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2021-08-09周海杰

江西教育B 2021年7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形象思维狐狸

周海杰

何为高阶思维?我们将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理解为低阶思维,因其思维活动相对比较简单,思维含量低;而将对事物的分析、评估、创造理解为高阶思维,因其思维活动相对比较复杂,思维含量较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低阶思维培养阶段,应更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佳场所。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重在创新,指向思维的开放性及发散性。一个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变革的。语文教学向来是开放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认识同一个问题或事物,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提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想法,以期从中发现新的观点、新的事物、新的规律,甚至新的表达。

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广泛。无论是创编故事,还是科幻想象、探索发现,无不体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即使是常规的写人、写事、写景,也要有所创新,争取写出新角度,写出新立意。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好地方“好”在哪?我们要尽量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或者让人有独特感受的地方。这时,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写校园为例。校园,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如何写出新意呢?基于每个学生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不一样,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之形成有创意的观点。我们可以请学生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把自己想到的可以描述校园的词语写在圆圈图中(圆圈图是我们培养学生可视化思维的一种图示,由两个圆组成,中间的小圆里面写上中心词,如“校园”,外围的大圆里面则写上描述校园的词语)。这时,学生就会调动自身的感官体验和经历,选择词语去表达感受,如“美丽”“风景如画”“快乐”“有趣”“多姿多彩”“书香弥漫”“温馨”“活力四射”……这些表达不乏创意。这时让学生来说说更喜欢怎样的校园。有了这样的比较之后,学生的思维会受到相应的启发。在推荐好地方时,也更能抓住地方特色与独特感受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记述发明创造的习作,无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对于这样的习作,除了运用发散思维,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其他创新思维的启发,如运用聚合思维进行创新。我曾指导过一名学生做科学小课题研究,课题名称是“新型扫把”,运用的就是聚合思维。将扫把与垃圾铲合二为一,既节省摆放的空间,又易于携带和使用。当我们把新产品拿给保洁阿姨使用时,她对这个新产品非常感兴趣。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功能集成”,把许多相关事物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就成了新的发明创造。房车、智能手机都是聚合思维的产物。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或给事物改头换面等。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的表达也就会越来越多地呈现。

可见,创新思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催化剂,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忽视。

二、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也叫审辨式思维或明辨思维,它是一种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基于质疑的分析、论证和建构,简单地说,就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论证,对所学东西、所持观点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做出个人判定。

批判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也非常重要。就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而言,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感受都不一样,就好像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学习,但每个学生对校园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是谁的哈姆雷特,他首先一定是莎士比亚写的那个哈姆雷特。这就意味着你理解的哈姆雷特不一定是合理的。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只是你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合理的“哈姆雷特”,还需要借助批判思維来进行对比、判断和选择。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非常经典,它被选进二年级语文的课本。狐狸的“狡猾”可以说家喻户晓,学生也耳熟能详。然而,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当老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狐狸时,有的学生会说:“喜欢,因为狐狸很聪明,懂得保护自己。”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你可以理解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但他首先必须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哈姆雷特”。词典中对“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解释是这样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或欺压他人。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能做像狐狸一样的人。这似乎和“聪明”有点相悖。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究竟哪一个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真正的“哈姆雷特”?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并进行论证。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聪明”和“狡猾”的含义,一为褒义,一为贬义,然后再出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判断:说狐狸“聪明”是否合适?当学生经过一番思量后认识到自己认为的“聪明”不太恰当时,就会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批判,进而形成新的合理的判定。这样的批判思维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也是学生所需要的。没有了批判,学生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理性的自我反思是批判思维的精髓。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敢于质疑,善于反思,不断论证,以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人格。

三、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意象为思维工具的思维,它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塑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主要思维方式。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常常借助形象思维引导学生想象,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年级越低的学生,形象思维的运用就越广泛。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许多教师都会用甲骨文引导学生认识字形,运用的便是形象思维。而在教授古诗或写景的文章时,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从而体会景物之美或作者表达的情感,更是常用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我在教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时,便有效地运用了形象思维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文末最后一句是:“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诗一样的语言,好美!我让学生联系全文,结合语句想象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草地中间一条小河愉快地向前流着,两岸的柳树已抽出新叶,细细的,像弯弯的眉毛,美丽极了!”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着,河面上洒满了深红的、浅红的花瓣,花瓣在朝霞的映照下随着河水浮动。岸边的草地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柳树的细叶随风摇摆,像是在和你打招呼。”也有的学生说:“我还看到河两岸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一阵风吹过,花瓣随风舞蹈,落入河水中……是呀!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听着这样的描述,同学们也渐渐地沉入这美景之中了!如果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强,他就想象不到这样的画面,也不会用这样丰富的语言来表达,那么他对“桃花水”的体验也就不会这样深刻了。

不仅写景的文章可用形象思维来加深体验,许多别的文章都可以。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本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需要学生能感受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感,进而想象、构思创编童话故事。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中国古典小说选,对于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红楼人物,学生根据小说描述,想象的画面越真实、越细致,对人物的感受也就越真切。

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但我觉得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及形象思维都是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形象思维狐狸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狐狸和猫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