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蒂斯“简化绘画”艺术风格简析

2021-08-09王志艺

艺术评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色彩语言马蒂斯

王志艺

摘要:马蒂斯是一位充满“野性”的画家,他用鲜艳的色块颠覆了西方绘画传统,创造了一种“简化绘画”的风格,为20世纪画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即内容,色彩即自我,他用这种独特的语言,述说着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礼赞,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气息,给人以宁静和谐之美。

关键词:马蒂斯  简化绘画  色彩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5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是法国著名画家,以使用大面积色块表现自我感受著称,其作品色彩鲜艳强烈,造型夸张概括,线描单纯明快,笔触粗放大胆,画风宁静和谐,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的一株奇葩。

一、“简化绘画”是对西方传统绘画观念的颠覆

马蒂斯是一位充满了“野性”的画家,他颠覆了西方传统绘画观念,用色块和线条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简化绘画”的艺术风格,由此改变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历史进程。

马蒂斯的“野性”表现在他所具有的叛逆心性上。他21岁才迷上画画,之前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本该循规蹈矩之人,却突然决定以毕生的精力投入绘画,这让他的家人异常惊诧,他的父亲为此大发雷霆:“你会饿死的”!但马蒂斯还是义无返顾地辞去了工作,像一头公牛,低下头,倔强地向前冲。他曾在自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性:“我鄙视沽名钓誉,投机取巧,就是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时刻,甚至连喝一杯啤酒的钱都没有,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艺术追求”。

马蒂斯的“野性”表现在他对传统绘画的离经叛道上。在西方当时的绘画传统中,色彩并不完全从属于画家的主观意志,只是凸显服饰素描的一个陪衬品,所以康德曾说:“在绘画和雕塑中,给草图增辉的色彩是构图的一部分,色彩以它自己的方式可以给我们观察的画面增添一种生气,但色彩自身绝不能使画变美”。马蒂斯等“野兽派”画作的诞生,让色彩完全服从于表现画家精神的需要。1905年,他们的绘画作品在巴黎展出,这些色彩强烈、造型夸张、笔触粗放的画作,使整个西方画坛为之一震。与西方绘画传统相比,他们的作品显得笔触蛮横、构图离谱、技法荒谬,毫无道理可言,人们一下子难以接受,随以“野兽”嘲讽,熟料“野兽派”却不胫而走,足见其离经叛道之程度。“野兽派”并不是因艺术理念相同而自觉形成的一个艺术派别,充其量算是画风相近画家的一次偶遇,不久画家们便分道扬镳,“野兽派”随之昙花一现,但却给了马蒂斯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勇气,从此之后,马蒂斯经过不断探索,渐渐形成了自己在绘画上的独特风格。

在马蒂斯看来,越是简单的颜色,越更具有表现力。马蒂斯大器晚成,初入画坛,花了十年的时间临摹和探索。所以,他的前期作品,如《莫罗的画室》《读书的女人》《有黑刀的静物》《有高帽的室内》《竹桌上的花束》等,还是拘泥于传统画法的,注重光影变化、写实色调和明亮度。但马蒂斯 “野兽派”的心性,决定了他渐渐对传统技法失去了耐心,他相信色彩的感情力量,渴望用鲜艳的色彩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主张强烈的感情一定要用鲜艳的纯色来表现,这样才会显得更加有力。所以,在《科西嘉的落日》里,太阳是黄的,天空是绿的,土地是赭红的;在《戴帽子的女人》中,女人的脸被横贯额前的绿色分为两半,一半是黄绿色的,一半是粉红色的,头发是红的,眉毛是紫红的;在《丽迪雅肖像》中,人脸至脖颈一半是黄,一半是蓝,而头发则是由绿色构成的大色团等等。在这些作品中,马蒂斯放弃了传统绘画技法中的透视结构法,几乎完全忽略阴影与边线,竭力用大面积色块结构空间,用简单线条抒发感受,用纯粹原色表达欲望,使其“作品的每一块儿颜色、每一抹笔触中都跳跃着发现的狂喜”。虽然色彩与表现对象没有任何关系,但“当这些不真实的色彩放在一起的时候,最后的效果却非常真实”。

马蒂斯晚年由于身体状况渐渐恶化,再也无力移步画架前作画,遂迷恋上了剪纸,一种类似于中国陕西的“旬邑彩贴剪纸” 这让他的“简化绘画”风格发展到了极致。他在一张张白纸上,涂上他所需要的各种颜色,创作时根据构思需要剪成不同的形状,再把它们拼贴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如《鸟》《蜗牛》《马戏团》《吞剑的特技演员》《波利尼西亚,天空》《小丑》《克里奥的舞者》《雪白的花》《飞扬的头发》《蓝色裸女》等。当初,他进入莫洛门下学习绘画的时候,莫洛曾夸他是为“简化绘画”而生的。事实上,马蒂斯一生都在为“简化绘画”而努力,简化得只剩下色块和线条,直至晚年的“彩贴剪纸”,连线条也不需要了,只留下一片片的色块,成为他表现自我最为有力的武器。

二、色彩即内容,色彩即自我

马蒂斯是一位善于用大面积色块说话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即内容,色彩即自我,他用文字般的色块,述说着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色块是马蒂斯表现自我的手段,马蒂斯认为:“艺术决不能抄袭自然,而应是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色彩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灵魂的物理存在,之所以有红色的热烈、蓝色的博大、绿色的优雅、黄色的尊贵等等,皆因人的知覺经验而已。马蒂斯初入画坛时,拜莫洛为师。莫洛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这对马蒂斯启发很大,马蒂斯在《画家笔记》中说到:“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一个现实中唯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在马蒂斯看来,绘画中的色彩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艺术地表现自我。1910年,马蒂斯创作了油画《舞蹈》,画面中有五名裸女,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四肢疯狂地扭动着;裸女们的肌肤是赤红色,脚下的大地是翠绿色,作为背景的天空是蔚蓝色;辽阔的天空、盎然的大地、健康的人体、奔放的舞姿,无不体现出马蒂斯无拘无束的天性和对生命的讴歌。马蒂斯从小体弱多病,后来又得过胃病、支气管炎等,一度不得不放弃工作去治病。21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做手术,他不得不在病床上度过漫长的复元期。于是,他的母亲就带给他一些画具和颜料,原本是让他打发时间,排遣心慌而已,熟料却改变了马蒂斯的人生,成就了西方现代绘画史上一位伟大的艺术家。60年后,马蒂斯回忆起当初的感受:“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也许是因为病中迷上绘画的缘故,马蒂斯非常渴望健康的身体、自由的生活、欢乐的生命,而这种渴望与色块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从灵魂深处本能地涌向笔端,形成了一幅幅风格独特的作品,迸发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色块是马蒂斯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马蒂斯作品的美,在于他在表现对象、自我与色彩三者之间,通过巧妙构图建立起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已经融入到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在马蒂斯身上,色彩即自我,色彩即内容。《舞蹈》中简化得只有红、绿、蓝三大色块,独立存在于各自的区域,互不相融,却呈现出惊艳的搭配之美。马蒂斯之所以是马蒂斯,就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色彩总是处于中心地位,但凡影响这个中心地位的一切元素,都被他毫不吝啬地舍弃了。他善用色彩和线条,随心所欲地展现冷暖多变的色调和交错纵横的空间,不再拘泥于某一事物的本体,创造了一幅幅色泽鲜艳、情绪饱满的作品,让看似简单的画面具有了耐人寻味的魅力。马蒂斯曾说:“色彩有助于表现光,但这不是作为物理现象的光,而是那真正存在着的唯一的光,那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光”。马蒂斯把对生活的思考之光,通过他最擅长的线条和色块举重若轻地表现出来,凸显了他对少女舞姿的欢娱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讴歌,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无穷渴望。

马蒂斯作品的题材,完全取材于他的日常生活,所表现的内容源于他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并且不能容忍任何虚伪的感受,坚持把自己对自然的体验作为创作的前提。马蒂斯说:“在艺术上,我坚持认为没有真诚就没有真正的艺术,我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中去,我从不虚构什么,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虽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无法找到深刻的哲理、道德的说教、历史的陈述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当你面对那色彩和形式,面对那纯净而和谐的画面,你便会情不自禁地被它所感动”。他的作品不只具有令人愉悦的简洁外衣,更蕴含着自我情感的投入和生活的本质规律,无不体现着“色彩即内容,色彩即自我”,故而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三、追求宁静和谐的效果

马蒂斯是一位穷其毕生追求宁静和谐的画家,他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愉悦恬静之美,使人倍感亲切、温暖。

马蒂斯的绘画洋溢着宁静之美。马蒂斯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无限的创伤,也让马蒂斯经历了很多痛苦,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焦虑,所以,他在作品中极力呈现出一种幸福与安宁,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他在自述中说:“我的艺术理想是创造一种美的艺术,它如同一座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花园,让人们感到愉悦,感到轻松,又像舒适的安乐椅,使疲倦的身体得到休息”。他在《画家笔记》中写道:“我向往的艺术,是一种均衡的、纯粹的、宁静的、不含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成分的艺术。对于身心疲乏的人们,像一种镇定剂,或者像一把安乐椅,可以消除疲劳,享受寧静、安憩的乐趣”。他1904年创作的油画《豪华·宁静·欢乐》,本身就取材于法国19世纪现代派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诗句:“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其情调不言而喻。马蒂斯1910年创作的《音乐》,把这种宁静体现的淋漓尽致:站着的小提琴手,单腿盘坐的吹笛者;三个凝神静听者,尽管都是屈膝而坐,但双手的姿势完全不同:一个单手抱膝,一个双手交于胸前,一个手背相并置于膝间;五个人物的安排,有节奏,有起伏,就好像一个个音符,让画面跃动着节奏和韵律,配上单纯色描绘出来的蓝的天、绿的山、红的人,整个画面充满了梦幻般的宁静,也让看到这幅画的人,沉浸于思绪之中,正如马蒂斯所说:“我们通过简化观念和形体从而走向宁静,这是我们唯一的理想”。

马蒂斯的绘画洋溢着和谐之美。马蒂斯说:“如果色调的所有的相互关系已被获得了,那么结果就应当产生一种像音乐的和声一样的和谐”。他1908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红色的和谐》,就体现了这种艺术理想。在这幅作品里,我们看不到传统绘画中的远近比例和明暗法,看到的只是色块的交相辉映和线条的优雅韵律。有评论家这样赞叹:“在大块平涂的红色上,映衬着黄色的水果,棕黄色的椅子、窗框、妇女的头发,蓝色的天空、屋顶,绿色的草坪树丛,白色的衣领、袖口等,这些不同明度、不同冷暖、不同形状的色块互相呼应,对比衬托,当你的眼睛看到某个色块时,马上就会在另一个适当的地方找到它的反响,使你的视觉得到满足。如音乐般的平涂色块产生的宁静、平和而优雅的节奏,体现出了一种人间乐园般的情调”。

马蒂斯的绘画洋溢着装饰之美。马蒂斯还说:“构图——这是一种以装饰的形式把画家想要用来表现自己感觉的各种要素加以排列的艺术。在一幅画里,每一个要素都应该是看得见的,而且是能够起预定的主要或次要的作用。因而,凡是对这幅画没有作用的东西,都是有害的”。所以,色彩的构图是装饰之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马蒂斯非常注重画面中色彩的构图。他不会将直观看到的对象客观地放在画面里,也不会注重客观事物和画面的色彩关系,相反,马蒂斯更注重画面中不同色彩的关系,例如冷暖色,互补色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把它们有序的放在一个画面中。在1911年的《红色画室》中,墙壁和地板被缩减成统一的红色平面,但因为斜线的暗示和有序摆放着的物品,便巧妙地把红色平面转换成红色空间,画面内的物体安排服从了平面构成的需要,装饰感极强。

马蒂斯就是这样一个无比纯粹之人,他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把画风推到了极简,他的个性看似狂野不羁,却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和谐宁静之美,为20世纪西方绘画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周培德,马蒂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黄勇.无中生有——当代色彩基础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程阳阳.外国名家作品选粹-马蒂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3-6.

[4]周培德.马蒂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50.

[5]古斯塔夫· 莫洛[EB/OL].

[6]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马蒂斯论创作[M].钱琮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111.

[7][美]杰克·德·弗拉姆编.马蒂斯论艺术[M].欧洋英译,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148.

[8]亨利·马蒂斯.马蒂斯论创作[M].钱琮平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色彩语言马蒂斯
与马蒂斯共用色彩
和马蒂斯一起去看海
特朗普:马蒂斯“有可能”离职
马不停蹄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