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竹林稻草覆盖对出笋规律及产值的影响

2021-08-18王斌张佳丽王先挺许善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稻草产值规律

王斌, 张佳丽, 王先挺*, 许善杰

(1.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宁波 315700; 2.宁波市鄞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浙江 宁波 315700)

雷竹别名雷公竹、早园竹、早哺鸡竹,作为一种优质的笋用竹种[1],由于其笋味鲜美、出笋早、经济价值高,一直以来受到宁波市场的欢迎。近年来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由于稻草具备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产热持久[2-3]等优点,逐步替代鸭泥成为宁波本地主要雷笋覆盖材料。相关学者针对稻草覆盖厚度对于雷笋出笋规律的影响开展研究,但是最优覆盖厚度各地研究结果不尽相同[3-5],覆盖厚度及覆盖时间仍然是雷笋产业关键技术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对雷笋出笋规律及产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雷笋覆盖优化对策,以期得到适合宁波本地的雷笋稻草覆盖技术,为提升宁波雷笋产业发展、增加笋农产值及效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宁波海曙区(原鄞州区)洞桥镇蕙江村,地理位置为121°22′43.47″E、29°45′59.77″N,林地坡度平缓,土层深厚,土壤类型为培泥砂田,试验区竹林6 a生。

1.2 处理设计

覆盖材料是砻糠和稻草,试验设置0 cm稻草+25 cm砻糠、5 cm稻草+20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3个覆盖处理。每个试验小区选择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基本相同的雷竹林150 m2,其他农艺措施一致。

1.3 数据采集

稻草覆盖时,在地表放置精创实时温湿度记录仪(MSL-51H),温度分辨率0.1 ℃,湿度分辨率0.1%相对湿度,实时记录秸秆覆盖条件下温度。出笋后记录每天出笋量、销售价格等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材料覆盖对雷笋出笋规律的影响

图1为不同材料覆盖处理条件下,地表温度及雷笋每日出笋量的变化,稻草的覆盖厚度直接影响地表温度及出笋规律。覆盖后地表温度均在10 ℃以上,达到雷笋出笋温度,并且地表温度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升。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由于缺少发热增温材料,起始温度为10 ℃,并且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逐步上升;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由于稻草发酵产热,起始温度为11.6 ℃,温度逐步上升,2月14日后稳定在15~17 ℃;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起始温度为14.5 ℃,并快速上升,2月19日后稳定在22 ℃左右。

图1 不同材料覆盖处理对地表温度及雷笋出笋规律的影响

受地温变化影响,雷笋始笋日期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前,0 cm稻草+25 cm砻糠、5 cm稻草+20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始笋日期分别为2月16日、2月11日、2月6日。通过计算稻草覆盖至始笋日期地表累计温度,0 cm稻草+25 cm砻糠、5 cm稻草+20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的出笋累计温度分别为312.2、308.0、311.8 ℃,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雷笋出笋的地表累计温度需要300 ℃以上。

除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出笋高峰不明显之外,5 cm稻草+20 cm砻糠和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出笋高峰都出现在出笋后的9~10 d。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虽然始笋日期提前最多,但是笋期天数仅为33 d,远低于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的45 d和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的46 d;而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笋期持续时间最长,出笋高峰产量最大。可见,稻草覆盖过多反而影响竹笋生长。

2.2 不同材料覆盖对雷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图2为不同材料覆盖处理对雷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不同覆盖处理的产量规律为:5 cm稻草+20 cm砻糠>0 cm稻草+25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产值规律为:5 cm稻草+20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0 cm稻草+25 cm砻糠。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虽然因稻草覆盖过多导致雷笋产量减少,但由于其出笋时间早,售价高,其产值反而远高于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

图2 不同材料覆盖处理对雷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在本试验条件下,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是最优覆盖处理,最高产量达每667 m22 419.6 kg,较0 cm稻草+25 cm砻糠和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雷笋产量均有所提高;最高产值为每667 m248 049.52元,较0 cm稻草+25 cm砻糠和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雷笋产值均有所增加。

2.3 雷笋稻草覆盖策略优化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在延长雷笋出笋期,提高雷笋产量,而农户在雷笋销售实际过程中,由于雷笋价格的波动,稻草覆盖时机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同产不同收、高产低收的情况。例如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雷笋产量低于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但是其产值却较后者高,这主要是因为雷笋售价基本遵循前高后低,春节期间出现高峰的规律,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条件下雷笋出笋规律和市场售价规律比较一致(图3)。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产值效益,雷笋覆盖时机的选择要契合市场销售规律。

图3 不同材料覆盖处理条件下每日雷笋售价及其对产值的影响

进一步模拟5 cm稻草+20 cm砻糠和10 cm稻草+15 cm砻糠覆盖条件下出笋规律和售价的错时变动,由图4可知,虽然雷笋产量相同,但是不同始笋日期导致雷笋产值不同。以最优覆盖厚度5 cm处理为例,春节期间最大出笋量并非最优策略选择;适当提前一周时间出现产出最高峰,能获得最大产值。模拟条件下,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产值有较大提升。

图4 提前出笋对雷笋产值的影响

3 小结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有效提升地表温度,并且地表温度随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升,0 cm稻草+25 cm砻糠处理地表温度上升后大部分时间在15 ℃以下;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地表温度上升后稳定在15~17 ℃;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地表温度快速上升,并稳定在22 ℃左右。

受地温变化影响,雷笋始笋日期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前,雷笋出笋的地表温度累计需要300 ℃以上,稻草覆盖处理出笋高峰都出现在始笋后的9~10 d。地表温度对土壤温度起决定性作用[5],而土壤温度越高,竹笋生长速度越快[3]。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5 cm稻草+20 cm砻糠处理,10 cm稻草+15 cm砻糠处理虽然始笋日期提前最多,但是笋期缩短,出笋量低,可见稻草覆盖过多反而影响竹笋生长。

本研究条件下,5 cm稻草+20 cm砻糠为最佳处理,其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每667 m22 419.6 kg和48 049.52元。雷笋产值受出笋规律和市场规律影响,由于春节是雷笋生产销售的旺季,前人[6-7]研究建议,尽量使出笋高峰与春节旺季相适应,宁波洞桥本地农户也一直保持春节消费高峰和产笋高峰相结合的作业规律。研究表明,春节期间最大出笋量并非最优策略选择,提前一周开始稻草覆盖,产笋高峰略早于春节销售旺季,可以获得更高产值。因此,根据前期出笋规律的研究,掌握始笋时间及出笋高峰时间,结合市场销售规律,据此确定雷笋稻草覆盖时间,可以作为进一步提升雷笋产值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稻草产值规律
稻草熊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巧解规律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两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