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的证据

2021-08-06张经纬

中外文摘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视角见证者脉络

□ 张经纬

博物馆是充满文物和知识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去博物馆看展览,从那些古代艺术品当中,吸收知识养分,获得思路灵感。博物馆也是高雅、有情调的地方,能给每个参观者带来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流的体验。

在中国的博物馆里有很多展品,比如,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古籍,还有古人用过的瓷器、家具、服装,甚至武器装备、车马鞍轿等器具。看到这些古代艺术品的第一眼,我们会觉得太漂亮了、太精美了,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宝贝”。

我们的博物馆过去总是告诉你:古人创造了什么。但是,它忘记告诉你几件更重要的事情: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艺术品?古代的艺术家,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创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艺术瑰宝?这些文物又如何参与了古人在历史中的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如果知道了这些,面对它们你也许就不会再有一种无法触摸的距离感了。它们在你眼中也就不再是一件件孤零零的艺术珍宝,一个个扁平化的对象,而真的成为历史脉络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了。

我们可能不会就某一件艺术品,谈论它的制作技法(比如深雕还是浅刻),也不会奢谈它的美学价值,更不会给出它的市场价值(这是博物馆人眼中对待文物最拙劣的方式)。我们想要让大家知道.这些博物馆中的艺术品,首先是我们的先民在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有用之物”。他们曾经使用过这些物品,通过交换这些物品,古人可以建立友谊、结成婚姻,推动人口的增长、文化的演变。只不过,它们中的一小部分,有幸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千百年仍得以保留下来,进入博物馆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

只有将这些收入博物馆的古老文化,还原到它们本来生长的社会环境之中,我们才有机会真正了解它们,并重新打开我们审视中国历史脉络的新视角。

人类学家研究物品的历史时,不愿将其单纯地视作“宝物”“珍品”,或是历史名人的遗物,而更愿意将其还原为和每个人平等的、人类文明的证据。

猜你喜欢

新视角见证者脉络
古代热兵器发展的见证者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马云的新视角
80秒握手背后 惊心动魄30小时——媒体见证者“习马会”背后的故事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