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音效在《敦刻尔克》中的运用研究

2021-08-09曹越张宁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敦刻尔克

曹越 张宁

摘要: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在2018年美国奥斯卡电影颁奖仪式上获得了年度最佳声音设计奖。《敦刻尔克》作为战争片,其音效在具有严肃性的同时,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从内涵上都为观众带来了战争片特有的极致的视听体验。电影音效使电影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如背景音乐、环境声响等,对表现战争电影中的高潮、跌宕起伏的情节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敦刻尔克》音效运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影音效;视听效果;《敦刻尔克》

中图分类号:J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1 《敦刻尔克》影片概述

《敦刻尔克》是由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汉斯·季默配乐的战争悬疑片。影片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40多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面对敌军步步紧逼的绝境,在海岸边忍受恐惧和饥饿,于绝望之中绝处逢生[1]。

导演诺兰凭借他熟练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和高超的摄影技术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科幻电影风格,具体表现为先锋的非线性叙事方法和古典叙事的完全模仿行为的对立、浸入式视觉体验对真实与虚拟的模糊、浪漫主义思想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辩论与补充[2]。

在运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时,诺兰巧妙地将其打散,使讲述过程本身变得个性而精彩[3]。影片分别以海滩(地面)、救生船(海上)和空战(空中)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来发展情节[4],通过对三条时间线进行交叉蒙太奇剪辑处理,连接和拓展了不同时空中进行的故事。在该片中,紧张的战斗气氛以及战争末尾的残酷血腥被恢宏庞大而延绵不断的感性音效表现得淋漓尽致[5]。

2 电影音效创作艺术

2.1 以背景音乐呈现战争

影片开头先是几个零散的英国士兵沉默地徘徊在空无一人的敦刻尔克小镇上,接着在听觉上呈现出后方敌人射击的枪声,听到枪声的英国士兵们反应迅速,但失去组织的他们只会四处逃窜,无可避免地被后方敌军一一射杀[6]。从这里开始,影片以钟表持续的滴答声开始了背景音乐的出场,从听觉上契合了观众对眼前场景的困惑、担忧和恐惧,开始制造出一种紧张焦虑又惶恐不安的情绪,也为下面更加令人忧伤和绝望的情节作了铺垫[7]。

2.2 以循环音效表达情感

诺兰导演的电影中曾数次出现这种滴滴答答的声响,它富有节奏而又持续跳跃,根据这种跳跃节奏的速度大小,既能够在相对轻松的场景中表达好奇和乐趣,又可以在悬疑的场景中表现紧张和悬念[8]。

影片《敦刻尔克》中的主要音效除了这种此消彼长的滴答声外,还有一种持续起伏的背景音乐贯穿全片,伴随着情节的变化忽高忽低而紧扣主题[9]。例如,在沙滩上,海平面没有任何来船的迹象,此时天空中传来敌机俯冲的声响,战士们迅速恐慌地趴在地上:这里开始背景音乐就由低沉缓慢变得强烈紧张,渲染了一种不安惶恐的氛围,让人为战争的残酷无情感到心惊胆战[10]。

影片末尾,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效果下,音效的连续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英军战机耗尽了最后一点燃料,缓缓地落向地面[11]。与之不断交替出现的画面是两个英国士兵得救后坐在回家的列车上,当他们在报纸上读到英国百姓不会指责他们败兵撤退,而是热烈欢迎并将他们当作英雄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便悄无声息地由前面为表现飞行员英勇无畏的悲壮变成了为表达平安归来之喜悦的欢快高昂[12]。这里作为影片音效中为数不多的激情片段,其实也是一种反衬的手法,表明前面所有的情节都是一场悲壮而残酷的战争,令观众从听觉上身临其境,完整地体会到了这场战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撤退行动的严峻和残酷[13]。

2.3 以持续音效跟进情节

与主题背景音乐相比,影片中音乐节奏的把控更加出彩,其节奏所涵盖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情感甚至超过了影片的主题旋律,正如配乐师汉斯·季默本人所说,他现在感兴趣的是如何只利用两个或者三到四个音符,就让音乐表现出真正复杂而完整的情感[14]。

该片中音效的灵活运用,主要是由一到两个小节构成的段落不断循环往复,逐渐增强,从而达到扩展声部的数量而形成具有完整表达效果的持续性音效[15]。该手法类似于现代电子舞曲创作中的“循环”技巧,将恰到好处的“循环”手法创新性地运用到几乎整部《敦刻尔克》影片当中,其产生的循环往复和逐渐增强效果巧妙地契合了电影剧情的发展走向[16],生动且高效地反映了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轻松完整地引领观众从听觉上感受到了片中战争期间残酷悲壮的军营氛围[17]。汉斯·季默将音乐和画面情节有机结合的处理让整部电影变得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这对于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而言无疑是一次不容易但无比成功的创新[18]。

用尽可能少的音符来创作尽可能长的配乐,这无疑是一项繁杂却有意义的工作[19]。相较于目前大多数电影配乐习惯于使用现成的复杂多线程音乐作为背景音效,《敦刻尔克》做到了独树一帜,使用短音符“在变化中循环,在循环中变化”这一创作手法[20],赋予了电影音效新的表现形式和意识形态。在这种新型音效表现手法中,单双音节的循环利用和变化叠加占据着主导地位[21]。仔细感受片中配乐,不难发现其中的声音素材经过循环叠加,使这一音乐片段节奏密度复杂,音感维度丰富,音响饱满丰富,而这正是“在变化中循环,在循环中变化”的魅力所在[22]。

3 电影音效的表现作用

汉斯·季默结合自己恢宏壮观、节奏明朗、旋律节拍整齐严谨而富有弹性的配乐创作风格,在其中添加了许多零散的、独立的音乐符號[23],实质上运用了电子音乐中独特的音效创作手法与节奏明快的音乐片段结合后持续循环,并在循环中根据电影情节稍作变化来构成新的配乐艺术风格[24]。

在一个片段中,两名英国士兵发现躺在敦刻尔克海岸线上的溃败英军尸体中竟然有一名幸存者,此时他们一方面正想着抢在别人前面离开敦刻尔克,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去搭救这位侥幸存活的战友[25]。在顷刻的思想斗争过后,他们俩迅速用手边的担架抬起这位战友径直向撤离船只奔跑。从这里开始,影片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随之变化[26],明快简短的单音弦乐连奏渐渐响起,随着他们挤过拥挤的人群逐渐接近护送他们撤离的船只,离其他战友也越来越近,场景音效的紧张感和剧烈感同时在不断变强,乐曲的表现体积和张力也在不断扩大[27]。在这段配乐的高潮部分,德国纳粹军机开始对岸堤上的英军展开狂轰滥炸,连接救援轮船的栈桥被炸得只剩下几根木板,主角在其他战友的鼓励下勇敢地跑了过去,将奄奄一息的同胞顺利送上了船。这段音效响度在不断提高,乐曲织体不断扩大,并在高潮中逐渐减缓,最后结束[28]。

在这段持续增添紧张情绪的配乐当中,背景音效的叙事节奏已然超越了画面所呈现的情节表达,让观众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了猛烈的紧张气氛[29]。在这段音乐告一段落后,紧跟着出现了一段管弦乐器相互交融的滑奏,旋律上类似人呼吸的节奏,平缓中略带起伏,不断循环,将情节推到了更加严峻残酷的紧要关头。在背景音效的强势渲染下,军官们忧心忡忡,战士们的眼中也充满了对家乡的渴望和对死亡的畏惧。这段带着一些电子音乐特有金属音质的管弦乐滑奏,对剧情由平铺直叙发展到高潮阶段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0]。

4 结语

电影音效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所在,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影片《敦刻尔克》中所运用的高超配乐技巧,对这部电影的整体节奏把控影响深远,也是这部电影在众多战争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并斩获大奖的关键原因。电影《敦刻尔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专业配乐制作团队严谨负责的艺术修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胆大心细的设计思路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汉斯·季默在音效设计上一次勇敢的突破,可谓一次成功的标新立异。

参考文献:

[1] 王浩哲,张宁.浅谈國内低成本电影发展现状——以《心迷宫》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95-196.

[2]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3]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4]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5]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6] 刘恒,朱宇婷,曹磊.梵高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2):25-26.

[7] 李嘉婕,曹磊,朱宇婷.浪漫主义绘画的创作过程及代表作欣赏[J].艺术科技,2020(21):13-14.

[8] 黄瑞,杨杰.论光在黑白人像摄影创作中的质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34-35.

[9] 陶皓淼,耿植荣.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10] 夏爱爱,汪瑞霞.论传播媒介嬗变下空间展示的设计转向[J].艺术科技,2020(21):135-136.

[11] 石鑫,李雪艳.基于Processing平台的声音可视化运用[J].艺海,2020(10):102-103.

[12] 夏爱爱,汪瑞霞.“象思维”:一种“取象比类”的设计思维范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8-59.

[13]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14] 刘雨柯,茹淑真,骆玮.浅述艺术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8-49.

[15] 刘姝彤.电影音乐的视听联觉效应——浅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J].电影新作,2019(05):119-122.

[16]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17] 刘佳,熊瑶.声景在医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10):111-114.

[18]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19] 严浩,贾文婷.电影《龙猫》与《罗小黑战记》镜头内外成长思辨[J].艺术科技,2020,33(24):16-17.

[20] 甘思文,湛磊.浅谈视觉影像互动装置设计——以室内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86-89.

[21] 刘雨柯,骆玮,熊仁国.浅叙静物摄影的表现手法——以女性玻璃器皿化妆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03):36-37.

[22] 欧阳琦,陆怡婷.城市户外广告媒介景观的设计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84-85.

[23] 刘雨柯,骆玮,葛雪恒.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摄影艺术[J].艺术科技,2020,33(3):97-98.

[24] 刘雨柯,骆玮.摄影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科技,2020,33(1):113-114.

[25] 黄亦菲.浅析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2-173.

[26] 高琴.《航拍中国》的“点线面体”叙事结构[J].艺术科技,2020,33(23):91-92.

[27] 王纳纳,华阳.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化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J].艺术科技,2020(20):84-85.

[28] 徐静,熊瑶.基于视障人士感知需求的家居空间设计研究——以心目居所为例[J].大众文艺,2018(19):117-118.

[29] 彭宇冰,骆玮.东方美学下的王家卫电影[J].大众文艺,2019(22):196-197.

[30] 徐恬甜,骆玮.小品摄影的意境表现——探索摄影创作的角度与观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28-30.

作者简介:曹越(1999—),男,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张宁(1968—),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的奇迹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大章鱼”
电影《敦刻尔克》影像符号研究
《敦刻尔克》的电影时空结构解析
骇图
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次“大逃亡”的奇迹
敦刻尔克
浅析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
《敦刻尔克》不止是战争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