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实施直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疗效及再出血率比较

2021-08-18林红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3期
关键词:闭塞性桥接溶栓

林红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0 引言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又称急性脑卒中,此病发病急且猛,患者的致死和致残情况都非常高,在急救过程中快速恢复血流的通畅性,会直接影响到预后的效果[1]。目前在我国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急救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动脉取栓;(2)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3)静脉溶栓。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发病时间、发病年龄等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不过静脉溶栓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死的治疗效果不佳[2],一般常应用于普通微、小血管脑梗死;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以1、2治疗方案的居多。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这两种急救方案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再次出现颅内出血的几率以及3个月后预后情况。以期为患者找到更适合的治疗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择的治疗办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47~76岁,平均(61.24±5.29)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其中基础病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心脏病4例,高血脂2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61.58±5.13)岁,男性11例,女性9例,其中基础病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心脏病4例,高血脂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内容在治疗前患者家属均已知晓,并签字确认同意。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即可,无需动脉取栓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行直接动脉取栓的治疗方案:先进行造影,在DSA引导下将导丝轻轻置于病灶位置前端,注意要尽可能的接近病灶位置,用0.356mm导丝和取栓微导管通过已经闭塞的血管,排气后撑开支架后撤出异丝,再次造影观察支架情况和血流情况,如果血管还没有通开则可以重复做上述动作。实验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治疗方案:首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量为0.9mg/kg或者尿激酶100万单位,利用DSA对病灶处血液流通情况进行观察,麻醉后实施动脉取栓术,方法同常规组。24h后两组患者均接受CT扫描,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随访3个月,利用NIHSS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得分越低代表预后恢复效果越好。

1.3.2 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开通时间和取栓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比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24h颅几出血率和3个月内死亡率。血管再通判断标准:利用mTICI评分达到Ⅱb以上即可判断为血管再通成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 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c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3.26±1.62)分,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5.83±2.17)分,说明实验组患者预后恢复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

2.2 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开通时间和取栓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如表2所示,实验组血管开通时间为(96.37±13.54)min,取栓次数为(3.04±1.36)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5.00%。与常规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开通时间和取栓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比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24h颅几出血率和3个月内死亡率

如表3所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0%,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为15.00%,24h内颅内出血率为15.00%,3个月内死亡率为5.00%,常规组血管再通率为80.00%,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为10.00%,24h内颅内出血率为20.00%,3个月内死亡率为10.00%,两组间各项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可见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方案不会增加患者再出血的风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比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24h颅几出血率和3个月内死亡率

3 讨论

脑梗死好发于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体,研究表示这和中老年人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引起患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狭窄,或是血液黏稠导致血流变缓、血液中栓子堵塞血管等原因造成。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一般发病位置较深,且堵塞面积较大,对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伤害非常大,往往预后效果不佳,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记忆力减退、昏迷等后遗症,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属、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公共资源的占用。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上很普遍保持治疗办法,但是其预后效果不佳,患者血管再通的比例不佳;直接动脉取栓的特点是可以快速恢复血管通畅,但是取栓的过程可能会拽动一些细小的栓子,这些细小的栓子脱落后极有可能顺着血液流通堵塞到其他微小血管,引起二次栓塞;还可能由于取栓时栓子游走造成取栓不成功。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先行静脉溶栓,目的在于保持微小血管的血流通畅性,这样再行动脉支架取栓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取栓支架拖拽过程中脱落的细小血栓堵塞末端微小血管的可能性。从本次研究内容可见实施静永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比较血管开通的时间和取栓次数都没有明显差异,这就说明,先行静脉溶栓不会增加大动脉血管堵塞的时间,不会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损伤,而且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也和直接动脉取栓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术后24h再经CT扫描,两组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的几率对比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先行静脉溶栓后再桥接动取栓不会增加患者再出血率。最后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3.26±1.62)分,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5.83±2.17)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再桥接动脉取栓的预后效果更好。鄢仕强[3]等的研究也表明,参与研究的40例先行静脉溶栓再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直接动脉取栓组的患者,且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周溱[4]等的研究里也阐述了,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13例患者中术后90天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直接动脉取栓的患者,都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可见,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患者再次出血的比例,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闭塞性桥接溶栓
FPGA互连测试中的反馈桥接故障覆盖问题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