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1-08-06杨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困境

杨宝国

摘要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该研究基于陕南地区教育扶贫为视角,从陕南现有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效果梳理了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现状;认为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存在扶贫政策实施缺乏精准、重物质轻精神和家庭教育扶贫缺失的现实困境;建议陕南地区后期教育扶贫应通过秉承差异性扶贫理念、强化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路径,不断提升陕南教育扶贫效果,为陕南教育扶贫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26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 Probe into the Plight and Path of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YANG Bao guo

(School of Marxism,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3)

Abstract A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program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characterized by “five batches” carried out by the stat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fundamental mean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block the inter 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this research gives a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from the existing policy of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effect in this regard, thinking that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is faced with the realistic plight featuring the lack of targeted measure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the emphasis placed on material aspect instead of spiritual aspect as well as the missing link concern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by mean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suggesting that as far as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in its later period is concerne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keep on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through paths such as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differentia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ensify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on the part of poverty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the points of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Plight;Path

陜南地区是指陕西南部地区,陕南地区从西往东依次的是汉中、安康、商洛3个地市。陕南地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主战场。近年来,陕南地区通过国家持续帮扶,主要运用了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策略,实现了贫困地区的全部脱贫摘帽,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陕南地区实施的各项扶贫策略中,教育扶贫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实施的效果和经验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总体来讲,陕南地区在实施教育扶贫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性的成绩,基本达到了教育扶贫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隐性问题需要在后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重点关注。笔者立足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1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现状

1.1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政策依据

近年来,陕南地区教育扶贫政策依据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的《陕西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该方案严格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政策主要涉及5个方面,一是实施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主要通过提高学前教育财政补贴标准、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实施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等路径保障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二是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主要通过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和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等方式实现。三是扩大高等学校招收农村学生覆盖面,主要通过提高中央和地方高校面向陕南贫困地区招生的比例,使更多农村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四是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取特岗教师计划、定向免费师范生、城乡教师轮岗、教师培训、结对帮扶和生活补助等有效措施。五是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扶贫特色培训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未升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县为单位,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的培训基地功能,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1-2]。

1.2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实施的效果

“家贫子读书”,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式。近年来,陕南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聚力保学、优教、就业、出彩四大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教育扶贫成果丰硕。

1.2.1

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陕南始终把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学生控辍保学作为底线指标,探索建立“双线七长责任制”,逐级夯实责任,实施“一县一案”以及市级督查组进校入班、进村入户核实排查等措施,目前已全面实现“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失学辍学”的目标。2014年陕南3市率先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家庭子女初中、高中毕业生免费接受大专层次学历教育试点,随后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人口。2015—2017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下,先后开展了针对移民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免费职业教育,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陕南3市约有5 000名移民搬迁和贫困户子女享受了免费高职教育。

陕南地区率先在陕西省开展移民搬迁和贫困家庭子女免费高职教育是助推陕南脱贫攻坚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贯彻国家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集中体现,无疑给陕西省乃至全国转变扶贫方式,由“输血”转向“造血”、扶贫先扶智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都是一种重大意义的探索实践。比如,安康市教育扶贫经验案例《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陕西安康市教育扶贫斩“穷根”》的国家干部学习培训教材《脱贫攻坚》正式发行,相关教育扶贫工作经验被国家推广。

1.2.2

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2016年以来,根据陕西省教育扶贫相关要求,陕南地区先后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改提工作”,累计投入56.6亿元,改善1 580多所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并协调落实恒大集团捐赠10亿元,为贫困地区捐建3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为15个贫困县(区)乡镇以下学校及教学点补充教师0.24万人,从城镇交流轮岗到农村教师总计0.35万人;发挥苏陕协作共建优势,2019年以来选派教师、干部赴江苏交流560余人次,组织200余名贫困县(区)学校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江苏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陕南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全面达标。

1.2.3

帮扶就业,强化“造血功能”。陕南地区不断完善发展职业教育和招生就业措施,对陕南3市中职学校进行优化整合,中职毕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加大对高校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指导扶持力度。截至2020年9月,陕南地区落实高校扶贫专项招生计划765名,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就业率达87.26%。

1.2.4

创造出彩机会,提振奋斗信心。陕南地区总结推广汉中略阳等地“一抓两促”模式,推动学校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入融合;深入实施高校校地结对帮扶“双百工程”,开展智力、教育、科技等帮扶项目1 721项,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22个,开展“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消费扶贫活动,购买帮扶县(区)扶贫产品0.24亿元;利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给贫困地区学生创造出彩机会,进一步提振他们“认真学、创未来”的信心,自该项活动设立以来,陕南地区高校共申报项目461项,推荐国家立项154项,立項资助金额超过366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指出:发展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在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普及教育、提高教育和公平教育问题,是最终决定教育扶贫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3]。

近年来,陕南地区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后生源分布变化产生的教育资源供求不匹配的矛盾;通过统筹城乡教育支持政策,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摆脱了贫困;通过实行公平教育政策,切实解决了贫困学生公平受教育的问题[3]。

2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困境

2.1 教育扶贫政策实施缺乏精准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扶贫资助基本上按学生平均数来识别,部分学校还存在“学生说、教师定、学校批”的现象[4-5]。单靠个体陈述、学校评议,当然无法实现精准识别,识别不准还容易出现一系列次生问题。

2016年以来,陕南地区各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广大群众对住房安全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陕南教育扶贫多停留在政策层面,在教育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短板,导致部分贫困群体没有直接受益。比如:陕南地区的教育扶贫主要集中在“两免一补”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寄宿生补助,对于非寄宿的家庭困难学生却很难享受到“一补”福利。同时,由于受助覆盖面较广,存在一定的普惠性,具体资助到每个贫困学生身上显得杯水车薪,对于少数特困学生依然存在资助不到位的问题。

2.2 教育扶贫重物质轻精神

当前,陕南地区教育扶贫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机构救济,对个体贫困学生比较注重发资助金、减免学费和捐助学习资料等方式,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学校比较注重硬件设施投资与建设,而相对忽视了对贫困学生的精神激励和心理健康教育。该研究通过对陕南地区某贫困县的调研发现,部分贫困学生尽管得到了政府或者社会机构的资助,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进取心仍不够强,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孤独和寂寞心理,表现为严重厌学情绪,少数学生还存在被可怜、被施舍的不良心理。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萎靡、不思进取和以穷为荣[6-7]。因此,陕南地区教育扶贫不仅要注重物质帮扶,更要关注精神帮扶。

2.3 家庭教育扶贫缺失、内生动力不足

从陕南教育扶贫的制度设计看,对贫困地区家庭的家庭教育支持显得比较薄弱。陕南地区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提出了比较充分的实践要求,而对家庭教育部分则涉及较少。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多渠道、多形式持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参加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8]。但在陕南部分地区调研中发现,家庭教育落实程度并不乐观,很难见到国家政策红利。主要表现为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远未形成科学体系,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多数家长学校处于“只挂牌,不运行”的状态,所受调研家庭均表示从未接受过家长学校的培训。

综上所述,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关注,还未真正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教育决策者应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是摆脱家庭贫困的关键一步,家庭教育是激发贫困家庭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

3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的路径探索

3.1 完善教育扶贫政策,秉承差异性扶贫理念

我国《教育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针对建档立卡学龄前、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和学龄后5个教育群体分类施策,充分彰显了国家在教育扶贫政策制定上秉承了差异性扶贫理念,且5个教育群体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学龄前儿童教育是基础,义务教育是基本权利,高中教育是提升关键,高等教育是重大转折,学龄后的职业教育是必要补充。

陕南地区作为全国和陕西省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教育扶贫在整个扶贫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阻断陕南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陕南教育扶贫政策制定应解决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要充分考虑5类受教育群体在脱贫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各个学段、各类学生面临的贫困问题,有效发挥教育扶贫的政策优势和综合效应。对于可扶持、可培养、可塑造、可改造、可提升的贫困对象,要积极予以关注和帮扶,精准到户、定位到人,不遗漏一个人、不让一个人掉队[8]。

3.2 强化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对个体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理健康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也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人际交往和心理认同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发现,国外对贫困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个体入学率、辍学率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关注,更注重研究贫困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造成的不良影響。通过对陕南某镇的调研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物质并不匮乏,但缺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仅经济状况拮据,而且长期处于亲子分离状态,导致孩子心理孤独、情感冷漠,更体会不到家庭的关爱[4,9-10]。

因此,陕南地区在后期教育振兴过程中应教育和引导相对贫困家庭的家长重视和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在亲情上的抚慰和滋养,因为这不仅是他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升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3.3 引导和帮扶贫困家庭重视家庭教育,不断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陕南地区部分贫困农村、偏远山区,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客观上拉大了不同家庭出身学生之间的素质落差,已经影响到陕南地区教育均衡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为此,建议陕南地区后期教育振兴过程中应积极制定并实施帮扶相对贫困家庭教育的专项政策,动员各层级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邀请知名教育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开展教育公益讲座,无偿帮扶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很多针对母亲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干预项目,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能力[1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为教育扶贫特别是家庭教育扶贫提供了新视角。为此,陕南地区教育扶贫不应只停留在对贫困家庭、贫困地区提供单纯的经济救助,应着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内生动力,助推陕南地区教育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计划[EB/OL].[2020-05-25].https://wenku.baidu.

[2] 陕西:教育扶贫实施方案[EB/OL].[2020-05-25].http://blog.sina.com.

[3] 毛军.我市教育扶贫经验在全国推广[N].安康日报,2017-05-27(001).

[4] 王兆娣,黄路阳.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秦巴山区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1):100-105.

[5] 王庆峰.校园奖助工作也要做到“精准识别”[N].南方日报,2016-11-17(F02).

[6] 刘铮.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云南镇康工作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2021(2):9-11.

[7] 刘仰.教育扶贫:慢工出细活的长远之计[J].经济导刊,2021(1):78-81.

[8] 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9,100.

[9] 郑娜娜,许佳君.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扶贫的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秦巴深度贫困山区的考察[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1):62-69,137.

[10] 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6):23-26.

[11] 向雪琪,林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扶贫的发展趋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74-78.

[12] 黄路阳,王兆娣,郇红.精准扶贫背景下教育支出与贫困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安康市五里镇冉砭村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7,29(2):86-90.

[13] 马健云,陈恩伦.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9(6):10-17.

[14] 孙涛.高等教育扶贫:比较优势、政策支持与扩展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0(2):137-141,156.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