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吐贴联合针刺治疗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021-08-19杨海宁李爽米硕陈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用恶心针刺

杨海宁 李爽 米硕 陈科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肿瘤科 北京101300)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随之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十分常见,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大大降低了患者化疗的依从性[1]。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和难治性五种临床类型[2~4]。目前常用的西医治疗包括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5],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缓解急性CINV 的发生和程度,但对其他类型的恶心呕吐疗效仍欠佳。 中医学认为CINV 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在治疗上多以和胃降逆、健脾理气为主要原则。 但患者化疗期间因恶心、呕吐、食欲欠佳等多种原因导致口服中药的依从性降低,而中医外治法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6]。本研究通过自身交叉对照的研究方法, 探讨外用止吐贴联合针刺治疗CINV 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止吐贴联合针刺治疗CINV 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肿瘤科收治行含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药物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共8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应用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信封,按患者自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BA 两组,每组 40 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恶性肿瘤诊断明确; 年龄 18~72 岁;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60 分,预期生存期>6 个月;拟接受至少2 个周期相同方案化疗;距末次化疗至少3 周;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肠梗阻、脑转移;化疗前出现恶心呕吐;对穴贴中药物成分过敏或有晕针史;妊娠期、哺乳期;患有精神病、严重心脏病。 脱落标准:化疗方案发生改变;对止吐贴或针刺不耐受或依从性差。

1.3 治疗方法 AB 组: 第1 个化疗周期在化疗前1 d 开始接受止吐贴及针刺治疗,疗程1 周。 化疗过程中常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535)5 mg 于化疗前 30 min 静脉滴注, 对症止吐治疗。 止吐贴具体方法:每日脐周常规消毒后,取止吐贴剂3 g 外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局部覆盖,每日贴敷6 h,疗程1 周。 针刺治疗方案:针刺穴选中脘、气海、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每日1 次, 每次留针30 min,疗程1 周。 在第2 个化疗周期时,仅在化疗过程中常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 于化疗前30 min 静脉滴注,对症止吐治疗。 BA 组:第 1 个化疗周期仅在化疗过程中常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 于化疗前30 min 静脉滴注,对症止吐治疗。第2 个化疗周期在化疗前1 d 开始接受止吐贴及针刺治疗,疗程1 周,化疗过程中常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 于化疗前30 min 静脉滴注, 对症止吐治疗。 具体操作同AB 组。

1.4 观察指标 将AB 组、BA 组中采用止吐贴联合针刺治疗时在统计疗效时统称为治疗组(A 组),单纯西药治疗时统称为对照组(B 组)。比较A 组、B组患者化疗期间恶心、 呕吐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恶心程度分级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4.0, NCI-CTC 4.0) 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分为 0~3 级,0 级为无恶心发生;1 级食欲降低, 不伴进食习惯改变;2 级经口进食减少,但无明显体质量下降,无脱水或营养不良;3 级经口摄入量或水分不足,需鼻饲、静脉营养或住院治疗。 呕吐程度根据CTC 4.0 药物毒副作用分级分为0~4级,0 级为无呕吐发生;1 级 24 h 内发生 1~2 次(至少间隔 5 min);2 级 24 h 内发生 3~5 次(至少间隔 5 min);3 级 24 h 内发生 6 次或以上(至少间隔 5 min),鼻饲、静脉营养或住院;4 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恶心、呕吐程度分级分别于化疗前1 d,化疗第1、3、7 天进行记录随访。生活质量采用KPS 评分评价,分值0~100 分,共10 档,每档分值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状态越好。 KPS 评分分别于化疗前 1 d,化疗第 1、3、7 天进行记录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双侧统计检验方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基线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脱落情况 共纳入80 例患者, 在临床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患者依从性良好。

2.2 两组恶心程度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第 1、3、7 天,A 组恶心程度明显低于 B 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恶心程度比较[例(%)]

2.3 两组呕吐程度比较 化疗前,两组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第 1 天,A 组呕吐程度明显低于 B 组(P<0.05)。化疗第 3、7 天两组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呕吐程度比较[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化疗前K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第 1、3天,A 组 KPS 评分明显高于 B 组(P<0.05);化疗第7 天两组KPS 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KP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KPS 评分比较(分,)

时间 A 组(n=80) B 组(n=80) P化疗前第1 天第3 天第7 天80.25±9.137 78.50±7.971 78.75±8.171 79.25±8.827 79.87±8.759 76.13±7.523 76.60±7.623 77.12±7.472 0.791 0.043 0.045 0.120

2.5 安全性观察 本研究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晕针情况。 有1 例患者出现外用敷贴胶布过敏,表现为胶布贴敷处皮肤发红伴瘙痒,改为纱布联合防过敏胶布外用贴敷后缓解,未影响穴位贴敷治疗。 其余患者未出现异常情况。

3 讨论

中医药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中医学认为呕吐的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脾胃,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会对人体正气造成损伤,而后天之本脾胃首当其冲。 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的升降功能失司,胃失和降,故气机失调,胃气上冲,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在治疗上辨病辨证相结合,以整体思想为主,结合患者因受恶心呕吐之苦难以服用汤药的特点,运用针刺联合外用穴位贴敷调和脾胃,降逆行气,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人以胃气为本,故本研究在针刺选穴时以足三里益气升清,降逆化浊;中脘穴运化水谷,调理脾胃;气海温固下焦;天枢行气消积;内关梳理调畅三焦气机。 临床实践证明以上穴位在治疗呃逆、胃痛等病证上有良好效果[7~8]。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三穴有保护胃黏膜和调节胃肠的功能[9~10]。

外用止吐贴为我科协定处方,其主要药物组成为:制半夏 10 g、砂仁 10 g、木香 10 g、生姜 6 g。方中制半夏“主胃冷、呕哕”;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温中止呕;木香行气止痛,行滞消胀;砂仁芳香醒脾。四味药物合用起行气降逆、和胃止呕之功。 配制时上方将四药粉碎成末,加以冰片、黄酒、食醋、凡士林调和成膏,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每次取3 g 平铺于外用敷贴圈里,外敷于神阙穴,贴敷6 h,方便患者使用,并起到长时间刺激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识到,脐内(神阙穴)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有利于药物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11]。有研究表明,姜汁、半夏穴位贴敷联合止吐药物可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12]。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生姜有效生物成分可抑制中枢或外周的NK1 受体,以对抗胃动素、5-羟色胺受体拮抗等多种途径抑制呕吐[13~15]。 砂仁在临床上具有保护胃黏膜, 改善胃肠机能及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16],实验表明砂仁对化疗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及修复作用[17]。

针刺、穴位贴敷均为中医的外治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化疗期间患者往往因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难以口服中药治疗,故化疗期间联合针刺、穴位贴敷等外治法更易让患者接受,临床依从性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 针刺联合止吐贴外用可有效改善化疗患者恶心、 呕吐程度及持续时间, 提高KPS 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化疗后恶心呕吐减轻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旨在为针刺联合止吐贴外用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外治方法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相比中药治疗,患者依从性更高,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外用恶心针刺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