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的实践性教学分析

2021-08-05姚远

艺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奏鸣曲钢琴演奏田园

姚远

摘 要:学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的必经之路,同时贝多芬钢琴作品的音乐语言也给演奏者提供了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奏鸣曲《田园》以其抒情的风格和偏浪漫主义的特征对演奏者的想象力、对音乐语句的处理和对触键的掌控有非常高的要求。本文从钢琴教学者的角度,以实践性演奏分析为主、对乐曲音乐语言的研究为辅,带领大家走一次“田园之旅”。

关键词:钢琴演奏 教学 “田园”奏鸣曲

一、《田园》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田园》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作品完成以后贝多芬为其提名为“大奏鸣曲”。在最原始的版本中并没有“田园”的标题字样,此标题亦不是来自于贝多芬本人,而是之后在汉堡出版时由出版商卡莱兹提名。至于为什么这首奏鸣曲被标以“田园”,后人猜测,或许是因为全曲平稳抒情的风格特征和安静的基调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回忆和田园般生活的想象。

1801-1802年對贝多芬来说是精神上痛苦的一段时期,在此之前他曾获得了某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到维也纳后他作为钢琴演奏家以辉煌的演奏技巧得到了人们的崇拜和掌声,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听力在下降,这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不敢让自己相信这是变聋的前兆,情绪因此变得很低沉,认为他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不过这种情况似乎因为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迅速好转了,1801年被贝多芬爱上了琪丽艾太·吉琪蒂。爱情使他的生活变得甜美,他给他的好友韦格勒写信道:“我的生活很美好,我还要进一步和人们交往。这是由于一位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使我产生了这样的转变,她爱我,我也爱她,两年来我第一次获得这样幸福的时刻。”①虽然最终这段感情因两人地位的悬殊最终走向了破灭,可是它让此刻的贝多芬重新体验了生活的美好,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这或许是为什么《田园》奏鸣曲全曲充斥着美好的生活气息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音乐特征分析

贝多芬是一个非常热爱大自然的作曲家,他的灵感也时常也来自于大自然。他喜欢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在田野里呼吸新鲜的空气,或坐在一棵树下构思乐曲。这首奏鸣曲标题“田园”与它的内容和形式是比较吻合的,也很符合这首奏鸣曲的音乐特性,我们可以听出他在创作这首乐曲时的心境是平稳安逸的。

在这首奏鸣曲中没有发现什么革新的、创造性的因素,比较特别的是贝多芬首次在各乐章中采用了同一的主题素材,全部四个乐章有相同的律动的动机,乐章和乐章之间没有大的个性上的变化,所以使整首奏鸣曲听上去非常完整。曲体结构经作品26、作品27 的巨大变动又回到保守的常规的古典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的形式。如果对四个乐章的音乐风格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那么第一乐章是对大自然的幻想和无忧无虑生活的期望;第二乐章是具体接触到了乡间田园式的生活,但有些情感上的波动。第三乐章是孩子们的嬉笑玩耍;第四乐章则是完全进入到了第一乐章想象中的生活,又像田野里,耕作完毕后和家人共享美好时光。

总体说来,这首奏鸣曲充满了一种幸福感。相对其他作品而言,这是贝多芬比较女性化的一首作品,非常贴近生活,有一种亲民的风格。既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又自得其乐的漫步于美好安宁的精神世界。

三、《田园》奏鸣曲的实践性教学

1.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在贝多芬所有的奏鸣曲快板乐章中是比较富于幻想性的,幻想美丽的大自然,幻想春天田野间无所事事的散步。这一乐章的主题并不是由动机组成,而是由一段抒情的旋律表达出来,这在他的奏鸣曲的创作中并不多见。节奏上的脉动很特别并且在全曲的背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音乐的发展也由此展开。

开头像一个早晨的漫步,左手长达37小节的持续低音D营造出一种非常安逸,平静的氛围,作为背景应当被演奏得非常非常轻,右手从G调的属七和旋开始,缓缓奏出了一个非常歌唱性,抒情的主题。相同的主题在第12小节移高一个八度重复了一遍,所以两遍在音色上要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开头中音区可以弹得含蓄,深沉一些,转而第12小节右手高音要尽可能弹到底,让声音传得远,形成彼此的呼应。这个乐章非常像一个弦乐四重奏,从头至尾都几乎保持着四个声部的进行。

21小节原本在低音的重复D转到了第三声部,而低音声部与右手高音有相同的走向,所以要很好的推动右手,丰富和声的织体:

要注意这里的sf (突强)所表现的不是音量上有多强,而是一种语气上的强调,所以触键不能太过快速和生硬。第29小节原本的单旋律变成了八度,渐强要做的更夸张一些,演奏出音乐语气被强调的感觉。

从第40小节开始,一直持续的低音D终止了,接下来就是一个与主题之间的连接段,四个声部要保持非常好的平衡,左手不断地属-主的和弦要尽可能给予右手和声上的支撑。因为音乐表现方面的需要,这里的sf 不同于之前,要演奏得非常铿锵有力,给予右手和声上的支持。63小节到76小节是向主题的引导连接,63-69小节我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左手的断奏音上,有点幽默有点诙谐,要演奏得非常鲜明,触键上要很有弹性:

而接下来的重复乐句:

就要着重强调出和声的推动以及走向了,要演奏得非常连贯和具有方向性,因为这个和声过程直接引出了接下来的第二主题。这样处理就使两个重复的乐句有了不同的效果并具有思考性。

从77小节开始是一个非常长的句子,节奏的脉动非常重要,气息要非常地平稳,中间声部的伴奏音型从一开始的四分音符的低音D分解成了八分音符的颤音,像水面的波纹一样,旋律的线条要保持紧张度,音乐性上来讲像在朝一个地方迫切地走着,或者也可以是内心对一样东西的渴望,就这样一直走到第90小节,感觉像是突然拨云见日,之前的迫切突然间烟消云散,之前紧绷的一根线得以放松,之后就是一段来回摆动着下行的抒情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像是再说:“一切都随他去吧,我要享受此刻的美好与宁静。”这份宁静从97 小节的渐强慢慢消失,发展至sf (突强)的A大调主和弦完全终止。接下来下行的跑动音阶在节奏上要非常精准,三连音和五连音要区分得很清楚,指尖的触键保持速度,使声音清楚而有力,不能弹成一团:

整个这一大段(91-135小节)展现出了贝多芬内心的一些冲突,音乐在激动有力的奔腾和温柔宁静的抒情歌唱中变换,所以在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方面要夸张一些,表达出这种情绪上的对比。

这个乐章的展开部从163小节开始,至268小节结束,其规模相对一些奏鸣曲的展开部来说算比较短的,展开部的一开始在D大调的下属调G调上重复了主部的主题,第177小节这里贝多芬在和声上的处理与这个乐章的开头不一样,用小调的和弦,使这个乐句有一种朦胧感,宛如漫步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

之后是一段非常漫长的发展乐段,由主题的后半段动机和八分音符的跑动交替进行,情绪上来讲越来越紧凑,越来越迫切,发展至219小节的左右手交替的sf,非常坚定有力,是展开部力度上的一个高潮,随后从峰顶上下来,缓缓回归了平静。

尾声:从438小节至結尾,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画面,在非常温和的气氛中,左手的低音d 继续缓缓进行,保持着脉动。而画面则离我们越来越远,慢慢地消失了,变得暗淡,最后右手像里远处的钟声,消失在微风中。这一段的演奏身体上要保持平稳,最后的减弱由指尖控制力度,虽然音乐慢慢消逝,但音色要透彻,不能虚,这样在音乐厅中演奏时声音才能传得远:

这个乐章从整体上看,在演奏上应在宁静和平淡中做变化,很多的处理不宜太过张扬。

2.第二乐章

这个乐章延续了第一乐章从容,田园般的优雅和宁静,虽然是小调,但全曲很有朝气,有一种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如果第一乐章的色彩是比较温暖的,那么这个乐章的色彩就是明亮的。贝多芬使用直率的民间即兴音乐音调,用丰富的想象和变奏来使其得到表现。

这个乐章在节奏速度上的处理是比较有争议的,乐谱上标的是行板,原则上来说不应演奏得过慢,而使音乐丧失了流动性。有些录音版本的关于这乐章的演奏速度虽然很慢,但处理得非常精细且具有思想性,比如俄罗斯钢琴家索格洛夫的演奏,虽然速度很慢但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或无聊,因为他的演奏中有非常灵感以及深刻的处理,气息也非常稳,很多东西都恰到好处。从演奏的气息上来说,以一种流动的速度演奏要容易一些,因为这样能更加使句子连贯,演奏上也能行云流水,但过快的速度会让这乐章的很多微小但美丽的细节不容易被表达出来,所以我认为,演奏速度应该适中,不能过慢使气息无法维持从而丧失了音乐的整体性,又要有时间去做一些非常精细的演奏处理。

右手的主题以及左手十六音符的跳奏给我们一种自得其乐,无拘无束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外在,外显的,而是内在的,像某些时刻独自一人时的自我放松,懒懒散散:

第3小节要注意左手分解八度的跳音根音比较重要,大指的跳音要控制得很轻,不能冒出重音,影响了乐句的方向感和声音的平衡。舒适、悠哉的主题动机在第5小节由原来的d小调转成了F大调,我认为在音色上可以做一个对比,音色取决于触键,那么乐章开头右手两个d小调和弦的触键可以下键快些,用指尖触键,要有点,但不能放太多重量以及力度在指尖上,这样配合左手的断奏就有一种节拍的感觉。到了第5小节变成大调,用一种柔和音色演奏,可以歌唱抒情一些:

第9小节右手奏出明亮色彩的三度音,如同单簧管在吹奏,而位置从中音区移到了高音区,所以虽然谱子上标的是P,但音色应该是明亮的,传得远的,与左手在声音层次上要区分开来,同时注意左手的切分音要非常明确的强调,形成与右手的对话和呼应:

中间部分(22-38小节) 有着非常明亮的情绪,以及轻快的舞曲风格,整体气氛非常地诙谐与轻松,一开始附点的节奏要注意,不可弹得过于紧凑,由上而下的跳音要演奏的有弹性,不要过于短促,第23、24和25小节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和声,也描述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在声音的色彩上可以做得不一样些,听上去更加有趣:

在再现部分中,贝多芬用了变奏的因素,右手优美的32分音符的跑动应该演奏得非常连贯,柔和,虽然是32分音符但非常具有旋律性,要演奏的非常歌唱,左手的断奏保持了节奏的脉动,起到一个非常主导的作用: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章的尾声,经过了安逸、快活和自由自在后,随后而来的尾声中突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期待和疑问的音调,音乐走进小调的色彩中:

随后落入深谷,然后慢慢地,灵魂好似向着一个遥远而美好的地方憧憬着,好似坠入了梦乡:

3.第三乐章

一首诙谐曲,欢乐活泼,从头至尾有着强烈的力度对比,音乐语言具有交响乐的性质和风格,可以想像用钢琴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乐章很好的融合了民间音乐,变化非常有戏剧化的张力。

开头由分解八度奏出如同敲响了四次的钟声,作为基本动机贯穿了这个乐章的始终,也可以想象为前4小节是由木管乐器奏出,而后四小节则是弦乐器的呼应,要演奏得干净利落,音乐的感觉呈现出一丝偷偷摸摸,神秘和狡猾:

同时节奏的脉动非常重要,前4小节虽然每小节只有一个音,但节奏要弹得非常精准,三拍子的节奏要在心理打得非常稳,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乐章的音乐风格。从71小节开始的中段左手贝多芬没有写连线,虽然也没有跳音的记号但下键要快而干净利落:

下一个乐句左手的连线也显示出了两段在音乐个性方面的不同,71到78小节比较活泼,可以演奏的活泼一些,而从79小节到94小节(见下图),调性变成了温暖的D大调,要注意听和声方面的变化,同时配合和声的色彩演奏出不同音色,比如79小节开始乐句是D大调,左手有连线,要弹得连,右手的升F触键可以温暖,柔和一些:

而83小节的升F,因为和声转到了D大调的平行小调d小调的属七上,所以音色上可以暗淡一些,形成与前面D大调的色彩对比:

整个的中间段落总共有8个升F,所以要弹得不一样,才比较有趣味,引人入胜。

4.第四乐章

如果說第一乐章是对大自然、梦幻般宁静生活的向往,那么第四乐章就是第一乐章的梦境变成了现实,音乐风格充满了生活气息,好像人们在那个地方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这首奏鸣曲实际上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过程,即音乐本身如何从最深的宁静发展到最明亮的快乐的过程,也是从天马行空的幻想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的过程。

左手不断重复的低音D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第一乐章开头左手的低音D,也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创作手法:

在左手的伴奏的烘托下右手演奏出了如同竖笛般明亮,欢乐的旋律,要注意的是左手的低音D不能演奏的太响,需要强调出的是左手大指上行的那几个音,因为这些音直接引出右手的旋律:

17小节出现了跑动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仿佛小河流水,描绘出了乡间清澈的小溪缓缓流动的景象,左手的小指和右手的大指在跑动中可以适当突出一些,以勾勒出和声及旋律的线条:

乐曲进行到28小节出现了卡农音型的第二主题,悠扬的旋律像从远方或天空里传来的声音,这里的强弱记号虽然是P(弱),但声音不能太虚,之后是一个“对话般”的乐句:

上图的sf(突强) 注意不要演奏的太过,和弦的发力注意层次,不然声音会很死板。这里的音乐语言表达的是一种越来越迫切的语气,也像一个越来越强烈的问题,直到这里:

上图的突强可以非常有力度,好似一种宣告,也给了之前迫切的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

79小节开始是一个很长的跑动乐句伴随着缓慢的渐强,演奏上注意保持紧张度和呼吸,内在的紧张度不能被中断直到乐章的高潮部分(101-113小节)。

尾声:192小节开始,乐谱上标记Piu Allegro(更加快),此处的速度要比之前更加激动。左手的八度断奏起到一个稳定住右手的作用,要弹的很平稳(见下图),虽然谱面上都是断奏记号,但是四分音符可以演奏得比八分音符长一些:

乐段从P(轻)的力度发展,尝试着将P保持更长时间,这样当音乐渐强到最后时,才能和之前有戏剧化的强烈对比,乐章的尾端应当演奏得很辉煌很炫技,让全曲结束在一个胜利、皆大欢喜的气氛中。

结语

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学习每一首作品都需要经历摸谱、了解创作背景、分析乐曲、练习,音乐处理等各个阶段之后才能将之打造成成熟的艺术作品并最终以登台演奏的方式予以诠释和表达。对乐曲处理掌握一定的思考规则并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想象力和视野,将之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的演奏和教学中去,才能在尊重作曲家本人意图的前提下对作品有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的演奏与见解。

注释:

①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Horst Weber,Komponisten,ISBN 3-476-02023-1,2004

[2]周婷婷.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J].艺术研究,2019(1).

[3]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晓丹.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9(5).

[5]Joachim Kaiser,Beethovens 32 Sonaten und ihre Interpreten,ISBN 3-10-038601-9,1999

[6]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奏鸣曲钢琴演奏田园
手机上的奏鸣曲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春天的奏鸣曲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饥饿奏鸣曲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