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探讨

2021-08-19赵雅馨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贫困地区公共服务

李 浩,赵雅馨

(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2021年2月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布,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2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贫困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行动方式之一,目前,绝对贫困虽已消除,扶贫重心转为解决相对贫困,我国的首要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相较于其余贫困地区,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关乎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深度贫困地区也多为民族地区。因此,文章以民族地区为视角进行论证。民族贫困地区的位置劣势、社会与经济的不利条件使得脱贫后地区的发展形势依旧艰巨,所以在政府不断强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如何利用到脱贫后的民族贫困地区,推动刚脱贫地区顺利度过5年过渡期,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盘活剩余劳动力,值得深思。特别是相较于绝对贫困时期,相对贫困时期群众如何自主脱贫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如何构建,同样值得思考。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现实意义

1.1 虚拟孵化服务平台助力刚脱贫民族地区主动走向振兴

对比绝对贫困时代,后脱贫时代要更注重贫困地区主动脱贫,对于刚脱贫的地区走向振兴需要各民族主动行动。绝对贫困时代,政府给予贫困地区的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帮助。比如,为农村地区修路盖房的“危房改造”政策、农牧家庭给予牛羊等为贫困家庭提供生产援助、低保户及建档立卡户等资金上的直接援助。这些都是政府以国家之力帮助绝对困难家庭,贫困人口跟着党的步伐奔小康,这些援助只是一时的,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自身精神意愿。后脱贫时代,虚拟孵化服务平台增加创业意识[1],助力民族贫困地区主动脱贫。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受环境、受教育水平、价值观等因素的限制,习惯于“等待救济”,很难“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即使在政府的援助下成功走出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时代的脱贫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不能单纯依靠国家的救济。虚拟孵化服务平台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为民族贫困地区人口提供多样化服务,使得贫困人口得到主动脱贫的意识,实现贫困人口自我效能的开发,获得其主动脱贫的能力与资源,助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因创业经济缺乏活力而导致经济落后的问题[2]。

1.2 虚拟孵化服务平台促进刚脱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血”

政府与社会的扶贫使得贫困地区走出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及返贫问题的存在对我国来说依旧是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民族贫困地区,受到地理因素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贫困家庭收入单一,仅仅依靠务农、扶贫渠道,且政府的长期救济使得其具有了“等、靠、要”的思想[3],所以一旦政府停止资金上的救济,会出现严重的返贫现象[4]。因此,要使贫困人口真正意义上的脱离贫困,刚贫困人口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改变扶贫的方式,实现“国家输血”到国家协助“造血”的转变。同时,“造血”功能是需脱贫人口在生活上脱贫和思想上“脱贫”的关键一步。虚拟孵化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以资源共享为手段,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等服务,弥补贫苦人口创业者资源上的不足,使其具备自我发展意识和积极发展的能力。

1.3 虚拟孵化服务平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是关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孵化服务平台作为能提供这些要素的平台之一是二者的主要举措之一[5]。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下一步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对于刚刚脱贫的民族地区,如何吸引人、留住人、留住民族地区的年轻人的问题依旧存在,虚拟孵化服务平台作为留住人才而提供各类资源的重要平台,是美好乡村的建设、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一步,也为“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提供契机[6];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因此,需要助力农民工返乡振兴农村,虚拟孵化服务平台为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提供资源,不但解决了农民工回乡就业的问题,而且还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总之,虚拟孵化服务平台的出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选择,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刚脱贫地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实现乡村振兴是脱贫后首先要形成的目标,因此,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重点也应适当的转变为助力乡村振兴。刚脱贫的民族贫困地区,其返贫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依旧需要政府、社会及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三者的相互配合共同助力刚脱贫的民族地区走向振兴,也就是说,刚脱贫地区依旧需要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缩短城乡差距,彻底消除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如图1所示,是各相关部门为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体系。

图 1 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体系

2.1 政府层面:推动及主导作用

我国用70年的时间消灭了绝对贫困,主要是依靠于国家制度优势和制度保障[7],政府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今,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的关键过渡期,政府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等来提供支持与帮助,促使社会主体意识到刚脱贫时期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的重要性,在政策的支撑下也会动员社会各主体参与到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助力乡村振兴的阵营中。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入发掘刚脱贫地区本身富有的各种资源,推动资源在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灵活的运用,使有限的资源高质量的运用起来。各级政府通过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引发社会各层面对于乡村振兴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将社会上的优质资源高效运用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中。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的出台,为相对贫困群体“造血”,使相对贫困群体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摆脱贫困。另外,政府的存在可以使相对贫困群体的某些利益得到保障。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以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媒介,为刚脱贫地区提供创业帮扶,推动精准扶贫阶段到乡村振兴阶段的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总之,脱贫过渡期依然要严防“返贫”现象的再次出现,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社会情形存在无法预测的复杂性,刚脱贫的过渡阶段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彰显政府主导地位的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显得格外重要。

2.2 社会层面:支持协调作用

社会扶贫工作在大扶贫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4]。对于刚刚脱贫的地区而言,仍需要社会企业的帮扶、社会媒体舆论的引导与宣传以及吸引社会其他组织加入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中。其一,在政府出台各类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加入精准脱贫阵营中的社会组织转变工作方向至乡村振兴,进一步吸引之前未加入该阵营的社会组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其二,社会组织利用自身拥有的和创造出来的资源通过与虚拟孵化平台的合作来引导和支持民族地区积极投身于创业;其三,社会的发展难免出现影响乡村振兴的难题,需要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当然,社会层面的力量还包括社会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同样是社会层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其与孵化平台的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复杂问题,为乡村创业人员带来资本、市场等力量;新型企业在虚拟孵化平台的“保驾护航”下可以加大企业“独当一面”的可能性,虚拟孵化平台助力新型企业的成功,成功创办的企业继续为乡村创业人员带来资本、市场等力量,如此良性循环,推动精准扶贫阶段到乡村振兴阶段的转变,进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2.3 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提供、政策落实作用

孵化器在助力民族地区人口创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传统孵化器孵化空间的物理局限[8],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现有科技技术服务于创业者,达到支持创业者的目的,助力乡村振兴。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在政府的协助、支持下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并在社会组织的合作下高效地利用资源、获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创业工作质量,促进刚脱贫创业者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也利于平台遇到棘手问题的解决。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因其丰富的资源、咨询性服务及技术性服务的专业性,将吸引优质资源流入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流入将提高该地区的文化水平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力量。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还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因为不同地理位置的乡土人情、地区特色的不同,其拥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构建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与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创业。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对于相对落后地区创业者及企业提供的帮扶,不仅为返乡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和创业,而且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为本地想要创业但本身能力欠缺的人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有利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并结合本地的资源拥有现状,发掘本地的优势及潜能。在政府、社会和虚拟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思维共同努力下,通过创业帮扶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刚脱贫地区顺利走向乡村振兴,解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贫困地区公共服务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