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崖壁古村程家峪村保护与发展策略

2021-08-11于洪涛李雅楠马耀东江梦慧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古村开发

于洪涛 李雅楠 马耀东 江梦慧

摘要:古村落是人类发展的根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现存古村落数量不断减少,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形态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成为重要课题。山西历史悠久,是一处文物遍布的宝地,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程家峪村有独特的选址与布局,采用国内极为罕见的天然河刨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依山势而建,为层楼式布局,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古村居民的迁出,村中众多石碹窑洞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破落。如何在确保村落整体风貌不受影响的同时,探索出新的发展策略,是程家峪村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村落的历史脉络、自然环境、形态要素等,总结该村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保护与发展该村落的合理方式。

关键词:程家峪村;古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1 程家峪村概况

1.1 程家峪村的历史脉络

程家峪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属于国内极为罕见的以天然河刨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传统村落[1]。因为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程家峪村的形成时间,所以需通过所存历史文物的时间进行推测。风峪沟出现人类活动迹象的时期为旧石器时期,正式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在北朝时期,唐朝时期风峪沟军事地位凸显,是晋阳城西出口的必经之地,且连接着娄烦、古交,是连接各方的通道。

1.2 程家峪村的自然环境

太原市地形多样,山地多,谷地较少,起伏很大,程家峪村位于蒙山与龙山之间的风峪沟山谷中。古时,村落沿着驿道发展,整体呈带状。山势起伏变化大,沟壑众多,因此村落依山势次第退台向上延展,呈现出层楼式布局。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了气候,山谷内降水量较大,温差变化较大,因此风化问题较为严重。风峪沟河谷内有大量的河刨石,地形地貌对村民出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村民选择使用河刨石来修筑石碹窑洞。风峪河属于季节性河流,约20千米长,程家峪村前曾有小河流过,村民饮用水也多来自村中泉水,后因大力开展煤矿产业,河水遭到污染,河流一度枯竭,经过治理已有所改善。村中煤炭资源丰富,也有石灰石、铁矿石等矿产。

2 程家峪村的村落结构

程家峪古村的建筑大致分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两类,村内的传统民居几乎都是台地式的石碹窑洞,由天然河剖石建成,公共建筑较多。本文选取了部分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建筑进行分析与比较。

2.1 民居—台地式石碹窑洞

程家峪古村的石碹窑洞的窑洞、门洞、围墙、台阶等均就地取材[2],采用天然河刨石建成。由于地理环境独特,村落建筑沿河流、驿站建造,向东西两侧延伸,同时顺应山势向上方延伸,展现出层楼式的布局特点。根据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可以将古村划分为东、西、中三个区。北部区域的窑洞最高,共有六层,最低处的一层共有三四户人家。地基贴崖而建,窑洞门前无院落,仅有狭窄通道供东西向通行。在二层之上开始逐渐递增,建造上层窑洞时,会向后退让一定的进深,保证下层窑洞的安全,因此下层窑洞的屋顶为上层窑洞的院落空间。在三个区域中,最低处为中部区域,共有三层窑洞,这一区域的道路颇为平缓。东部区域层层向上,建到最上层的第六台阶层窑洞群组,就形成了阶梯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建筑式样。

2.2 公共建筑

公共空间可以说是乡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承载着乡村的精神活动,可以进行节日庆典或祭祀等集体活动。由于程家峪村内气候条件及保护发展不完善,所存公共建筑数量并不多,现存公共建筑包括真武庙、戏台、佛回石窟等,除了摩崖造像未经后人翻修,其余都有重修重建的痕迹。

2.2.1 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村中心的凤腹,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在高约0.3米的台基之上是建筑的首层,整体建筑为面宽五间、进深一间的三间大型石碹拱型窑洞。窑洞前脸内部砌有石墙,而外部为青砖。底层的三孔窑洞早年是本村善友张锁全的住所,同时也是每年农历六月十八举行祈雨仪式的地点,将两龙王请回后安置于此,至九月初九再恭送回去[3]。真武庙曾坍塌,一层保存较好,二层与底层结构相同,于1984年在旧庙上重建,为木构砖墙的房屋,殿中供奉三座神像。庙顶为单檐硬山顶,使用脊瓦、筒瓦覆盖。

2.2.2 佛回寺

佛回寺位于风峪沟西南方向天龙山北部的深山里,距离程家峪村有约3千米的距离,为前寺后窟的形态。据推算,佛回寺原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因坍塌毁坏严重,如今的佛回寺是2009年由本村企业家侯铁牛出资在旧址上重建的。佛回寺有左右两间石碹窑洞,中间的窑洞是在坍塌的基址上修复而成的,该窑洞中还存有三尊残破的佛像,背后隐约留存着彩色壁画。

2.2.3 龙桥

龙桥位于程家峪村村前,跨小口子沟之上,是村民去梯田的必经之路,在明清之际便被评为风峪沟八大景观之一。程家峪村布局呈凤凰翱翔状,首南尾北、东西为翼,龙桥北岸与凤头相接,显龙凤呈祥之寓意。龙桥因疏于打理于2012年发生坍塌,两年后村民企业家侯铁牛出资对龙桥进行重建,但新建龙桥与原先的形式面貌并不相符,失去了从前的韵味。

3 程家峪村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3.1 区域位置

程家峪村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整个市区四周都接壤其他县市。太原市山地众多,占总面积的64.7%左右,水流量不稳定,季节性河流较多[4]。程家峪村中房屋依山而建,背倚大山,面向山崖,整体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上下层层递进。整个村落东西向约 1000米,南北向约300米,南北向窄,东西向长,整体呈带状,面积约3万平方米,背后山崖高七八十米。

3.2 道路系统

村落空间的骨架是道路与街道,这也是村落中交通点的连线。传统古村中的路网不仅是村落擴张与发展的结果,也离不开村民为了生活便利而进行的规划设计。程家峪村道路的独特性在于街巷在古村中不仅起着交通作用,而且部分作为石碹窑洞的院落而存在。因为程家峪村的地理位置独特,窑洞群依山而建,每一层的平台空间都比较有限,所以选择将街道空间融入院落空间。程家峪村的交通分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平行交通节点由街道的交叉口组成,古村内的交叉口可分为“Y”形路口、“L”形路口、“十”字形路口。垂直交通的类型也很多,窑洞每相邻两层都配备有独立的垂直交通节点,位置灵活,常为直跑踏步式设计。

3.3 人文环境特色

古时由于工具缺乏,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因此对自然存在崇拜之心,祈求通过献祭的方式获得平安。程家峪村也有抬神祈雨的祭祀习俗,一般定于每年的六月十八进行,但六月十六便会举行抬龙等仪式,该活动会持续到九月初九。这一习俗在村中流传甚久,一直延续至“文革”时期才结束[5]。六月十六这日,村民会将两位龙王从佛回寺的龙王庙请至真武庙一层的窑洞中供奉,九月初九再将神明恭送回龙王庙中。

4 面临的问题与保护发展的建议

程家峪村历史悠久,但相关文献记载却少之又少。村中共发现过八处地道,每个地道口都可对接,推测应具有军事用途,但村中无战役记录证实这些地道的作用。村落面积相对较小,由于村中长期无人居住,杂树重生,缺少美观性,景观结构也略显单一,无法使旅客长久逗留在古村中[5]。在此背景下,石碹窑洞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坍塌现象。村内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进入程家峪村的道路上方常有碎石坠落,且村中没有停车区域,无公共交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客的前往。另外,村中道路狭窄,两车无法会车并行[6]。

分析程家峪村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传统历史风貌等可知,程家峪村作为传统古村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整治与修缮,同时需要相关政策提供扶持与帮助[7]。可制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用于保护古村内的传统手工艺、民风民俗等。程家峪村三面环山,周边植物景观丰富,古村建设可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保留古村的古朴风韵[8]。

科学评估历史文物遗迹之后,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方可对古村进行修缮保护。古村中的石碹窑洞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可以选择寻找从前知晓此类建筑工艺的当地人学习相应的方法,选择适合程家峪村的石碹窑洞修复方案进行修复。在修复文物与建筑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文物原有的历史性,以旧修旧。程家峪村的风貌保存情况较好,应该减少对古朴风貌产生破坏的行为[9]。古村修复完成后,政府、开发商与村民应对如何经营古村达成协议,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出现类似山东省淄博市淄川曲蒲家庙的事件,防止各方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古村落的开发。同时,需要为古村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指导古村未来的发展。与程家峪村同处于风峪沟的店头古村目前已经得到了开发,被称为“风峪沟第一村”,作为传统村落的程家峪村想要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挖掘与之不同的特点。

在程家峪村得到修复并确定了具体的开发体系后,需要完善公共设施。目前村中公共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较为严重,如村中暂无公厕、夜间照明存在问题、村中排水系统有缺陷等。同时,无直达城市的公共交通、村内无处停车等问题也应得到解决。

5 结语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村落遍布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居住的环境也不同,北方有窑洞、四合院,南方有吊脚楼、土楼等。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在不断探索古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之一的程家峪村,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战略要地的堡寨型聚落,保存较为完整。村落周边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但随着村民外迁,村落呈现荒废的态势,石碹窑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这个崖壁之上的古村落,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遗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程家峪村的历史沿革与村落建筑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与保护策略,以期为程家峪村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晓晴.太原市程家峪古村落的调查[D].太原:山西大学,2018:24-34.

[2] 李雅龙.现代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晋源区店头村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02.

[3] 王小明.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01.

[4] 戴利鹏.太原风峪沟古村落环境景观营造探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05-14.

[5] 王崇恩,李颖,朱向东.层楼式石碹窑洞空间组合方式探析——以太原店头村郭家东西院及紫竹林寺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05):02.

[6] 肖继宏.太原市店头村展示利用设计探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04-10.

[7] 石会.地域文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05-10.

[8] 曲睿.古村落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7:06-11.

[9] 陈宗蕾.历史文化名村景观保护与更新技术路线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20-24.

作者简介:于洪涛(1969—),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绿色能源、景观艺术设计与理论。

李雅楠(1997—),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古村开发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大芦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