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文化工作需要标准化管理

2021-08-05张颖

速读·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均等化

◆摘  要:标准化管理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利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以标准化保障均等化,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均等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及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文化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进市民群众文化福祉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针对基层文化部门,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更需要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来夯实基层文化工作日常管理基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逐渐摸索出一系列基础性条款及对应指标。经过认真梳理,目前主要是对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供给、品牌文化打造、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工作档案及文化工作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设计,即“六个一”标准化管理纲要。

一、打造一个文化主阵地 建立健全“1+N”文化设施建设体系

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立健全“1+N”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即“一个文化主阵地”、“N个拓展空间”。“一个文化主阵地”是指以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组织居民积极开展自娱自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和便利性,主阵地应落实六大功能空间和九项信息公示。六大功能空间具体表现为:文化体育活动空间即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空间即图书馆(室);教育培训空间即辅导培训室;网络信息服务空间即公共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服务点);无障碍活动空间即特殊人群活动空间、无障碍通道;室外活动场地即户外文化广场。九项信息公示包括门头牌匾、免费开放时间、各楼层功能分布图、规章制度、服务、工作人员名录、近期活动、群众意见反馈渠道以及咨询或监督电话公示。“N个拓展空间”指鼓励通过设立分中心、共建共享、政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对现有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拓展,对现有文化设施进行补充,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推出一份文化菜单 建立健全“6+1+X”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立健全“6+1+X”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即完成“6+1”类文化服务固定动作,适当增加X类文化服务自选动作。“6+1”类文化服务固定动作是指图书报刊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含特殊人群文化帮扶)、公益培训讲座、展览展示等六类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加上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提供的固定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数字化服务。X类文化服务自选动作是指有条件的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可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服务能力,适当调整或增加“X”类自选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数量,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指导、党员教育、校外教育、老年大学教育、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等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类型。

三、培育一批文化品牌 建立健全区域特色文化体系

以培育区域品牌文化为抓手,依托区级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新国门、南中轴、南海子等品牌文化传播,推进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各镇(街)、行政村(社区)依托区级品牌文化、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个镇(街)、行政村(社区)形成一个品牌活动,形成“一镇(街)一品、一村(社)一品”的特色文化发展格局。在树立品牌的同时,不断搭建各类活动平台,确保经常化、规范化、多样化发展,也结合自身特色找准与各类群众文化工作有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与“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一脉相承,精心构筑起融合交流平台。

四、壮大一支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1153”文化队伍建设体系

实施“1153”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即建立一支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五支镇街级业余团队、三支村社级业余团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要求配备3-4名文化干部,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配备1名以上文化组织员,应具有基本的文艺技能,热爱公共文化事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不少于1支文化志愿者团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遵循自愿、无偿、利他、平等的原则,定期开展或参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不少于5支镇街级和3支村社级群众业余团队,做到三个稳定:一是相对稳定的成员,人数不少于10人,并有1-2名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骨干成员;二是相对稳定的场地,有固定的日常活动场所;三是相对稳定的活动,团队排练及演出常态化。各级政府要引导、辅助群众业余团队做好团队建设、管理及活动组织等工作,提供活动场地、设备购置、培训指导、演出机会等多项支持。

五、规范一本档案材料 建立健全文化台账规范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公共文化基础性工作,促进工作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各镇(街)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要规范整理相关档案资料,建立健全文化台账规范管理机制,推动基层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和长效管理。相关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设施建设类台账、服务供给类台账、组织支撑类台账、资金人才类台账,以及公共文化评估标准、资源整合、特色工作等其他类台账。要求各单位有专人负责檔案资料的管理,记录及时准确,内容真实完整,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具体,操作简单容易。档案要定点存放,无关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查看。重要台账必须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保存。此外,还应定期对台账进行审核整理,定期检查台账记录内容,确保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六、落实一套评估标准 建立健全“3+1+X”文化工作评估体系

实施“3+1+X”文化工作评估工程,即定期对区级馆、镇(街)综合文化中心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三级文化单位和一支基层文化组织员队伍进行工作评估,同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常态督查、效能评估工作。要求以年度或半年度为单位,科学合理设置指标,客观评估三级文化单位的设施建设情况、政策任务落实情况、服务供给情况、队伍建设情况,基层文化组织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上述内容的群众满意度。三级文化单位和一支组织员队伍应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效,强化对日常工作的过程管理,积极配合评估工作,做好日常工作台账建设,重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此外,还应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引入第三方监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的考核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3+1+X”评估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可有效提升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效能。

综上所述,对基层公共文化工作实施“六个一”标准化管理切实可行且势在必行。标准化管理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利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以标准化保障均等化,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石。只有建立符合地方标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制定一套与时俱进、内容严谨、数字明确的系列指标评定标准,才能进一步巩固基层文化工作基础,促使公共文化设施运转高速有效,促进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多样,真正实现文化事业充满活力、文化设施为民所用、文化服务解民所需,为达到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终极目标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张颖(1983.03-),现任职于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职称为馆员(中级),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专业。

猜你喜欢

标准化管理均等化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浅析快递包装回收难问题的解决方向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