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1-08-02彭小云许雯凤刘英朱新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彭小云 许雯凤 刘英 朱新清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的例数为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不良情绪;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78-01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阻塞,而导致心脏肌肉出现缺血、缺氧情况,从而心肌功能受到损伤。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半会出现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治疗的开展和预后效果,为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通过一系列心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出如下探究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对照组中包括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5到78岁,平均年龄62岁,观察组中包括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44到80岁,平均年龄63岁,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上,两组患者情况相似,可以比较。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观察组,具体包括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包括病情、年龄、性别、家庭状况、职业等,综合评估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鼓励和安慰患者,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消除,将治疗的目的方案过程和预期效果告知患者,用以往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为患者营造一个清新,整洁的环境,保持房间内定期消毒和通风,调整合适的温湿度,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倾听患者的需求,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心理指导和暗示。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叮嘱患者按时服药,饮食健康,如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可引导患者进行放松,通过看电视、散步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平复心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情绪状态采用抑郁评价表(SDS)和焦虑评价表(SA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情绪状态越差。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表(GQOLI-74)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情绪状态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对照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评分为53.26±6.34,社会功能评分为56.03±7.28,心理功能评分为57.61±6.73,物质生活功能评分为55.73±7.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评分为62.11±5.45,社会功能评分为60.37±6.75,心理功能评分为63.29±6.92,物质生活功能评分为64.16±6.74;观察组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休克、心律失常等,对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患有心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明显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呼吸困难等,患者多数伴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结果,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2]。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减轻,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的心情得到平复[3]。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席小红,唐金凤,李琪.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039(011):P.2488-2495.

[2]邹欣,孙蕾,刘玲.社会支持联合家庭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016(029):167-171.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