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系统的鄂南音乐舞蹈类非遗数据库建设

2021-08-09夏振宇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鄂南音乐舞蹈文化遗产

摘   要: 通过搜集整合鄂南音乐舞蹈的影音记录、文字记录、学术研究记录等相关记录和历史资料,应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展现鄂南民间音乐的原生态魅力,构建反映当地民族音乐艺术真实面貌的素材和资源系统。运用地理信息工程(GIS)及“互联网+”的思想,依托鄂南地区地理地图数据,对鄂南各县区民间音乐类资料进行数字化属性分类及融合,构建云系统的数据处理、存储及应用管理平台,是对音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鄂南非遗   音乐数字化数据库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中提到要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鄂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整合鄂南音乐舞蹈类文化的影音记录、文字记录、学术研究记录等相关记录和历史资料,建立合理有效的地方性特色非遗文化数据库,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国内非遗数据库建设现状

我国从1996年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200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遗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010年10月,国家文化部启动“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2017年4月,在文化部颁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推动下加快了“非遗”数字化保护行业标准建立的步伐。2018年12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非遗调查工作,建立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

各级各地在不同程度上探索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2006年国家建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6年12月成都图书馆建成“蜀风雅韵——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08年陕西省开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如“秦腔秦韵地方戏曲数据库”……类似的这些数据库都是通过利用数字化方式用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管理和保存“非遗”资源。还有高校、研究机构等对地方音乐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而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如“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数据库”“道教音乐文化数据库”等,均运用了现代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可见,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音乐数据库建设,越来越多地被业内人士重视。

以上这些地方建立的音乐数据库,只是以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形式展示“非遗”资源,基本没有加入地理区域数据信息(空间位置、空间特性、时域特征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丢失了该音乐产生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环境,对民间音乐、舞蹈研究者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等群体全面理解和认识该类音乐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等是极大的损失。

2.建设鄂南非遗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信息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是必然趋势,数字化手段给非遗保护提供了诸多优势和便捷,同时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程。建立数字化的非遗数据库不仅有利于科学分类和管理非遗资料档案,还对其保护、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1對鄂南非遗音乐舞蹈文化的有效记录和保存

据统计,鄂南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如戏剧类的崇阳提琴戏等。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其中民间音乐类和传统戏剧类(薅草锣鼓、嘉鱼呜嘟、赤壁脚盆鼓),各有3项,民间舞蹈类(通城拍打舞)1项。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9项,包括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美术类及戏剧类等。

当前关于鄂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存留下来的档案,如普查线索、图片、录像、录音等资料,还分散在地方基层文化机构中,有些资料甚至是独版,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大量资料未能妥善保存,资料损毁、丢失等现象不可避免。可见,对鄂南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刻不容缓。

2.2对鄂南非遗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展示

现代信息化技术与非遗文化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收集、保存非遗文化,更可以让鄂南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吸引人们关注,激发人们对地方特色“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真正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更科学的保护。

2.3有助于鄂南非遗文化多学科跨界研究

传统的非遗保护形式使非遗文化传播范围小、受众面窄,数字化保护形式让人们可以感受到非遗的生机与奥秘,特别是可以为文化研究者、学者专家及高校音乐类师生等群体提供更全更好的学习及研究资料,也可以为非遗文化的多学科跨界研究提供帮助,为以后的传承、发展及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依据。

3.WebGIS运用于鄂南音乐舞蹈类非遗数据库设想

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属于地理学术语,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所谓GIS是存储、管理、分析、输出数据(包含空间地理数据、其他数据)的信息系统,WebGIS即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种数据管理和应用的系统。GIS基于不同领域的运用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城市管网信息系统。由于包含有地理数据,在区域其他资料储存、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目前已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气象、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及领域。

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提出“音乐地理学”概念,首次将民族音乐运用人文地理“区域”的思想进行研究,蔡继洲教授在《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中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解释如下:在音乐研究中将某一区域内音乐及相关事项与特定地理空间分布状态、传播变迁、历史渊源和生态环境等联系起来并考察关系的研究。

如何科学、合理、有序地将音乐、舞蹈资料与地理环境资料(也可称之为“地理信息”)加以融合进行研究与分析,既是音乐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人文地理学家研究的新领域。音乐地理学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内容是音乐文化的地理分布状态和音乐文化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的传播、运动规律。高效处理大量历史数据资料及与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是深入研究音乐文化及相关地理环境的基础。

鄂南地区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接壤处,在九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蕴藏了种类丰富的音乐舞蹈类品种,例如崇阳提琴戏、嘉鱼呜嘟、通山薅草锣鼓、通城拍打舞、赤壁脚盆鼓等,形成了一个十分密集的民间音乐舞蹈分布格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鄂南作为一个区域概念,搭建鄂南音乐舞蹈类数据库,可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音乐资料储存、分析、管理和研究成果展示的信息系统平台,并为鄂南音乐舞蹈类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做出新尝试。

4.鄂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构想

基于音乐地理学原理和GIS技术,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存储的数据库,运用ArcGIS软件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实现可视化交互、非遗文化空间分布、文化区域分析、影音多媒体资料展示等功能的面向鄂南音乐舞蹈非遗文化研究与教学的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鄂南非遗文化研究者、高校师生等提供含地理文化元素的鄂南非遗文化信息,从地理信息的角度辅助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4.1主要功能设计

基于以上需求,对鄂南非遗数据库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化设计:一是数据管理交互模块,主要对非遗数据的存储、更新、删除等;二是非遗文化空间浏览搜索查询模块,主要是对空间地理数据和非遗文化数据进行地图查询、浏览、检索等;三是非遗文化相关分析模块,有对指定区域内非遗目录统计、非遗级别统计、传承特征分析等;四是非遗文化专题展示模块,有指定非遗文化的影音资料、研究资料展示等。

鄂南非遗数据库按照已收录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崇阳提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嘉鱼呜嘟、赤壁脚盆鼓、通城拍打舞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山歌、通山采茶戏、簰洲说唱等咸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运用ArcGIS软件对属性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

4.2属性数据库设计

所谓属性数据,属于地理信息学科概念,是与地理实体相联系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简单说其包括非遗文化区数据、传承人数据、非遗传承事件、节日活动和相关的非遗传媒等数据。根据特点,主要分为三类:表示鄂南区域空间属性的数据,用县区、乡镇等行政区表示;表示鄂南非遗文化区的属性数据,包括方言、风俗属性数据、非遗传承人属性数据、非遗实物属性数据、节日活动属性数据等;表示非遗时空特征的属性数据,包括非遗传承事件、不同时期的研究文件资料、影音资料数据等。

以鄂南非遗文化为核心,根据行政区划进行编码,设计第1层全局索引表,建立唯一主键;针对非遗文化区(如:崇阳提琴戏、薅草锣鼓、嘉鱼呜嘟等)数据对象的属性设计第2层属性表。第3层数据表就用具体的非遗数据、传承人、非遗实物、节日活动等属性数据设计存储。

4.3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據库主要是地理空间数据,包含咸宁市各县市区行政区划、乡镇区划、道路、河流湖泊及非遗文化区等空间数据信息。空间数据是作为地理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特征可分为点(Point)、线(Line)、面(Polygon)三种类型:点数据表示可以用单个具体位置表现的事物(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非遗表演点等),在空间位置上就是一个点;线数据表示以线状存在的事物(如公路、铁路、河流等),在空间上就是一条线段;面数据用来表示区域范围的事物(行政区划、乡镇区划、湖泊、非遗文化区等),在空间上就是封闭的线性数据描述其位置和形状。运用ArcGIS对空间数据库构建提供支持,通过导入空间数据文件,用空间数据表保存需要的地理空间数据等相关信息。

5.总结与思考

乔建中教授曾指出:在新型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方法论,但不囿于方法论,将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兼而用之”,是探索创新研究必备的。鄂南非遗数据库系统是基于音乐地理学原理,将GIS技术应用于艺术研究领域的初步探索,是艺术学与地理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引入传统音乐研究中,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挑战。

音乐地理学是新兴学科,将其思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区域音乐艺术文化研究中,是新的交叉研究课题,可突破传统常规的研究方法,对地理空间环境与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不仅可提高音乐艺术的研究水平,还可让音乐艺术文化展现出新的生机与奥秘,更好地保护、弘扬、传承和振兴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铭峥,吴勇.基于Web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0):68-71,76.

[2]夏振宇.音乐地理学在鄂南音乐类非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79-81.

[3]金亚迪.基于ArcGIS的古筝艺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45-148.

[4]向文,蔡际洲.湖北田歌结构的地理分布——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音乐学研究的初步尝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115-125.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9-20XZE1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鄂南音乐舞蹈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出版
鄂南青年融媒体研究中心简介
鄂南三叠系延长组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鄂南油田裂缝监测技术评价与应用
文化遗产保护
鄂南富县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