦岚.怎样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9-12-19(7).

[6]吴艳.“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运用——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9):90-91.

[7]曾春妹.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文教资料,2019(12):181-182;152.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改革之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改革备忘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