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不良反应及法医病理学研究现状

2021-08-02严建吉林娟潘琦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司法鉴定丙泊酚不良反应

严建 吉林娟 潘琦

摘要:临床中丙泊酚也叫做异丙酚以及普利麻,属于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物,该药物见效快并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使用后可快速恢复,当前丙泊酚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中。越来越国家将丙泊酚作为维持和镇静治疗的首要选择,此外也普遍运用于椎管内麻醉、电休克治疗等领域,但是在充分发挥丙泊酚医疗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丙泊酚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丙泊酚;不良反应;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113-01

引言

丙泊酚是临床中使用较多的一种麻醉镇静药物,该药物具备见效快、药效时间短以及不间断输注后不存在积蓄等特点,然而经过这些年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丙泊酚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增加成瘾风险,与此同时诱发过敏、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一些列不良反应,随着丙泊酚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死亡病例也随之增加,法医在对这些案件进行判断的时候需要全面掌握丙泊酚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死亡所产生的法医病理学变化。

1.丙泊酚产生的不良反应

1.1过敏反应

丙泊酚在充当麻醉诱导药物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而过敏反应的产生与患者既往是否存在遗传性过敏史、药物过敏或者其他物质过敏息息相关,在丙泊酚的刺激下导致患者机体释放大量组胺,进而出现过敏反应。由丙泊酚引发的过敏反应主要临床症状为于患者胸部前区位置产生大量红色斑块或者丘疹,通常情况下,过敏反應往往出现于使用丙泊酚静脉诱导后几分钟,只有少部分患者过敏严重出现休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血压骤降等等,甚至有极少数患者产生喉头水肿、支气管发生痉挛现象。另外,丙泊酚的过敏反应极易与麻醉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混淆,对医生判断产生不良影响,过敏反应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1.2呼吸抑制

丙泊酚在临床中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尽管丙泊酚的诱导量较小也会造成患者呼吸缓慢,患者在平静呼吸状况下吸入及呼出的气体量大大减少,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暂停,并且呼吸抑制程度及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静脉麻醉药。

1.3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丙泊酚输液综合征是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隐藏的最大风险,并且治愈率极低,经过临床实践发现,一旦患者丙泊酚的滴注速度大于5mg/kg/h,长时间按照这种速度滴注则会造成患者出现丙泊酚输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明心律失常、酸中毒等等,发现不及时则会诱发心力衰竭,严重情况下造成患者死亡。引发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为患者伴有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或者茶酚胺摄入量较大、碳水化合物不足等等,并且产生上述不良反应的患者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丙泊酚输注时间较长且剂量大[1]。

1.4存在成瘾和滥用风险

丙泊酚可以激活患者机体内7氨基丁酸受体A,促使患者生理及心理上产生快感,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成瘾及滥用风险。丙泊酚不仅有着重要的生物化学作用,同时还具备药代动力学特点,倘若管理不到位则会沦为娱乐药品,提高人体药物耐受性,同时产生依赖依赖性,大大增加滥用几率及死亡率。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进行使用的时候,首次使用就已经存在滥用风险,尽管患者既往并未出现药物滥用史,然而重复多次使用势必会增加药物滥用及成瘾风险。为此相关人员应该提高重视度,加大防范力度,科学合理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和镇静,加大对该药物的管控力度。

2.丙泊酚不良反应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2.1丙泊酚不良反应死亡一般病理学变化

通常情况下,丙泊酚运用于手术当中,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窒息状况产生,例如停药或者实施气管插管等等,相反如果患者自行用药出现呼吸抑制而导致的死亡,从法医病理学角度而言,以窒息死亡表现为主。通过研究发现,由丙泊酚引发的呼吸抑制而引发的死亡,其窒息征象与一般机械性窒息征象存在以下差异。第一,死者身体表现无明显擦伤和挫伤,未发现明显的具备致死性机械性损伤;第二,经观察发现,死者双眼眼睑、眼球结膜未呈现出明显的点状出血点,面部皮肤不存在发紫表现,另外颈部肌肉、气管粘膜等处未产生显著充血,且死者牙齿未发现侵染现象;第三,死者气管及其支气管内发现大量白色液体且呈泡沫状;第四,死者前臂、肘内侧、手腕及手背等位置皮肤发现较为新鲜的针孔。鉴于死者面部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紫现象,为此应观察患者双手皮肤表面是都出现发紫现象,另外倘若死者由于丙泊酚引发的呼吸抑制而死亡其机体内诸多脏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淤血。

2.2丙泊酚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华西法医鉴定中心鉴定的由于药物过敏死亡的26例案件中,对死者解剖后发现,其中20例大体标本存在较为显著的咽喉黏膜水肿,有7例标本咽喉阻塞超出50%,另外,经显微镜检查发现,死者多处组织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咽喉黏膜始终以及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成为法医判断死者是否药物过敏导致死亡的重要证据[2]。

除此之外,对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后发现,如果死者血清内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则可以作为患者为过敏性死亡的可靠依据,在人死后,其体内细胞中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原子数量减少,同时分子量下降,在酶作用下细胞逐步软化和液化,单一的将血清肿免疫球蛋白浓度作为依据差异较大,这时可将MCT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一旦死者存在过敏反应,其MCT值在1h左右上升至最高水平,所以可作为死亡早期的监测指标。

结束语

由于丙泊酚临床使用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中,主要死亡原因为丙泊酚输注过量以及由该药物引发呼吸抑制窒息而亡,然而丙泊酚存在一定成瘾风险,为此在使用时应该对该药物进行合理管控,以便药物滥用现象产生。此外,法医在处理丙泊酚致死案例时,除了观察现场是否出现丙泊酚或其残留以外,还应该细致观察死者表面征象,对死者血清及相关脏器进行检查,综合各方面检验结果对死者进行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顾娟娟,杨静,袁维秀,傅强,米卫东.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01):96-98.

[2]王德茂.过敏性反应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J].法制博览,2016(15):128.

作者简介:严建,男,1974年,汉族,江苏滨海,大专,警务技术三级主管,研究方向:法医损伤检验及法医病理检验。

猜你喜欢

司法鉴定丙泊酚不良反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