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难点剖析和应对策略

2021-08-09汪乐

江西教育B 2021年7期
关键词:题材革命课文

汪乐

编者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专题,以奏响爱国教育强音。此组稿件是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的教师们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2021年4月7日,在特级教师、杭州市钱塘新区语文教研员汤瑾的带领下,百名小语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聚焦教学设计力,发展學生思维力”主题活动。本次活动还面向全国现场公益直播,意在让更多小语教师关注革命题材课文,关注爱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要发挥革命题材特有的教育价值,在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浸染。

一、审视: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难题样态

革命题材文本真实记录着我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悲壮历史。这类课文取材真实广泛、人文精神丰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审视课堂,发现有以下教学之“难”。

(一)文本内容生疏,难以开启知识的学习

革命题材课文主要描述革命事件,讲述英雄、伟人的故事。文本内容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存在较大的差别,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是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中从未出现的,这使得学生很难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历史事件。其次,革命题材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生涩枯燥,缺乏趣味,使得学生很难开启知识的学习。

(二)文本理解浅薄,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是有限的,在学生眼中,革命人物是“高不可及”的,他们的选择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革命题材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对革命历史事件或革命英雄人物进行深入学习探究,他们就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三)文本拓展局限,难以促进能力的提升

要让学生真正亲近革命历史,走进革命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革命精神,仅仅依靠文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如果缺乏有深度的思考,或是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那么他们对文本的认知就会受限,能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思考:革命题材课文教学难题的破解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需求,将革命题材的教学内容重新梳理,运用辅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学习;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以问导学使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通过精要片段的剖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拓宽认知维度,深化情感体悟;三是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情境、链接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三、探寻: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笔者试图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实践为例,探寻革命题材课文教学难题的应对策略,如图1。

(一)以学定教:亲近文本

有效教学首先应源于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起点。在学习革命题材课文时,教师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有效开展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资料辅助,拉近学生距离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代距离革命题材内容发生的时间较远。学生受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以学生的视角预设课文中理解的困难点,引导学生先通过网络、书籍或询问长辈收集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资料,再进行整理、归类。

如《清贫》在写方志敏经手巨额款项但依旧生活清贫的时候,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学生感受不深。教师在此时补充背景资料:方志敏在被捕入狱的前几个月,为中央苏区一次性送去大量的黄金、银圆以及四十多箱药品等。教师通过资料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方志敏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品质,而后以点带面,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周恩来总理、孔繁森等更多共产党员类似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受到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资料补充的契合点,将学生汇报与教师补充相结合,借助资料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技术支持,再现历史情景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把学生很难想象到的历史事件发生时的背景和细节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视频影像资料的合理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中。

如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学生在最开始研读文本的时候,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不强,很难马上进入历史情景中,需要多媒体的辅助。因此,教师在文本教学之前可以补充抗美援朝战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随着视频进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现场。炮火纷飞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让学生领会到战争的残酷,为后面文本的研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研读,最后在课文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次补充视频资料,视频呈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就义的烈士们昔日的音容笑貌和为国捐躯的先进事迹。庞大的牺牲人数和不可思议的英雄事迹带给学生极大的震撼。

在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有时单个视频难以升华学生的情感,教师需要运用多个主题相同但蕴含不同情感的视频进行递进式串联。上述教学案例中,课前和课后两处多媒体的运用,前后照应,促进学生感悟伟人作为父亲对长子的深深眷恋之情和作为领袖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以问导学:走进文本

好的问题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革命题材课文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析和掌握所学内容。

1.关照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整体感知,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教师巧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如在教学《军神》时,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出示:沃克医生最初认为刘伯承只是一个普通的病人,后来怎么发现他是一个军人的?最后为什么又称他是军神呢?学生在这个“问题支架”的帮助下厘清文章脉络。同样,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给课文的两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在列好小标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小标题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快速地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途径。

上述教学片段都是以问题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从而高效地完成与课文内容整体、初步的对话。

2.聚焦局部,体会人物内心

局部理解则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精要片段的剖析,包括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文本细节的品味来深化对文本的认识的。巧置“着眼点小”的问题能够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刘伯承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他真的不痛吗?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写“痛”字,却能让你感觉到他非常痛?学生充分交流,聚焦“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脸色苍白”“勉力一笑”等关键词句。而后教师追问,除了从上述这些描述刘伯承的词句中看出他的痛,还可以从课文中何处看出他很痛?学生发现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这两处也能看出刘伯承很痛。

执教者先以“痛”这个细小的点设疑,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再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所经历的非比寻常的痛,最后借助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让学生获得感受,从而帮助学生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三)以思促学:超越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革命题材课文教學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并让学生基于文本链接现有生活从而超越文本,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1.创设情境,发展高阶思维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促进儿童思维及语言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展现教学材料的多层意境,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结尾句,让学生想象写话。“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夜,毛主席彻夜未眠。漫漫长夜,多么煎熬!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痛苦、矛盾、伤心。在这凄冷的夜晚,在孤灯独处的时候,毛主席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毛主席的动作、神态等写一段话,以表现毛主席此时此刻的心情。

革命题材课文中伟人、英雄的内心世界值得仔细品味,以上片段的教学,教师找准了能兼顾言语实践和革命精神领会的切入口,能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通过代入角色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更让家国情怀无痕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2.链接经验,促进深度理解

革命题材类课文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破时空隔阂,寻找文本与时代发展、生命成长的对接点,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

如在教学《清贫》一课时,教师出示关于“清贫”的辩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辩题进行辩论。有人说方志敏“清”而不“贫”,你同意吗?现在人们生活比较富裕了,那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过着“清贫”生活的人,如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为了祖国进步与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俭朴的科学家,家中过着俭朴生活的长辈。通过交流这些人的事例,学生可以丰富对“清贫”的认识,明白“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它在当下也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经验,以“思辨”的学习方式重新阐释文本的意义与价值,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带入对文本的再度理解中,在头脑中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整合。

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激发学生对革命题材课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从而提升学习能力,真正提高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

猜你喜欢

题材革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背课文的小偷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