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三立下放劳动送笑声

2021-08-06

中外文摘 2021年14期
关键词:马三立闸口土坯房

□ 东 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相声名家马三立曾两次下放津郊农村劳动锻炼。其间,马三立深入了解了农村和农民生活,为大家说相声,给他们送去欢乐,也为自己的艺术作品增添了大地的营养,从而使马派相声更加接地气、更富感染力。

1959 年12 月,马三立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下放东郊军粮城农场劳动改造。那一年,他四十六岁,正当壮年。他住集体宿舍、吃大食堂,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摘玉米、扛麻包,啥都干过。在稻田地挖水沟,他一只脚蹬不动铁锨,就蹦起来,用两只脚把铁锹踩下去,尽力而为,任劳任怨。不久后,马三立被调到农场广播站播音,播报农场的生产日报、农事消息等。马三立的普通话讲得好,又富于艺术性,大家很爱听。

在农场劳动期间,马三立经常给职工说相声。无论农场开大会还是文艺演出,他总是积极上台表演,有求必应。田间劳动休息时,职工们喊:“马三立来一段!”他就说一段相声,或讲个小故事,逗得大家哈哈笑。有时,农场开大会,马三立要说上三段相声:会前一段,中间休息一段,会后还要说一段。

1961 年3 月,马三立结束劳动锻炼,返回天津市文化局。1970年,马三立又被下放到南郊区北闸口村。这次,家里人也跟他一起生活。一家人住在村里的一间土坯房里。当时,队长见马三立高高瘦瘦的,年纪大、身体弱,就派他到园田看夜。他非常负责任,不仅每天准时到岗,还常常提前去,天不黑就到了。

有一天,半夜突然刮大风下大雨,雷雨交加,把存放土豆的土坯房冲了一个洞,雨水顺着屋顶斜坡往下淌,上千斤土豆几乎被泥水覆盖。马三立躲在墙角,一直坚持到转天上午雨停了才回家。生产队长得知此事后很感动,地里活就很少让他去了。但马三立有自己的长处,比如队里开大会,人总到不齐,队长大喇叭上一宣布会前有马三立说单口相声,人就到齐了。

马三立心胸宽,脾气好,平易近人,讲话很幽默,与全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受到大家的尊重。在北闸口村的七年,马三立一天也没有忘记相声艺术。他每天早上起来先做一套保健操活动腿脚,然后小声背“趟子”,练习《开粥厂》《夸住宅》等相声里的大贯口和绕口令。白天闲下来时,他常给马志明讲“活儿”,说是“就当解闷儿”。晚上,他把自己肚子里的那些传统段子一一教给儿子,说得很仔细,马志明也都认真地做了记录,父子俩的艺术学习一点儿没耽误。直到1977 年,马三立父子才一起返回天津市曲艺团。

猜你喜欢

马三立闸口土坯房
港口——向海,向未来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控制系统应用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闸口布置的设计要点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马三立的哏儿
马三立的“哏儿”
陕西土坯房工程整治模式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不抽别人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