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杭乡土笋用竹种品比试验

2021-08-18斯伟明刘军廖望仪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母竹石竹竹种

斯伟明, 刘军, 廖望仪

(1.杭州辰雨径香家庭农场,浙江 杭州 311100; 2.杭州余杭区竹叶协会,浙江 杭州 311100;3.浙江物产长乐创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4.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竹产业资源发达,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作为浙江省竹产区之一,其竹林面积约为2.35万hm2,是余杭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余杭区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笋用竹种不多,相关领域缺乏深入研究;余杭区各种竹种的地理差异较大,如制作优质笋干的石竹[2](又称灰竹)主要生长在海拔400~500 m的区域,而其他竹种则大多生长于海拔300 m以下。因此,将各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乡土笋用竹种引种在同一区域,并进行引种观察和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挑选优质的竹笋种质资源。

试验收集8个不同地区的乡土笋用竹种,在同一区域内种植,观察其出笋时间,并筛选出适于低丘缓坡发展的竹种,以期为笋用竹种的生产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牛头山东南坡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16.2 ℃,年降水量1 150~1 550 mm。试验地土壤为平缓的砂质红黄壤,土层厚度40 cm以上,海拔约50 m。前作早竹,清理、深翻后,将其划分为8块8 m×10 m的长方形样地。

8个乡土笋用竹种来源:花秆早竹引自临安区太湖源竹种园,白哺鸡竹引自余杭区黄湖镇赐壁村,石竹(又称灰竹)引自余杭区径山镇西山村,黄甜竹引自临安区太湖源竹种园(原产丽水),细叶早竹引自临安区太湖源竹种园,黄槽刚竹引自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红哺鸡竹引自余杭区径山镇西山村,高节竹引自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

1.2 处理设计

以品种为处理进行试验。细叶早竹于2017年6月10日种植,其余竹种于2016年6月10日种植。大区面积80 m2,每区均匀种植竹种20株。种植后均不施肥、勾梢和清理竹株,仅对样地进行除草和浅翻。

1.3 调查

3月中旬至5月中旬调查出笋时间和出笋情况,发现出笋后,每3 d统计1次出笋数量,当出笋数减少至最高峰出笋量的10%以下时结束统计,最后计算总出笋数量与出笋时间。

2019年6月24日调查样地母竹数量与新竹数量,并测量胸径,计算新竹与母竹的胸径比,并通过总竹数推算各样地的密度。其中,红哺鸡竹、石竹采用设置样方法进行调查,红哺鸡竹设置2 m×2 m的样方,重复3次;石竹设置1 m×1 m的样方,重复5次;其余竹种调查整块样地。调查前均未进行挖笋和清理退笋。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与DPS 7.05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笋情况

表1结果显示,8个乡土笋用竹种笋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笋最早是花秆早竹与细叶早竹,3月15日开始出笋,4月上旬出笋结束。其次是石竹,4月3日开始出笋。第三是高节竹、白哺鸡竹与红哺鸡竹,4月6日开始出笋。出笋最晚是黄槽刚竹,4月15日开始出笋,至5月上中旬出笋大幅减少,但零星出笋可持续较长的时间,直至6月24日仍能在样地中发现少量出笋。各乡土笋用竹种出笋持续时间相对集中,除了可持续较长时间零星出笋的黄槽刚竹外,出笋持续时间最长的红哺鸡竹与石竹为28 d,出笋持续时间最短的细叶早竹为21 d。

表1 不同乡土笋用竹种的出笋表现

石竹大区出笋数达595个,远高于其他竹种。其次是红哺鸡竹,大区出笋394个。之后依次是白哺鸡竹、黄槽刚竹、花秆早竹与黄甜竹。细叶早竹出笋数最少,可能与引种种植时间相较于其他竹种推迟12个月有一定的关系。

2.2 成竹能力

表2表明,成竹数与出笋数呈现相似的趋势,石竹大区成竹数最多,其次是红哺鸡竹,之后依次是黄槽刚竹、白哺鸡竹、黄甜竹、花秆早竹、高节竹与细叶早竹。

黄槽刚竹、花秆早竹与细叶早竹的新竹/母竹胸径比<1,说明它们的母竹胸径大于新竹胸径,尤其是较晚引种的细叶早竹,新竹与母竹的胸径相差最大。而红哺鸡竹、黄甜竹、高节竹、白哺鸡竹与石竹的新竹/母竹胸径比>1,说明它们母竹胸径小于新竹胸径。

石竹密度远高于其他竹种,除高节竹与引种较晚的细叶早竹外,其他竹种密度相差不大。参考黄槽刚竹[3]、花秆早竹[4]、黄甜竹[5]、高节竹[6]、白哺鸡竹[3]、红哺鸡竹[7]、石竹[8]与细叶早竹[4]适宜栽培密度,发现除引种较晚的细叶早竹外,其余竹种均已达完全郁闭的程度,黄槽刚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与石竹更是远远超过了适宜栽培密度,郁闭程度极高。

表2 不同乡土笋用竹种的成竹能力

3 小结与讨论

乡土笋用竹种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与生态友好性,易于栽培和生产管理[8],因此,选用适宜的乡土笋用竹种种植,可以丰富产区竹笋供应种类,增长供应期,也可提供优质的干笋原料,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新选择,从而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利用竹区水源涵养保护,改善土壤和水环境,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服务乡村生态经济发展。

试验通过前期收集8个乡土笋用竹种,将其引种至生长环境一致的同一地块的样地中,统计其出笋与成林数据,发现不同的乡土笋用竹种各有优势。在8个乡土笋用竹种中,黄槽刚竹出笋时间最晚,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并且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零星出笋,直至6月下旬仍可以观察到有零星出笋的情况。因此,在鲜笋需求量较大的地区适量栽种黄槽刚竹,可作早竹鲜笋的后续补充。

黄槽刚竹、花秆早竹与细叶早竹的母竹胸径大于新竹胸径,说明在当地的立地条件下,如果需要引种这3个竹种,可能需要对土壤进行适量施肥,才能保证后续竹林群落持续生产。而红哺鸡竹、黄甜竹、高节竹、白哺鸡竹与石竹的母竹胸径小于新竹胸径,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新竹的成竹能力仍然较强。根据8个乡土笋用竹种的适宜成林密度,引种3 a的密度依次为石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黄槽刚竹>黄甜竹>花秆早竹>高节竹,均达完全郁闭的程度,而引种2 a的细叶早竹也达到了半郁闭的程度。说明乡土笋用竹种在引种后2~3 a就可达完全郁闭的程度,相较于其他竹种可较快地投入生产使用。

石竹一般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通常不进行人工集约栽培,多数作为野生的水源涵养林使用[5]。本试验将石竹引种至海拔40~50 m的低丘山地,发现其生长状态良好,出笋早,笋量大,成林速度快,可以很快投入生产使用。石竹笋是天目笋干的原料笋,石竹笋干是笋干中的上品,价格明显高于普通的早竹笋干以及其他的野山笋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在低丘山地栽培示范,发展优质原料笋基地,提高农民收入。

试验表明,高节竹的出笋数与成竹数都要低于其他竹种,这与吴志伟等[9-12]的结果不同。可能试验选用的母竹状态不好,或者是在引种时操作失误造成母竹鞭根受伤,从而导致高节竹出笋数减少,需后续试验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猜你喜欢

母竹石竹竹种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生长发育特征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石竹茶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自由基清除作用
石竹属植物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及种间杂交结实率研究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4种不同石竹属植物的抗旱性分析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