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习近平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看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2021-08-04王文军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首词诗词革命

王文军/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诗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雄心壮志、革命情怀和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形象。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亲自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的诗词对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都有深刻的反映,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一种展示。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讲话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1]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毛泽东诗词,深刻揭示了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形象。

一、大革命时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诗词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拼搏精神,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中共一大13名党代表之一,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4年12月,因与陈独秀观点不和,加之在国民党内受到右派排挤,毛泽东回到湖南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8月,毛泽东来到长沙,准备从这里转道去广州。他故地重游岳麓山和橘子洲,回想过去的峥嵘岁月,一首《沁园春·长沙》就诞生了。这首词以岳麓山和橘子洲作为背景,抒发旧地重游,抚今溯昔的豪情壮志。

1927年1月,毛泽东深入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历时32天,行程七百余里。此后,他写下了长达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到的观点没有引起陈独秀的重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紧要关头,中共中央于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无法得到采纳。心情郁闷的他登上了蛇山,来到了黄鹤楼前。面对长江风情,一首《菩萨蛮·黄鹤楼》完成了。这首词反映出革命进入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历程与斗争意志,从“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苍凉心情到“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表达了誓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引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过这首词。他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3]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走访北京大学。在静园草坪,听师生伴奏朗诵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4]。

二、井冈山时期:从“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敢于挑战、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9月,毛泽东与朱德率主力回到井冈山南麓。得知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毛泽东十分高兴,写就《西江月·井冈山》一词记录下这次战斗的场景。“敌军围困万千重”写出了当时敌众我寡之情形,“我自岿然不动”表现出红军大敌当前毫不畏惧的凛然气概。

1929年9月,红四军先是打破了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队对闽西根据地的第一次“三省会剿”,然后又在9月攻下了上杭县城。毛泽东闻讯后喜不自胜。回想起自下井冈山以来,红四军利用蒋桂军阀战争造成赣南闽西的兵力空虚的时机,转战几千里,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帮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他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清平乐·蒋桂战争》。此后不久,就到了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毛泽东作了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其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成为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名句。

1931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填写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两首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和“横扫千军如卷席”都反映出中国工农红军在两次反“围剿”战斗中的敢于挑战、奋斗不息的精神。

1933年2月,毛泽东到宁都视察工作,在返回瑞金县城时路过了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柏地。故地重游,燃起毛泽东的诗情,填了一首《菩萨蛮·大柏地》。此时毛泽东身处逆境,但是这首词表现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情境的坚定信念。

1934年7月,毛泽东和粤赣省委部分领导同志登上江西会昌城外的岚山岭。此时毛泽东提出的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法不被博古、李德等人采纳。心情低落的毛泽东填了一首《清平乐·会昌》。这首词中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成为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道路自信的经典词句。

2013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风景这边独好”来点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呈现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已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5]。

三、长征途中: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现了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小高峰。1934年底至1935年1月,毛泽东在马背上断断续续写成了《十六字令三首》。这首词短小精悍,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1935年2月,毛泽东在第二次渡过赤水之后,填了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此后成为艺术化长征精神的写照。

1935年10月,毛泽东先后写下了《长征》《昆仑》《六盘山》《给彭德怀同志》四首诗词。其中《七律·长征》是唯一一首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程的诗。全诗充分表现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历尽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使人想象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从而使人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引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意在指出中国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四、延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艰苦卓绝、积极进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1936年2月,毛泽东来到陕西清涧县督促渡河的准备工作。其间,恰逢一场大雪,毛泽东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雪》[6]。1945年10月,这首词作一经发表,便轰动山城重庆,并迅速影响到全国。该词上半部分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半部分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1948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挥笔写就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后一首直接写战争的作品,以雄浑之笔描绘攻占南京的战争场景的同时,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引用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意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一次使用了“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7]。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之前: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是毛泽东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从1949年10月到1966年5月,毛泽东共创作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到韶山》等十余首诗词。1950年10月和1954年夏,毛泽东分别步韵和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赠予柳亚子,并作了《浪淘沙·北戴河》。这两首词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都表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国气象。

1956年6月,毛泽东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写了《水调歌头·游泳》。1959年6月,毛泽东回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都反映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了上述毛泽东诗词。2012年6月3日,习近平会见美国艾奥瓦州友好代表团时指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双方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两国友好事业,中美关系明天一定会更好。”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即将出征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壮行,他说:“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8]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又引用了毛泽东这两句诗。他说:“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9]

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深刻寓意。

(一)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诗言志,歌永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诗词铭志,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毛泽东诗词,使人们在毛泽东诗化的语境中,领略毛泽东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用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志存高远、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培养青年一代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10]。毛泽东诗词不少篇章都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拼搏精神,是激励年轻人的最好教材。习近平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是想用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志存高远、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将其作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形象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它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勾画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讴歌了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唤起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是将其作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形象。

猜你喜欢

首词诗词革命
神回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中国的出行革命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