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有效运行

2021-08-05王丹

速读·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微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推动作用,它能够提升教育信息的传递效率、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定、丰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形式。为促进微网络平台的深入有效运行,应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健全相关保障制度、优化平台信息内容、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在发挥受教育者主导作用、完善微网络平台信息检测机制、明确教师工作责任的同时强化微网络平台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键词:微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技术,因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生活的常规形态和思维方式。考虑到教育现实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作出方式上的调整,比如引入技术元素或者技术平台,甚至围绕新技术、新平台产生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而微网络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的含义与特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微网络平台的涵义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首先,从本质上说,微网络平台指的是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即时网络平台;其次,从内容上说,微网络平台上流通的教育信息大多较为短小、细致,其流通载体大多强调信息的便捷接收与处理特性。微平台的使用旨在推动学生与校方在思想与情感层面的双向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有效进行。

就高校思政工作而言,微网络平台不仅是一项高效的工具,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微网络平台的突出特征在于其互动性,它不仅能承载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能促进高校与学生的信息交互。通过互动作用,高校得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感诉求,并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和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同于宏观网络教育平台,微平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操作的便捷性。微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知识和硬件水平没有特殊要求,手机、电脑及各类便携移动终端均可以用于微网络平台的操作;二是内容的生动性。通过微网络平台传递的信息大多篇幅短小但内容细腻,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几句贴近生活的的话语都可以成为微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三是裂变性。微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便捷、即时、高效,每一个收到信息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信息裂变、传播的节点。

二、微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教育信息的传递效率

信息传递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而信息的传递又是由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效能的提升都可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品质的优化。微网络平台的应用之所以能够促进思政工作效率的发展,原因在于它大大提升了教育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信息发布是教育信息生产教育价值的起点,与宏网络平台相比,微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更为方便、快捷,因为微网络平台不受终端设备的限制,教师在进行信息发布时无需掌握复杂的平台操作知识,信息发布途径也非常多样。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不论是微信、微博还是QQ,都是微网络信息传播的优良载体,也都是师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工具和平台,教师仅依赖平台自带的功能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发布和大范围共享。

(二)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

在当今高校的思政工作中,信息交互的“即时性”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即时”,其本质就是对时空限制的突破,微网络平台的应用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极大的时空自由。对时空限制的突破指的是教育信息交流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大幅提升。传统的宏观网络平台也能实现师生的跨时空沟通,但它对硬件的要求局限在计算机等较小范围,一旦脫离电脑师生间沟通的即时性便大打折扣。微网络平台在这一方面则向前迈开了一大步,学生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教师或校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在第一时间阅读教育信息的学生也能轻松于事后进行信息跟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覆盖面的稳定性。

(三)拓展师生互动的交流形式

借助微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们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多样化思想信息交流:首先是双向式交流,也就是和单个学生的一对一交流。一对一交流的优势是教育的针对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学生群体有高度共性的一面,但不同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效果,就必须在兼顾共性的同时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独特性。其次是辐射式交流,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交流。在这种交流模式中,教师可以被视作为信息传递的中心节点,辐射式地将教育信息传递给每个学生。最后是网络式交流,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对多交互。微网络虽然以教师为信息的初始发布者,但其实每个学生在网络中的位置是高度平等、相互联结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成中心,与网络中的其它节点自由互动。

三、微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行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受教育者主导作用

在微网络平台的运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以往得到了更明显的强调。这种转变来自于,微网络平台的自身特性让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意识、有选择的接收,信息的传递效率与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习惯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反过来助推微网络平台的发展。对此,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高校要定期开设微网络平台专题讲座或者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微网络平台公共选修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媒介价值观和虚拟信息传播道德观。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坚持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将微网络平台中的信息传递规范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范畴中。思政教师与相关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教育使命,谨慎运作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动转变思想,将微网络平台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手段。高校在利用微网络平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要树立起权威主体意识,注意信息本身的思想性和逻辑性,有意识地在学生群体中构建客观中立、严谨求真的形象。为了提升信息流通质量,各教育主体要不断发展自身的信息分析、筛选、编辑和生成能力,兼顾信息的多样性、生活性和时代感,以高质量的信息争取学生的注意力。

(二)健全基本保障制度 完善微网络平台信息监测制

微网络平台运行的基本保障包括资金、人员和技术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微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稳定运行。资金方面,高校要加大对微网络平台的资金投入力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成立专项经费用于设备和师资的建设,并逐渐形成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人员方面,要积极优化现有的队伍保障制度。微网络平台的运用只是现代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技术融入的大趋势要求高校建立一支应变能力更强、思想素质更高、信息素养更过硬的师资队伍。技术方面,虽然微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那么严苛,但技术的支持仍然有助于探索平台运用的更多可能,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复杂的教育形势下保持足够的主动性。高校要不断完善技术保障制度,提升校园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

此外,要加强对微网络平台的信息监测。不同于传统信息,网络信息的体量极大、传播速率极快,很容易造成恶性事故和不良社会影响。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如果不对信息加以监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腐蚀。高校要在校园范围内严格实行IP地址管理制,及时对各类流传的信息进行监控,严把信息的生成关。

(三)優化平台信息内容 增强微网络平台思想教育性

信息质量是微网络平台立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生命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思政工作的现实成效。面对微网络平台信息去中心化的天然倾向,高校要不断优化平台信息内容,增强信息的主导多样性和思想教育价值。

不同于现实世界,网络信息存在一种“沉默螺旋”效应:当存在观点分歧的时候,受多数人支持的观点会积累越来越多的信息能量、产生越来越大的网络影响,而受少数人支持的观点则会趋于沉默甚至消失。这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过程会对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真实的意见可能会淹没于传播过程之中。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应当具备一种开放、包容的眼光。微网络平台的优势就是信息交互,但当真实的观点和意见不能被公平公正地讨论,交互也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高校在建设和使用微网络平台及相关保障体系的时候既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也要尊重不同意见和困惑的客观存在。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自身难以理解和解释的困惑,这既是他们成长的挑战,也是他们走向理智和成熟的机会。正是因为如此,不同的声音才显得尤为宝贵,微平台的运用应当鼓励更多的声音,应当秉承“理越辩越明”的基本态度。

(四)提升师资建设力度 明确教师工作责任

微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不论是辅导员、党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相关理论课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微网络的运行效果。对此,必须明确各教育主体在微网络平台运用中的工作责任,促进各教育主体效能的发挥。首先,要健全工作责任制,保证各类工作职责落实到位,逐步形成层次合理、有效运行的工作责任体制。在各类制度中,需首先明确微网络平台运行的组织领导制度,确保平台运行具备坚实的组织、决策基础。同时,要积极发挥组织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领导干部率先使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收集和反馈学生信息、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要完善辅导员工作责任制。辅导员工作在与学生接触的一线,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有重大影响力。为保证微网络平台的有效使用,必须首先在辅导员群体中树立使用微网络平台的意识,将开通微信、微博等作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一种硬性规定。同时,要不断加深辅导员对微网络平台的使用力度,督促辅导员以微网络平台为展开日常工作的主要途径。当然,要在教育主体中建立微网络平台使用习惯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奖惩措施。高校要围绕微网络平台应用建立标准化考核制度,对平台的使用展开明文要求和量化指导。对积极使用微网络平台的思政工作者要予以适度表彰和奖励,将平台的使用与各教育主体的评优、晋升相挂钩,借助制度的力量调动教育主体的主动性。

微网络平台的使用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效率、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但就目前来看,微网络平台的使用还有很大的深度拓展空间,不论是内容优化还是制度建设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应当肯定微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领域取得的已有成果,加大磨合、尝试力度;另一方面,要及时反思已经出现的问题,不断升级、补足。遵循这样的思路,才能真的让现代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参考文献

[1]杨清,任凤琴.微网络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路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01):61-65.

[2]崔静怡,陈涛,靳凯.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25-26.

[3]王晓娟.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作者简介

王丹(1982.01-),女,广东湛江人,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广东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名称:2020年度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以广东省高校为例(编号:GDWL20YB3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