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化螟性诱剂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6-12-22施文包少科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二化螟防治效果

施文+包少科

摘 要: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二化螟的防治水平,探索二化螟防治新技术,2016年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85.32%,与常规化防效果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性诱剂;二化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55-02

水稻二化螟性诱剂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技术,它是一种仿生学的高科技产品,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环保等优点,使用简单、便于推广。研究表明,二化螟等昆虫的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信号源的强弱有一定的选择性。弱源意味着雌蛾体质较弱或相距较远的缘故,而强源对雄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易引起雄蛾个体的性冲动,当一头雄蛾在弱源中发现强源时,它会放弃弱源而转向销定强源,但当新丢失一个强源时,它却不会回头转去锁定弱源,这种特性就为科学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来与田间发生的雌蛾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会[1]。一般认为性诱剂防治二化螟要从越冬代开始效果较好[2],生产实践中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超过了越冬代防治时间,同时二代二化螟是本地主害代,因而进行本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靶标防治对象为水稻二化螟,作物为中稻,品种(组合)为晶两优534、Y两优17等。二化螟性诱剂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毛细管型二化螟性诱剂和配套的绿色水盆诱捕器。

1.2 环境条件 试验选择在秋江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阮桥社区、万宝村三个承包大户的稻田中进行,总面积50hm2。水稻于2016年5月4日工厂化育秧播种,6月1日移栽,机插秧。示范区水稻均连片种植,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土壤肥力较好,所有试验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二化螟历年发生都中等偏重发生。

1.3 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共设4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二化螟性诱剂+农民常规化学防治区,为主示范区,面积50hm2;处理2为单纯二化螟性诱剂使用区,面积667m2,不化学防治二化螟;处理3为农民常规化学防治区,未放二化螟性诱捕器,面积667m2;处理4为空白对照,对二化螟实行全程不防治,面积面积667m2,试验不设重复,其中空白对照区与处理1、处理2之间间隔约500m距离。试验区二化螟性诱捕器按间距25.8m呈连续网格状设置,均匀布放,平均约667m2有1个性诱捕器,放置前将三根竹竿用铁丝捆成三角支架,二化螟性诱捕器吊在支架下面,放置离地面约0.8m高。6月20日施放,9月20日结束,将毛细管按“S”形嵌入诱芯杆的凹槽中,诱芯距盆内水面约1~3cm,诱芯20d更换一次。盆内注入0.2%洗衣粉水,水面离盆口约2cm,根据盆内水蒸发量及时在水盆型诱捕器添加水和洗衣粉,每2天加水一次。

1.4 调查统计

1.4.1 二化螟性诱捕器诱蛾量调查 选择操作方便有代表性强的诱捕器5个,定盆调查,由专人每天上午观测记载一次诱捕器中的二化螟蛾数,检查完毕后用镊子将二化螟从水盆中取走,并及时添加水和洗衣粉,始终保持诱芯与水面距离2cm,直到9月20日示范结束时停止诱捕,其余非定点调查诱捕器也有专人负责维护,添加水和洗衣粉,所有性诱捕器中的性诱芯均20d更换一次。

1.4.2 二化螟田间卵量调查 根据二化螟性诱捕器诱蛾高峰后5d调查田间卵量,每个处理选取有代表的调查点3个,每点22m2,统计卵量。在7月20日对示范区进行卵量调查。

1.4.3 二化螟性诱剂使用后枯心防效调查 在主害代二代二化螟田间危害稳定期,中稻在常规化防治后第21d(农民自防区7月24日防治二化螟一次)即8月15日对水稻进行枯心(白穗)率进行调查。每个处理调查3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共取5点,每点查20丛,调查总株数、枯心(白穗)株数,计算防治效果。

1.4.4 防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枯心(白穗)率(%)=(枯心(白穗)数÷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化螟性诱捕器诱蛾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二化螟性诱捕器具有较强的引诱二化螟雄蛾能力,示范区二化螟性水盆诱捕器平均单盆累计诱蛾29只。5个盆子的诱获量相近,差异性较小。

2.2 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产卵量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区的平均卵量均比处理3、处理4区的卵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单纯放置性诱捕器处理区比空白对照处理区卵量平均要减少43.9%。表明二化螟性诱捕器处理区诱杀了不少雄蛾,使雌雄比例失调,同时挥发的性信息素致使雄虫迷向,干扰了雌雄的正常交配,使雌蛾减少了交配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了产卵量。

2.3 枯心防治效果 2016年二代二化螟在我区中等发生,从表2中可以看出,处理1性诱﹢常规化防平均枯心率分别为0.11%,枯心防效均在4个处理中枯心率最低,防效为94.04%,效果很好;处理2单纯性诱和处理3常规化防区的枯心率分别为0.27%、0.22%,防效分别为85.32%、88.04%,结果相近,效果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研究表明:性诱﹢常规化防对水稻二化螟的平均防效为94.02%,比常规化防区88.04%的防效高5.98%,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理想组合。而单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防效为85.32%,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偏重发生年份就必须结合常规化学防治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化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具有无毒害、无残留、不杀伤天敌,安全性好,它不仅诱蛾力强、持效期长、诱蛾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本试验示范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广泛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建设中,应用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具有现实意义,今后应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绿色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志农,徐志德,文吉辉,等.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64-66.

[2]叶兰双,吴艳杰,张慧涛,等.平凤乡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技术取得成效[J].吉林农业,2011(10):6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二化螟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