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
——以新疆大学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为例

2021-08-15刘鹤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高校篮球篮球思政

刘鹤 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通过各种期刊、因特网等途径检索、收集、查阅了国内有关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体育教学等研究方面的书籍及期刊。

(二)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设计了学生问卷。针对新疆大学大二篮球选项班的学生,对篮球选项课中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及篮球课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三)数理统计法

此次调研,根据新大全校2019级篮球选项班学生人数,共发放问卷595份,实际回收的540份,问卷回收率90.7%,其中有效问卷540份。将问卷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运用“问卷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四)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查阅文献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与本文研究目的紧密相关的内容,找到当前我校篮球选项课课程思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为全校乃至全疆普通高校生篮球课思政教育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大学开展篮球教学的优势

1.学校的优势

第一,领导重视,机制保障。体育工作是新疆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篮球活动丰富,2020年新大男篮队员焦恩格尔通过CBA选秀大会,顺利进入CBA,成为新时代疆内高校“体教融合”的典范。

第二,师资雄厚,配备合理。新大现有6位篮球专业教师,其中高水平退役运动员2位、篮球国家级裁判3位、篮球C级教练员3位,高水平篮球教师队伍,确保了我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

2.学生的优势

第一,有一定篮球基础,求知欲强。新大篮球选项班的学生,都是大一普修过12个学时的篮球课,对篮球充满兴趣,想丰富篮球知识、提升篮球技能的学生。

第二,心智尚未成熟,接受力强。大二学生虽已趋近成人稳定阶段,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学习时更易于理解篮球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疆大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无法因材施教

学生身体协调、柔韧及篮球球性等存在明显差异,而教师在传统“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无法真正关心到每一个学生,导致有基础的学生不愿意重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又很难快速掌握篮球个人技术动作,学生整体上对篮球学习提不起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篮球教学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被动跟学为主,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篮球课缺少学习乐趣,教学效果不明显。

3.缺少课程思政内容,缺乏考核机制

虽然新大在2020年已对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增加了文化素养及思政教育内容,但是教师整体从意识形态到教学实践都缺少篮球文化、思想政治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并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

(三)新疆大学篮球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1.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的设计

针对新大传统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健康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充分应用学校开发的“雨课堂”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深入开展线上推送、线下创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协同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线上教学与完整育人的深度结合。

第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1、电子教案:将每节课重点难点,以PPT的形式完整地呈现。2、视频资源:篮球裁判知识、篮球发展史、篮球明星故事等。

第二,指导实践教学。问卷结果显示:74.9%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可以回放,方便复习;67.4%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能突破空间限制并且能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将“雨课堂”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端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预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充实线下课程中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过程。

2.课程思政教育

篮球是综合性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健身增智性和启示教育性[1],篮球课中的“课程思政”是要在遵循篮球课程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篮球教学特点,坚持教技能和育人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融入篮球文化,感受篮球魅力。每一个运动都有其诞生背景和发展史,因此教师因以篮球文化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篮球产生的渊源以及篮球精神,享受篮球运动背后带来的精神品质的提升。

第二,应用线上推送,增加思政内容。问卷调查中98.9%的学生认为线上授课方式中能更生动地加入与篮球相关的思政内容,且结合视频的学习方式更新颖、更能提升学习兴趣。

第三,增加线下讨论环节,调动学生思考。问卷中45.6%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与教师交流互动不畅;50.9%的同学认为线上教学学习氛围不强。基于这两点,可以把思政内容落到实处,增加线下讨论环节,比如通过组织观看中美男篮历年比赛视频,对比两国篮球文化、篮球理念及技战术特点,宣传篮球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建议与结论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混合式教学的建议

1.学校做好政策引导,强化“体育育人”效果

学校应继续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工作,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体系,不仅让学校体育在促进人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要通过学校以体育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课程思政”融入自然,教师要“内外兼修”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促进中央部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2]。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篮球“课程思政”需要高校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将篮球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雨课堂”线上授课平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篮球教师要做到:

(1)“内修”教师思政修养。篮球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要明确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道德使命,不断加强政治理论、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提升自我修养。

(2)“外修”教师言行举止。篮球教师要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充分掌握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3.创建“雨课堂”篮球教学平台,内容要多元化

(1)篮球单一技术动作详解视频。提前给学生技术动作的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直观地进行分解学习,通过回放学习,使学生对于动作技巧把握得更到位。

(2)篮球文化短视频。课前推送视频资源必须要包含篮球文化精神在里面,可适当增加篮球发展史、球星故事,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知其所以然,真正感受到篮球运动背后的魅力。

(3)篮球比赛视频。通过比赛视频,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简单的篮球战术,而且可以传递给学生团队比赛所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输球后敢于正面失败的挫折教育。

(4)篮球规则视频。篮球规则的学习,有助于规范、提升学生的篮球动作。比如2019年对走步的重新界定,增加了“0-1-2”运动中收球时对中枢脚的规定,该规则的变动对篮球个人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结合脚步的投篮技术动作应运而生;2020年规则新增加了对进攻队员“圆柱体”原则的限定,如果学生不与时俱进,就无法理解比赛判罚、更无法提升自身篮球技能。

(5)篮球轻微运动损伤处理视频。通过线上推送方式,教授学生轻微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办法,不仅可以保护学生自身安全,也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

4.重构考核权重,培养全方位人才

为激励学生在篮球课程学习中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应在增加“思政”内容的基础上注重过程性考核,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篮球技能水平提高,切实保证学校体育育人质量。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混合式教学的结论

混合教学模式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篮球课程改革,保证了每位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课程完成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信心。从思政课程到大学篮球的“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在篮球课堂中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本身,而且充实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能促进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新疆高校篮球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篮球课程改革,保证了每位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课程完成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信心。从思政课程到大学篮球的“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在篮球课堂中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本身,而且充实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能促进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篮球篮球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街头篮球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快乐篮球进山乡
关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互联网+”趋势下的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互联网+”趋势下的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高校篮球队短期训练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