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优化探索

2021-08-04杨艺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

杨艺超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剧和失能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于长期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上海、青岛、南通三座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模式,从中提炼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失能评级标准不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有限这三个问题,并提出引入市场、社会等多方联动、明确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三项措施。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37

0 引言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2015年至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4386万人逐步上升到17603万人,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15年的14.3%上升至2019年的17.8%。同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3亿,1.8亿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人。在老龄化水平不断加重和失能老人不断增多的同时,我国的养老护理设施数量却是非常有限的。《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5张。尽管我国养老护理设施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并且养老护理设施还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城市中心区养老设施紧缺、远郊边缘区资源闲置,出现养老社会设施空置率高与供不应求共存的相悖局面。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上海、青岛、南通三座城市长期护理保险不同的实施模式,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优化路径进行探索。

1 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多,这与有限的养老护理设施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展开研究。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方面,冯兰(2020)指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明确的保障范围,保障不够全面、待遇给付标准不够明确,没有细分护理服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合力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配套体系,合理制定待遇给付标准、兼顾居家社区养老,发展社区护理服务等措施。也有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筹集进行了分析,李月娥、明庭兴(2020)分析比较了长期护理保险几种筹资模式的差异,最终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参保人群制度覆盖面窄,有较大扩面空间、筹资渠道较为单一,且过度依赖医保基金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多渠道筹资等对策建议。还有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陈凯利、陈凯志(2019)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受居民自身相关因素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因素的影响。

2 长期护理保险现行模式及不同城市的模式比较

2.1 上海模式

上海市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面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上海市采用完全由政府经办和实施的模式,把长期护理保险归为社会保障的范畴,该模式在长护险试点城市中较少采用。二是长期护理以居家医疗护理为主。上海市在正式试点之后,将制度定位为“支持发展居家养老”,并在基金支付上一定程度向居家照护倾斜。

在具体实施方面,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信息显示,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有两类覆盖人群,一是年满60周岁,参加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并已按照规定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人;二是失能程度达到二级至六级的人员;在服务模式方面,上海市主要有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三种模式;在支付标准方面,居家照护模式对达到二、三级失能程度的老人服务时间每周不超过3小时,对四级失能老人的服务每周不超过5小时,对五、六级失能老人的服务每周不超过7小时。养老机构照护模式对达到二、三级失能程度的老人,每天收取20元费用,对失能程度四级的老人每天收取25元费用,对五、六级失能老人每天收取30元费用。住院护理模式则参照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收取费用;在服务项目方面,則包括面部清洁梳理、沐浴、协助进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40余项。

2.2 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呈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政府管理,民营机构参与经办。青岛市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民营机构高度参与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到目前该模式已经较为完善。二是全人全责的特点,即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将“医、养、康、护、防”与“全人”理念相结合,旨在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及时、周全的服务。

在具体实施方面,根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的信息,在覆盖人群方面,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人员,均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在服务模式方面,青岛市采取“4+3”模式,即专护、院护、家护、巡护与长期照护、短期照护、日间照护相结合;在支付标准方面,享受专护、院护、失智专区的三、四、五级失能老人,每天分别花费22元、35元和50元,其中个人自付10%。享受家护、巡护的三、四、五级失能老人,每周分别享受3、5、7个小时的照护服务。小时结算标准按照50元每小时的标准(含个人自付部分),不足半小时的以半小时计算,其中25元每半小时;在服务项目方面,青岛市共有60项居家照护服务,其中基本护理25项,基本生活照护17项,康复训练15项,药物管理及指导等其他服务3项。

2.3 南通模式

南通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模式是委托第三方经办、政府参与监督,在实施中主要依靠市场运作和服务外包。在经政府部门批准公开招标以后,由中标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从受理申请、上门评定、补助发放、上门照护、上门稽查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

猜你喜欢

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企业新型养老保险的探索分析
博弈论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分析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探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研究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