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研究

2021-08-09马志琼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马志琼

摘  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分析效果。方法  抽取京山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间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患者入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护理后心率低,QTC 间期长(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出现的心率失常,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价值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77-03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便秘、暴饮暴食等都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这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是本病主要的特点,发病期间,主要症状为持续且剧烈的疼痛,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性较大[1]。常规的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症状,且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目前介入治疗是干预该病的主要方法,整体治疗效果比较理想[2]。但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心率异常,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及休克等严重病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京山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间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患者入组,随机数表法分常规(n=30)和实验组(n=30)。常规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3岁,平均(60.14±1.01)岁。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61.45±0.98)岁。基础性资料符合研究标准,家属和院方同意研究开展。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②同意接受介入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②伴有严重躯体性创伤;③有介入治疗禁忌证;④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

1.3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用药、饮食等常规护理。

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加强护理干预。①监测病情:治疗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对患者病情监测,实行24h轮班制度,严格观察系列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②疼痛护理:持续且严重的疼痛,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巨大的折磨,要阶段性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中轻度疼痛患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调整卧位姿势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则以药物辅助方式缓解。③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病情变化多端,且并发疾病较多,因此护士必须科学评估患者实际病情,对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预见性处理。告知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价值。术前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不良状态,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其梳理、引导。不良心理状态出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护士要耐心讲解治疗事项,同时通过深度沟通等方式,分散患者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给予其正面引导,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④突发情况处理: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和质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预见性处理。如发现心率异常指标,及时停止手术,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直至心率恢复正常。同时密切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渗血和肿胀等情况。⑤饮食护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可进食后,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和方案。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量,以促进体内药物代谢。严格遵守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的饮食原则,以流质其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⑥运动指导:待病情稳定,可指导患者进行散步和打太极等简单的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⑦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治疗后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规避不良的生活习惯,告知家属要对患者做好监督温和指导,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恢复。

1.4  评价指标

①护理前后心率指标,包括QTC 间期和心率两项。②治疗有效率:病情稳定,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无并发症,为显效;症状有所减轻,各项指标基本趋于正常,为有效;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有恶化迹象,为无效[4]。

1.5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22软件分析数据,指标用(x±s)和[n(%)]分析,数据结果t和χ2检验分析,如果P<0.05,则可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

护理前心率指标无差异,护理后实验组心率低于常规组,QTC间期较长(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生命健康和安全有较大的威胁性[5]。研究显示,吸烟、酗酒、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一旦发病或者有发病迹象,必须及时治疗干预,否则会有生命危险[6]。目前介入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心肌得到较为充足的血液供应,改善缺血状况,整体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介入治疗方式的缺陷是容易引发心率失常,因此必须配合以有效护理措施的干预[7]。常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介入治疗的需求,患者的满意率和接受度不高。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有效护理方式包括病情监测、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突发情况处理等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升其配合度和依从性[8]。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有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在于,对病情持续性的监测,可提前预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保证手术质量做好保障[9]。同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有效护理干预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对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很大的价值[10]。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护理后心率指标较好。

综合以上分析和阐述得知,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稳定心率指标,价值大,可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莹,冯尤健,黄雪珍.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5):68-71.

[2]饶情情,余小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3):69-71.

[3]杨洁,李兵飞.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1):166-168.

[4]李丽爱.以健康信念为框架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9):196-198+201.

[5]陈阵仁.全面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5):149-151.

[6]桂秋玉.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9):1328-1329.

[7]梁荔.1例临时起搏器治疗急性心梗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01):132-133.

[8]郑绪梅,田金萍,孙国珍,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观察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45-146.

[9]王俊,唐学东.中医特色护理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7):177-178.

[10]曾雪娜,刘玲,孙云鹤.心脏康復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25-25.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