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2021-08-18周凡李炳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3期
关键词:二聚体白蛋白标志物

周凡,李炳庆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北 承德 067000)

0 引言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在前3名[1],原因在于结直肠癌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迄今为止,筛查结直肠癌的方法通常采用粪便隐血实验,但敏感性低,易漏诊,而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金标准的结肠镜检查,由于其侵入性、过程痛苦和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筛查中的应用。此外,一些肿瘤标志物已用于早期诊断,如癌胚抗原(CEA)、CA199等,然而它们对于早期CRC的临床检测效果仍有争议[2]。相关研究显示D-二聚体作为凝血系统的关键参与者,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同样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验证二者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3],但尚无大量研究证实其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FAR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间于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83例。其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33~83岁,平均(63.42±11.10)岁。门诊健康体检者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16~79岁,平均(52.79±11.56)岁。实验组入选标准为首次确诊,近期未服用抗凝药物及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未合并有其他类型的肿瘤且所有病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放化疗治疗。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实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晨间空腹抽取5ml静脉血,送检至实验室后经离心,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用双缩脲法测定白蛋白数值。将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质量浓度比值乘以100 定义为FAR。获取所有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实验组患者术后获取病理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二聚体及FAR水平比较

两组D-二聚体及FAR水平比较,结直肠癌组D-二聚体及FA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D-二聚体及FAR水平比较[M(P25~P75)]

2.2 结直肠癌组患者D-二聚体、FA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病灶直径>5cm、病灶位于结肠的患者D-二聚体、FAR水平均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cm、病灶位于直肠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的D-二聚体、F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二聚体及FAR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P25~P7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虽然有满意的生存期,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于原发肿瘤不能切除、耐药和复发等原因,生存期较差[4,5]。目前早期结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助化疗,而中晚期则是接受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所以找到一种方便、准确的化验指标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确诊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从凝血系统、炎症反应两方面入手研究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D-二聚体是稳定的纤维蛋白降解最终产物,是一种广泛使用和高度敏感的活化凝血和纤溶的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其水平升高在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不同癌症类型中均有表现,并被认为是这些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6]。我们研究发现,D-二聚体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与张大成等[7]研究相符,其研究还表明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其含量亦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分析。而本次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需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明确其相关性。

众所周知,癌症与全身炎症反应和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反映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mGPS)等,已被用来预测癌症的预后[8],但目前少有研究报道其诊断效能[2,9]。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直接或间接调节炎症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都强调术前血浆FIB水平可以独立预测各种癌症的预后,此外,也有研究显示癌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11]。因此,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可以同时反映炎症和营养状态,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本次结果显示,结直肠癌F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肿瘤大小、位置有关,此结果与Fan Sun等[2]研究结果相符合。此外Fan Sun等研究还表明FAR诊断价值要高于NLR,联合FAR与传统肿瘤标志物如CEA等共同检测,可提高对早期结直肠癌的确诊率。

综上所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临床检测指标。但该指标仍需大样本检测明确其效能,为进一步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二聚体白蛋白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