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11赵丽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赵丽艳

【关键词】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课文的选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一、二年级编排了大量的现代儿童诗,笔者对一、二年级的儿童诗进行了统计,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在一年级入学教育中就编排了1首儿童诗;拼音部分一共13课,编排了10首儿童诗;语文园地编排了16首;识字部分编排了21首;课文部分,一年级编排了10课,占课文总数的28.6%。二年级编排了5课,占课文总数的10.2%。快乐读书吧部分,一、二年级共4个,其中有一个是推荐读童谣和儿歌。我们发现,儿童诗编排最多的是一年级上册,仅课文部分就占到全部选文的50%,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状态。总之,从数量上看,儿童诗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儿童诗?从字面来解读,儿童诗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诗歌属性,二是儿童属性。儿童诗就是指给儿童写的诗,或者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也包括儿童自己写的诗,它是比较自由的一种诗歌形式。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维,用儿童的语言,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抒发儿童的内心情感。

为什么在教材中安排这么多的儿童诗呢?

一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差,儿童诗大多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教材中选编的这些儿童诗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和朗读能力,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是由语文学习的规律决定的。朗读是学生最初学习语文、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蒙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儿童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适合朗读,易于记忆,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三是由儿童诗的特点决定的。儿童诗大都文体简洁、凝练、灵动,语言别致,情感浓烈,有很强的童真、童趣。低年级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这种诗意的表达会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语言养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表达、创造能力,为未来打好人生底色。

然而,儿童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只是把这些儿童诗当成识字写字的语言材料。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但不是唯一,儿童诗除承担识字写字的任务外,教师还应教出儿童诗应有的文学味道,不应忽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否则就浪费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怎样进行儿童诗教学,应采取哪些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儿童诗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

一、读出儿童诗的音韵

朗读是童诗教学的重要手段。儿童诗语言富有韵律感,适合吟诵,读出音韵,也就是节奏和韵律,是理解儿童诗的第一步。

首先要读正确,这是朗读的第一要义。所谓读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方面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平翘舌音、轻声、儿化、前后鼻音等。如《明天要远足》一课中,“睡、真、师、什”为翘舌音,“才”是平舌音,“同、亮”为后鼻音等。此外,这课的轻声词语也不少,如“那么、吗、什么、时候、呢、真的、说的、地方”等,要读准这些易读错的字。

其次要读出停顿。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喜欢唱读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能按词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同时,还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一是关注标点符号,按标点符号停顿;二是注意读出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如《一个接一个》中第一节第三句比较长,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读读,体会在什么地方停顿,可以画上停顿线,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

最后,读出节奏,特别是读好韵脚。如《说话》中,一共六句,相同的句式反复出现,都是谁在说话,说什么,这样的儿童诗就像一首乐曲。句末又都押韵,读好拟声词“哗哗”“沙沙”“咕咕”“嘎嘎”“喵喵”“呱呱”,会让整首诗音韵和谐、妙趣横生。

二、品味儿童诗的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因此,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语言,以增强孩子们语言积累、感悟语言的能力。《彩色的梦》一课用词准确。在学习第二小节时,笔者让孩子们思考“脚尖滑过的地方”的“滑”,可不可以换成“画”。通过讨论,孩子们感悟到“画”太直白了,只是把彩色铅笔的这个动作直接写出来了,而“滑”字很传神,让笔尖具有了人的行为,正好与“脚”的动怍相契合,这样的彩色铅笔就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比较,孩子们会感受到儿童诗语言的魅力。再读读这首诗的第二小节,思考其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孩子们读后,发现都是写“什么阵的什么怎么样”,句式相同,富有韵律。仿照这样的句式,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脚尖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变化呢?写出它的色彩变化。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展开想象,可写出更美的诗句,从而掌握这一句式。

当读到第三小节时,笔者让孩子们说说:“我”彩色的梦境里都有什么?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陔子们会发现“水果香”是从嗅觉的角度写的,“季节风”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紫葡萄的叮咛”是从况觉、听觉角度去写的,这些让“我”的梦多姿多彩。同时,作者还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彩色的梦境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积累这些有生命活力的语言,孩子們的语言材料定会丰富。

三、想象儿童诗的意境

读一首诗,你常常能感受到许多鲜活的形象,这在诗里就是意象。一首首儿童诗,经过读者的想象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意境。

《祖先的摇篮》一课特别契合“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这一点,笔者在教学时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猜测,从而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教学第二小节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动笔圈画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圈画出关键词语,然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进而想象:在这个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让学生画一画。之后,让孩子们仿照课文第二小节的写法,给这幅画配上诗。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也可进行适当提示:“我想___/我们的祖先,可曾在___/___,___?可曾在___/___,___?”如果孩子们能力较强,也可直接作画、仿写。这样,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有了第二自然段学习的经验,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很容易实现学习目标。展开想象,读出画面,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法。

四、感受儿童诗的情趣

儿童诗,是给儿童写的诗,那一定是抒发儿童的审美情趣,切合儿童的思维,从而展现儿童真实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诗。可以说,一首儿童诗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样的情趣不但让儿童愉悦,甚至能把成人读者带回到孩提时代。

《明天要远足》这首优美的儿童诗,把儿童远足前夜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这首诗贴近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因此,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人,唤醒孩子们的内心体验。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你们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呢?”引出本课的诗题,重点理解“远足”的意思。接下来,跟孩子们一起品读感悟:这首诗中,你觉得哪里写得最有趣?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孩子们发现诗中最有趣的是一次次写“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的样子。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这种心情,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轮流表演,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尤其要读好那三次长长的叹气声“唉——”,让孩子们感受到远足对他们的吸引力有多么大!他们有多么期待呀!诗中的这位睡不着觉的小朋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家还会想到什么呢?请你们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诗句说一说。为了降低难度,教师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图片和句式。这样,孩子们在品读儿童诗的同时,内心一定升腾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仿写创编童诗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是有无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资源,进行仿写创写。不仅是课文中的能仿,语文园地中的儿童诗也可以模仿。如《谁会飞》是根据壮族民歌改写的一首儿童诗,动物的活动方式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输入了孩子们的头脑。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如一问一答地读、拍手读、表演读等,直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朗朗上口,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孩子们自然就感受到了童趣。然后,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吗?照样子说一说。根据学情适当提示:“谁会飞? ___会___。___怎样___?___。”这样以原文为起点,构思新的情节,想象新的画面,新鲜奇妙的想法,不仅释放了童心,还释放了童趣。

低年级的孩子顽皮、稚气未脱,有些在成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儿童的眼中却有着缤纷的色彩。因此,在仿写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我手写我心,尝试着创编儿童诗。

例如,孩子们把妈妈的家常菜写进了儿童诗里:什么是春天鹏蛋炒韭菜里的鲜/什么是夏天/糖拌西红柿的甜/什么是秋天/,新米的粒粒香/什么是冬天/炖酸菜的暖/四季在哪儿藏/嘘!/都在妈妈的饭菜里。这样,用童心去感受世界,再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具有浓郁的、纯真的儿童趣味。

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我们要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段,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国内外优秀的儿童诗。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每一个孩子都是自然之子,如果他们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而不是面对游戏、无聊的快餐文化,我們的孩子们怎么会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教案《创作儿童诗》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数学第一学段综合素质评价
以俗解雅 由表及里 因“迹”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