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2021-08-02赵志唐叶松张凯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赵志 唐叶松 张凯

摘要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选取8种不同药剂分别在水稻破口期施药1次和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结果表明:在破口期施药1次对穗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较差;在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破口期和齐穂期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 30 g/667 m2的防治效果最好,35%氟环·嘧菌酯CS最差,分别是83.17%和67.13%。对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采用2次施药较采用1次施药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控制该病害建议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穂期分别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苯甲·丙环唑EC、9%吡唑醚菌酯CS或25%吡唑醚菌酯EC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延缓抗药性。

关键词 穗腐病;破口期;齐穗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007–03

水稻穗腐病是由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等引起的水稻稻穗和谷粒的病害,其中层出镰刀菌为主要侵染菌[1-5]。该病害仅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显症,侵染穗部颖壳,上部小穗颖壳尖端或侧面产生椭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大部或全部。病斑初期为铁锈红,逐渐变为黄褐色、褐色,水稻成熟时变为黑褐色,局部病穗有白色的霉层。造成稻穗、谷粒腐坏、变色、结实率 降低或不实、稻米畸形,不但影响产量, 还由于病原菌有色、产生毒素而改变稻谷外观,降低稻米品质;对食用者的安全、健康构成危害。穗腐病已经成为本地水稻抽穗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稻谷品质[6-7]。为了筛选出防效好的药剂并用于指导田间病害防治,于2019年开展相关药剂防治水稻穗腐病的田间试验,同时明确最佳药剂和使用方法,现将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水稻:南粳9108,淮安高科种业生产,市售;

供试药剂:75%肟菌·戊唑醇WDG;

35%氟环·嘧菌酯CS;9%吡唑醚菌酯CS;25%吡唑醚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30%三环唑SC;40%三环唑SC;24%井冈霉素AAS。以上产品均为市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田位于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第三生产区3大队二区1号田(33。07′19.56″N, 119。13′13.03″E),土质为粘壤土,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小麦,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2019年6月14日机插,期间施入复合肥25 kg/667 m2、尿素

20 kg/667 m2、绿聚能(氮钾)40 kg/667 m2,

2019年8月25日水稻进入破口期。2019年9月3日齐穗。

各药剂生产单位及试验用量见表1,试验设计为采用相同药剂及用量分别在破口期施药1次、破口和齐穂期各用药1次的两种处理方式,共设定19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7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3.3 m2(表1)。

表1 试验用药剂

药剂 生产企业 用量/(g.ml/667 m2)

75%肟菌·戊唑醇WDG(拿敌稳)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20/30

35%氟环·嘧菌酯CS(米高) 南通联农佳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50

9%吡唑醚菌酯CS(稻清) 巴斯夫欧洲有限公司产 80

25%吡唑醚菌酯SC 河北成悦化工有限公司产 50

30%苯甲·丙环唑EC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30

30%三环唑SC 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80

40%三环唑SC 东南植保有限公司 80

24%井冈霉素A AS(菌刀) 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

空白/CK

第一次施药于2019年8月26日上午,此时水稻处在破口期;第二次施药于2019年9月4日上午,水稻齐穗期,两次施药当天天气均为晴天,温度28℃左右,采用TN-16A型电动喷雾器,喷药液量为30 kg/667 m2。试验期间(2019年8月26日—9月4日)雨日共3 d,共降雨100.9 mm。

1.2.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7 d目测有无药害及对田间有益生物的影响。按药害分级的方法给每小区定级打分:1级:作物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级:作物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3级:作物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级:作物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级:作物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

1.2.2 发病情况调查 于第2次施药后20 d(9月24日)病情稳定时,调查防效。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处理调查30穴(穗腐病发生特别轻时增加调查穴数),记录调查穗数与病穗数,并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每次调查每个处理确保3组有效数据。穗腐病分级标准:0级,全穗没有谷粒变褐、变黑;1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以下,每穗1~5粒;3級,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1%~5%,每穗6~10粒;5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5.1%~10%,每穗11~20粒;7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10.1%~25%,每穗21~35粒;9级,变色谷粒占全穗的25%以上,每穗35粒以上[8]。

1.2.3 水稻生长及产量调查 收获前调查水稻有效穗数、调查各小区水稻穗粒数并测定千粒重,计算各小区水稻理论产量。

1.2.4 药效计算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安全性调查

用药后7 d观察,不同处理水稻植株和叶片均未发现明显药害症状,田间检查各处理均未对有益生物造成影响。

2.2 破口期施药1次和破口、齐穂期各施药1次的处理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效(表2)。

在破口期施药1次: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 g/667 m2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佳,但仅为54.15%;其它7个药剂处理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小于50%;其中40%三环唑SC的处理效果最差为42.63%;对各处理的方差分析结果看,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 g/667 m2的处理,较除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30 ml/667 m2之外的其它5个药剂处理对穗腐病的防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 30 g/667 m2防效最佳,为83.17%,其较采用24%井冈霉素A AS60 g/667m2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较采用35%氟环·嘧菌酯CS50 g/667 m2、30%三环唑SC80 g/667 m2和40%三环唑SC80 g/667 m2的3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较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 20 g/667 m2、9%吡唑醚菌酯CS80 ml/667 m2、25%吡唑醚菌酯SC50 ml/667 m2和30%苯甲·丙环唑EC30 ml/667 m2处理间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2.3 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水稻产量结果

施药时水稻处于破口期,各处理有效穗數已完全定型,根据调查各处理有效穗数均为365穗/m2。从产量结果来看: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 g/667 m2处理的水稻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其中破口、齐穗各施药1次(共2次)的理论产量为781.0 kg/667 m2,

较其施药1次的处理增产50.6 kg/667 m2,两种施药方式分别较空白对照区增产25.12%和17.01%;其次为采用30%苯甲·丙环唑EC30 ml/667 m2的两个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21.93%和15.97%;而采用30%三环唑SC80 ml/667 m2和40%三环唑SC80 ml/667 m2的理论产量完全相同(表3)。

3 讨论与结论

(1)三环唑为三唑类防治稻瘟病的专属杀菌剂,其主要通过抑制菌体黑色素合成而从而阻止病菌侵入,杨荣明(199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环唑可通过抑制病斑的扩展和产孢,并且诱导寄主体内POX酶活性提高,从而抑制再侵染[9-10]。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穂期喷施三环唑对水稻穗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但这是否与喷施三环唑后水稻酶活性提高从而导致水稻对穗腐病的免疫提高是否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2)三唑类杀菌剂通过破坏植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C14脱甲基酶,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真菌中细胞色素bc1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11]。上述两类药剂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也表明采用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如30%苯甲·丙环唑EC或三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制剂如75%肟菌·戊唑醇WDG、35%氟环·嘧菌酯CS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单剂如9%吡唑醚菌酯SC等对水稻穗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调节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作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用于水稻,具有增绿、延缓衰老、使籽粒饱满的作用,进而实现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含有上述成分的药剂处理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其中甲氧基丙烯酸酯与三唑类药剂的复配制剂效果最佳,其次为采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的单剂。

(3)综合试验在破口期和齐穂期分别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5%氟环·嘧菌酯CS等药剂各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穗腐病的危害,其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在破口期施药1次的处理。其中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 g/667 m2、30%苯甲·丙环唑EC30 ml/667 m2和9%吡唑醚菌酯SC80 g/667 m2三种药剂对水稻穗腐病的效果最佳,且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在生产中推荐采用上述药剂按照试验剂量分别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穗腐病,提高水稻产量,同时为延缓抗药性产生,建议采用上述不同药剂轮换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保证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敏忠.弯孢菌引起的变色米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1):21-26.

[2] 金敏忠,柴荣耀,张庆生,等.水稻黑粒米症状与病原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4(2):7-8.

[3] 王玉坤.水稻谷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1999(5):3-5.

[4] 欧状喆,陈绍平.水稻颖枯病发生危害及防治[J].广西植保,2000(1):41.

[5]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等.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3):341-350.

[6] 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等.洪泽县水稻穗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145-146,150.

[7] 侯恩庆,刘连盟,王玲,等.水稻穗腐病研究概况[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2.

[8] 蒋兴方,周成,王艳秋,等.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穗腐病药剂防治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3):460-462,464.

[9] 楊荣明,周明国,叶钟音.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3-5.

[10] 杨森.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和残留检测技术分析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0,41(6):27-32.

[11] 柏亚罗,顾林玲,张晓进,等.专利过期重要农药品种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87.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Control Effect of Several Fungicides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

hods on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RSRD)

ZHAO zhi et al (Baoyinghu Branch of SKIAD, Jinhu, Jiangsu 211600)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RSRD eight different fungicides were selected to apply once at the break stage and once at the rupturing period and at the full heading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e application at the rupturing period had a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RSRD, but the control effect was poor; the application of one time at the rupturing period and the full harvest stage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on RSR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was the best by using 75% fluconazole·tebuconazole WDG (30 g/667 m2), and the worst control effect was 35% epoxiconazole·azoxystrobin CS (83.17% and 67.1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y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rice wa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rice by applying two times of fungicide than by applying one tim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isease, it is suggested that 75% oxamethoxam·tebuconazole WDG, 30% difenoconazole· propiconazole EC, 9% pyraclostrobin CS or 25% pyraclostrobin EC should be used alternately at the break out stage and full heading period of rice, respectively,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and delay the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Rupturing period; Full heading period; Control effect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拜耳等8种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二化螟性诱剂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研究
“稻之道”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