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人民网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浅析

2021-08-16郝一璇霍颖

新媒体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长江三峡新媒体平台人民网

郝一璇 霍颖

摘 要 重视交通文化的发掘、弘扬与传播,是实现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在我国就有着显著的交通战略地位,交通文化内涵与底蕴深厚。通过研究主流的新媒体平台人民网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相关报道,发现其报道的现状与问题,并相对应地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媒体平台对交通文化的报道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交通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人民网;新媒体平台;长江三峡;交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103-03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长江三峡横跨重庆及湖北,国家和各地区对长江三峡地区交通及交通文化十分重视,先后制定各项制度与措施保证其发展。人民网作为主流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国际和国内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对长江三峡交通文化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报道,共获得有效样本数362篇。从中观察人民网对其的报道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1 人民网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的现状

1.1 报道议题

托德·吉林特曾提出,媒体刻意地选择、强调和呈现某些事情使得公众倾向于某一特定的视角看待这些事情,从而影响公众对政治活动的认知[1]。通过研究报道主题可以更好的看到人民网对议题的关注情况。本文将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主题分为7个部分:交通物质文化、交通制度文化、交通精神文化、交通历史文化、交通景观文化、交通融合文化以及其他。全部样本的主题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各报道议题所占权重,长江三峡交通物质文化报道占比最大,无论是对长江三峡的航运通航情况、还是对航道、桥梁、公路、三峡工程等涉及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实际应用有关的报道,都体现了交通技术的不断创新及交通生产力的先进性,以及长江三峡流域人民、通航管理局等交通管理部门与集团、国家因地制宜地智慧。龚炜曾提出,交通器物设施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的自然”,是人体的延伸和强大的物化传播媒介[2]。长江三峡交通物质文化的传播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的感知与思想,使其能够感知到生活中交通文化的力量。

此外,长江三峡交通融合文化占比第二。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交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沟通交流的基础与载体,不免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交旅融合”的建设与发展,人民网对长江三峡交通融合文化的报道大多数也是围绕与旅游的融合。例如依据三峡道路,航道等举办的如三峡超级越野赛的各项特色赛事与活动。

1.2 报道基调

媒体报道基调一般有正面、中立、负面三种。通过研究,能发现人民网在报道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时处于什么样的立场,能否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報道。

统计发现,人民网报道主要持中立的态度,占比56%,对政策、航运情况、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活动等的客观报道、描述与解读。其次是以正面态度进行报道,占比40%。而负面报道则最少,仅占4%,集中于对交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负面问题的报道。

从表1得知,首先,中立报道除2020年外,每年都占50%以上。其次是正面报道,总计数量为145篇,并且在每年所有报道中的占比呈现增高的态势,由2015年的19.2%增长至2020年的56.9%。最后,最少的是负面报道,仅有13篇。当遇到商业稿件时,人民网会在该篇报道的底部进行标注(注:此文属于人民网商业稿件,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人民网秉持中立的报道态度,客观的报道新闻,向受众传达核心信息。

1.3 报道来源及报道形式

报道来源反映媒体的采编能力以及资源多样性,人民网一直采用自采和引载两个方式。报道形式指新闻报道在呈现方面选取的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多种形式的融合。

对长江三峡的交通文化报道进行统计得出:自采与引载所占的比重两者接近,自采占比48%,引载占比52%。这反映出在报道中人民网既注重自己对内容的采编,又有着丰富的引载资源。

据图2,人民网对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报道以文字的形式居多,占比45.2%,其次是文字+图片的形式,占比26.9%,再次是图片报道,占比22.7&。视频与文字、图片、视频三者融合的报道形式占比很少,分别占3.6%与1.4%。而最少的是VR或H5形式,仅有1篇,占比0.3%。可以看出报道呈现形式是集中于文字图片上,而对其他方式运用较少。

2 人民网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的不足

2.1 部分议题报道匮乏,报道不均衡

从对人民网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报道存在明显偏向,报道不均衡现象严重。媒体通过对报道议题的设置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与了解,若出现较大的偏差将不利于受众的全面认知。正如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战略要道,但人们对其交通文化了解却有限,而通过对长江三峡交通历史文化的报道,能够使人们了解到长江三峡源远流长的交通历史,包括三峡的交通观念、器物、制度等交通各个方面的沿革与演进,看到历史洪流中无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对报道议题的不均衡报道将不利于对其深入挖掘,更不利于为人们所了解、发展与弘扬。

2.2 回避负面信息,舆论监督偏少

人民网自身具有在传播中以正面为主的方式来传递正能量,对舆论进行更好引导的责任。但报道也不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回避对负面内容的报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如在2015年12月28日的《“野锚地”大行其道威胁长江航运安全》一文中,对野锚地挤占航道资源,威胁长江船舶航行安全等诸多隐患问题进行披露,并通报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相关政策,这侧面展现出人类在长江三峡交通文化中的智慧思想。通过报道,可以对政府和相关单位机构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并为其提供决策的参考性建议。所以,媒体除了需要发挥好自身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负面内容的报道。

2.3 报道形式单一,传播效果受限

由于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及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逐渐走高。为谋求共同发展,媒体开始以提供超链接或转载的方式进行报道共享。据统计,人民网关于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中,自采与引载报道大体呈均衡态势,其中报道形式大多集中于图文。但随着新媒体渗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的样式,不适应“延展型受众”的读图需求,需要更多新意、新鲜、新式的表现方式[3]。

人民网仅有的一篇融媒体报道《收藏级!50场精美展览“云上看”(美术馆篇)》,让受众扫描二维码,沉浸式观看“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VR/H5线上展览,在带给受众动感新奇的阅读体验,展示优美的长江三峡交通景观,传 播效果良好。但大体报道形式过于单一陈旧,与新媒体平台相比,缺乏一定的受众吸引力与传播力。

3 人民网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的建议

3.1 均衡六大议题报道,传播内容全面丰富

人民网在对长江三峡交通文化进行报道时,要注重对报道议题的均衡,而不是局限于对报长江三峡交通物质文化与融合文化上的大量报道。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对报道的主题设置多元化、广泛化、全面化。根据受众的需求,尽量做到对其认知比较模糊的主题内容进行挖掘报道,比如报道《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使人们了解历史的过去,感受其中蕴含着的人类的精神与智慧,是传播长江三峡交通历史文化的很好方式。所以,媒体应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挖掘与报道,均衡报道议题,使传播的内容丰富且全面,從而发挥最佳的议程设置作用。

3.2 正确报道负面信息,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监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舆论生态下党报独享话语权的格局被打破,党报公信力面临挑战[4]。人民网的报道中对长江三峡交通存在的问题是较为回避的。人民网作为主流的新媒体平台,是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但并不是将负面新闻进行割裂,成为不相容的部分,相反,对负面新闻的正确报道也会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正如《昔日风光不再 三峡游吃老本直“掉粉”》一文中针对长江三峡轮船游的辉煌与衰退,目前轮船游所面临的问题等等进行了披露,指出问题在于缺少文化内涵,并提出应加强文化述说等解决措施。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实现更好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做到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兼顾,这也更能符合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要求。

3.3 丰富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大互动力度

当前人民网关于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报道中,不乏兼具深度、广度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和传播了相关文化内涵,为其长足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单一的传播形式遏制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丰富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大与受众的互动力度迫在眉睫。目前人民网已有关于长江三峡交通文化VR/H5报道的第一次尝试,也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有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未来应进一步结合媒体平台扩展报道形式,吸引受众关注、开展深度互动,形成良好的信息传受循环,了解受众信息偏好与需求,让传播效果与优质的报道内容相匹配,成为发展长江三峡交通文化,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托德·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3-14.

[2]龚炜.对交通文化学科内涵及研究范畴的再认识[J].东南传播,2019(9):79-81.

[3]柴林.人民网旅游频道新疆旅游报道策略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19:39.

[4]郑敏.新舆论生态下重构党报公信力的途径及对策[J].新闻战线,2019(5):103-105.

猜你喜欢

长江三峡新媒体平台人民网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
《长江三峡》比喻手法的妙用
民国时期首次科学勘测长江三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