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驿方言“娃”的用法探究

2021-08-04肖宇航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
关键词:娃子词缀娃儿

肖宇航

在北方多数地区“娃”为常用方言词,使用广泛。古驿位于鄂、豫交界地区,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口语中也常用“娃”,但用法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娃”的词义演变及各种用法的分析,探讨古驿方言“娃”的独特性。

一、“娃”的词义演变

《说文解字》中“娃”的解释为:“娃,圆深目貌,或曰吴楚之间谓曰好娃。”即“娃”是指眼睛圆而深邃的样子,是吴楚之地“好”的方言,“好,美也”,指女子貌美。因而,“娃”最早为“女子貌美”的方言词,词性为形容词。唐代之前,古人用“娃”表示貌美的女子,但由于是方言俗语,出现较少。例如:

(1)资娵娃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赖。( 《汉书·扬雄传上》)

(2)惠文王,惠后吴娃子也。(《史记·赵世家》)

唐宋时,“娃”多以典故形式出现,后期由于诗人的广泛应用,“娃”语义有所变化,可指美女,也可指一般女子。在诗人笔下,“娃”所指年龄变小。例如:

(3)因问馆娃何所恨,破吴红脸尚开莲。(李绅《回望馆娃故宫》)

(4)邻娃尽著绣襠襦,独自提筐採蚕叶。(陆龟蒙《陌上桑》)

(5)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例(3)中的“馆娃”指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造“馆娃宫”,后借指西施;例(4)中的“邻娃”是指邻家女子;例(5)中的“小娃”是指年轻少女。我们发现“娃”的词义逐渐从美女演变为一般女子,再到年轻少女。

到元明清时,“娃”除了延续唐宋时期指美女和一般女子外,低龄化更明显,并不只限于女性,用法更灵活。例如:

(6)堪笑这没分晓的妈妈,则抱得不啼哭娃娃。(乔吉《一枝花·杂情》)

(7)娃娃认得我么?(《歧路灯》第十回)

(8)骑着一头新买的好骡子,跟着宝剑、瑶琴两个小娃子。(《歧路灯》第十八回)

例(6)中的“娃娃”是指刚出生的婴孩;例(7)中的“娃娃”指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孩和女孩;例(8)中出现了“娃”的组合“小娃”。

因此,“娃”的义域经历了“美女——一般女子——少女——小孩”的演化过程,并且用法越来越灵活。

近现代方言中“娃”的使用频率也很高,一方面,用“娃”的各种组合来指称人,例如男娃儿、女娃儿等。另一方面,有关“娃”的组合“娃儿”“娃子”还出现了语义泛化,由指称人演变为可以指称动物、事物,例如狗娃子、树娃儿等。不同方言中“娃”的用法各不相同,值得去探究。

二、“娃”的组合及其指称用法

在古驿方言中,父母常给子女起小名为“×娃”,例如“福娃”“好娃”“牛娃”等,蕴含的是父母的爱意,日常称呼时产生儿化,变为“×娃儿”。即使长大成人后,长辈在名字后加上“娃”称呼晚辈,表示亲昵,例如“有理娃”“水菊娃”等,此处的“娃”一般不产生儿化。

“娃”指称人时常出现儿化。单说“娃儿”时,不同于北方统指男孩和女孩,在古驿方言中一般默认为男孩,但现在有统指的趋势。“娃儿”也可以说“娃子”。强调男性身份时,会称其“男娃儿”“男娃子”或“儿娃儿”“儿娃子”。当指女孩时,会称其为“俩娃儿”“俩娃子”(“俩”为记录近似音)。例如:

(1)娃子在学校皮得很,老是打架。

(2)你们娃儿在哪上学?半年都没看到他了。

(3)结婚了以后,准备想生个儿娃儿还是个俩娃儿?

(4)这个男娃儿在打球儿,那个俩娃儿在跳绳儿。

值得注意的是,古驿方言中表男孩和女孩并不是成对称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析“俩娃儿(子)”和“男娃儿(子)”“儿娃儿(子)”间的异同。

首先,西南官话里的“男娃儿(子)”“女娃儿(子)”的结构为定中结构,此处的“娃儿”和“娃子”为词根。受西南官话的影响,“男娃儿(子)”的构词形式也应为词根“男”加词根“娃儿/子”。同时,深受河南方言影响,“儿娃儿/子”为词根“儿”加词缀“娃儿/子”。

其次,“俩娃儿”是襄阳独特的女性称呼,“俩”与西南官话的“女娃儿”有同源关系,“俩”是在“女娃”的合音基础上产生的。受西南官话“双音节+儿/子”构词形式影响,最初是以“俩子”表女孩,后为表示喜爱之情,用词根“俩”加词缀“娃儿”“娃子”组成合成词“俩娃儿/子”。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表1:

表1

除此之外,“娃儿/子”“男娃儿/子”“儿娃儿/子”“俩娃儿/子”可以和其他词搭配。其中“俩娃儿/子”的组合搭配较为复杂。

1.“这/那(个)+俩娃儿”,用于陌生人间非面对面的交流,“这/那(个)+俩娃儿/子”用于熟人间的调侃。例如:

(5)我都不认识那个俩娃儿,不知道为啥要害我。

(6)你这俩娃儿,说啥子都不听。

(7)我们那个俩娃子,成绩不好还不好好学。

2.“小/大+俩娃儿”,使用范围缩小,“小”用于称呼年龄较小的女孩或陌生人,表亲切之意。而“大”用于称呼年龄较大的年轻女孩。例如:

(8)小俩娃儿才喜欢棒棒糖,我今年都22岁了。

(9)小俩娃儿,问下你,县医院咋走啊?

(10)几年没见你,都成大俩娃儿了呀。

3.“形容词+俩娃儿/子”,“俩娃儿”一般与褒义形容词搭配,而“俩娃子”与贬义形容词搭配。例如:

(11)快点看,你旁边儿有个漂亮俩娃儿。

(12)一顿不打皮痒痒,死俩娃子又跑哪儿了?

4.“姓+俩娃儿”,一般是对他人不礼貌的称呼,带有贬义色彩。例如:

(13)李俩娃儿跟她妈一样,喜欢贪小便宜。

5.“序数+俩娃儿”,序数与家中排行有关,用于熟人间,表示亲切。例如:

(14)你们大俩娃儿去打工了,二俩娃儿还在上学吗?

6.“俩娃儿/子+们”表复数。例如:

(15)一下课,俩娃儿们都去跳皮筋了。

(16)刚出去一下,俩娃子们又去玩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俩娃儿”含有褒义色彩,使用搭配符合礼貌原则,而“俩娃子”含有贬义色彩,用于特定的语境。与“俩娃儿/子”相比,其他词搭配有同有异,除了和使用语境、习惯有关,可能和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有一定联系,都可与“这”“那”“大/小”“们”相搭配,具体区别如下表2:

表2

三、“娃儿”和“娃子”的词缀用法

“娃儿”和“娃子”本身有表“幼小”的意思,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将其词义泛化,由“表年龄较小的人”扩大为“表动物幼崽或形体较小的事物”。名词词根后加“娃儿”或“娃子”,形成“N+娃儿/子”结构。

“N+娃儿”中,除了可以表人和身体部分,还可表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娃儿”的虚化程度越来越高。例如:

1.表人:俩娃儿、学生娃儿、人娃儿、客娃儿

2.表身体部分:腿娃儿、手娃儿、脚娃儿、嘴娃儿

3.表动物:狗娃儿、猫娃儿、鸡娃儿、鱼娃儿

4.表植物:树娃儿、冬瓜娃儿、西瓜娃儿、葫芦娃儿

5.表无生命事物:石头娃儿、刀娃儿、车娃儿、裤娃儿

除了少数使用习惯不同,“N+娃儿”中的“娃儿”基本可用“娃子”代替。不同之处在于“娃儿”带有喜爱的褒义色彩,“娃子”带有厌恶的贬义色彩。例如:

(1)隔壁家有好多猫娃儿啊,我也想要一个。

(2)外面太多猫娃子了,不要把鱼放到窗户那儿。

因此,“娃儿”和“娃子”已经成为古驿方言里独具特色的加缀式名词性小称,用法灵活,能够充分体现人们的感情色彩。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娃”的词义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娃”词义由“美女”到“少女”“小孩”的变化,使得“娃”具有“幼小”的语义特征。其次对古驿方言中“娃”的指称用法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指称的构词形式和组合搭配有同有异,可能与当地使用习惯和“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关。最后对“娃儿”“娃子”的词缀用法进行简单分析,“娃儿”和“娃子”发生了词缀化,且有褒贬之分,成为独具特色的名词性小称。总之,“娃”在古驿方言中用法多样、内涵丰富,且具有其独特性。

猜你喜欢

娃子词缀娃儿
Module 1 Basketball
官娃子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纸杯大变身
水孩子
少年英雄岳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