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07袁海燕刘欣怡吴永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肌瘤韧带阴道

袁海燕,刘欣怡,吴永梅

(高州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高州中医院 超声科,广东 高州 525200)

子宫肌瘤一般在30~50岁年龄段经产妇中发生率较高,属于良性妇科病变。子宫肌瘤虽为良性病变,若不能第一时间治疗,其肿瘤体积大小会随病情发展而增大,进而发生子宫异常出血、压迫、贫血等情况,严重可发展为恶性病变[1]。子宫肌瘤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与遗传、细胞、激素等存在一定关系。患者确诊后需尽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临床上常使用药物、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若患者肿瘤体积变大、肿瘤发生恶变情况,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现今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2]。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影像学诊断,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心血管疾病、盆腔手术史、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年龄41~56岁,平均年龄 (48.32±2.15)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病程(1.23±0.24)年。参照组: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8.26±2.32)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病程 (1.12±0.26)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肠道准备和阴道冲洗,术前1 d采取灌肠清洁措施。参照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椎管内全麻,在耻骨联合部位作一纵行切口,探查腹腔中子宫和附件,提起子宫分离周围韧带、膀胱、子宫动脉等组织,切除子宫并采取止血干预,缝合,予以抗感染干预。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在脐上方3 cm部位作一穿刺孔,帮助其建立人工气腹,使气压维持在12~14 mm Hg之间,腹腔镜经穿刺通道置入气腹中,观察子宫、双侧附件等;在脐左侧、下腹双侧麦氏点各作一个操作孔,置入套管穿刺针,将举宫杯经阴道置入,使用双极电凝钳实施电凝,用超声刀切断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及双侧圆韧带等,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是否切除输卵管;用超声刀将子宫膀胱腹膜、阔韧带前后叶打开,推举膀胱,使其与举宫杯上缘相差1.5 cm,分离宫旁疏松组织,使子宫血管暴露,使用双极电凝对举宫杯上缘内上部位子宫动静脉和主骶韧带进行处理后,再用超声刀将其切断,在举宫杯上缘部位切除整个子宫;经阴道取出子宫,使用碘伏棉球消毒阴道残端,在阴道中放置碘伏纱布,形成人工气腹;仔细检查患者盆腔情况,明确阴道残端是否发生出血,之后实施缝合;对腹膜进行连续缝合,重新建立盆底组织,术后予以抗感染干预。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盆腔粘连、阴道残端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实验组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实验组 50 96.21±10.16 92.32±7.41 6.42±1.15 12.12±2.05参照组 50 132.56±21.54 103.45±8.58 9.45±3.11 24.36±3.94 t 10.793 6.942 6.462 19.487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2.2 并发症情况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2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组织组成主要包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子宫平滑肌等,一般发生在子宫黏膜下、子宫颈、子宫肌壁及子宫韧带等,可单发、多发[3]。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而患者正常肌层细胞变化与性激素之间具有直接关系,是子宫肌瘤发生的主要诱因,雌性激素会促进子宫肌瘤发展。临床上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腹腔镜、超声、宫腔镜、磁共振等[4]。一般子宫肌瘤早期发病无显著症状,常被患者忽视,肌瘤生长发展会使患者出现月经异常、腹痛等症状[5],少数患者会存在中重度贫血情况。

一般情况下,单发、小体积子宫肌瘤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而多发、大体积子宫肌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剔除术等[6]。子宫肌瘤主要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情况,一般在30~50岁经产妇中发生率较高,少数年轻无生育经历的女性也可能发病。子宫肌瘤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必要时可实施针对性诊断和治疗。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较大创伤性,且存在术后瘢痕严重等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影响,其临床治疗具有局限性。如果患者无生育要求,通常建议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彻底去掉病变组织。传统开腹手术属于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其效果尚可,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传统开腹手术在术者平视下实施手术治疗,术野具有一定局限性,术中如不能精准操作,出血量会明显增加,且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7],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影响。

随着微创技术逐渐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腹腔镜属于常用的诊疗方法,现今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应用率较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较小,其瘢痕部位较小,美观度较高,备受女性人群青睐[8]。腹腔镜辅助诊疗,扩大了医护人员的视野,进而可清晰地观察到盆腔组织,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手术效果。在腹腔镜辅助下,医护人员手术操作十分精细,有效避免了手术器械对患者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猜你喜欢

肌瘤韧带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分析阴道气囊仿生助产术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