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02赖春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6期
关键词:部编版阅读教学策略

赖春足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应把阅读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给学生留足阅读空间。所以,要想上好新教材,指导好学生阅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从解读标题入手,提出了诵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的观点,并认为理解词句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进而论述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以及有目的地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在每个学段都显得尤为重要,而部编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则占比相当大,可见其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性质,它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理解语言文字不仅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如果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得当,那么,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和欣赏文本的能力就能较快地提高。

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出正确的指导:

一、把文题作为重要抓手

文题即文眼,透过文章的题目就能洞察文章的灵魂,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使得阅读如同按部就班、有章可循。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题进行充分的研读,为彰显题目的重要性,教师很有必要把题目认真地板书并让学生齐读之,进而让学生归纳整理从题目当中所获得的信息。尤其是记叙文,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写景还是状物,从题目入手,一般都容易窥探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甚至是中心思想。例如,部编版六年级的《狼牙山五壯士》这篇文章,从题目中的“壮士”一词就可知道“壮烈牺牲”之意,从而推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五壮士在狼牙山上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知课文正是表现狼牙山五壮士不畏强敌、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无私忠诚的爱国情怀。古诗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透过古诗的题目就能了解到诗的题材(如,送别、边塞诗等)、记叙的要素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题目当中包含了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送”是送别诗,“望”思乡诗,学生如果能够理解题目的这些关键信息,那么他们对整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诗内容并进行粗浅的赏析。因此,教师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去在阅读文本,会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不少教师都忽视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环节,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让学生自主诵读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对“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配角”,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并视为“铁律”,如果教师一味地占据课堂,讲得越多效果越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变“讲解”为“体验”,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在诵读中去感知文意,在诵读中把握主题思想。把诵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

首先,做好诵读准备。所谓准备,就是要引导学生清除阅读中的被称为“拦路虎”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借助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等方式去完成,既能为后续的朗读做好准备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要制定朗读计划,计划应包括初步感知、细读精读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来个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梳理文脉,进而细读和精读,分清文章详略,分析重点内容,把分析与朗读紧密结合起来。如,教学《桥》这一课,宜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问题任务群设置为:①文章写老支书如何进行营救村民的?②老支书对待自己儿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③作为老支书和父亲双重身份的主人公在生死抉择面前有着怎样的心理,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明确任务之后,再来读相关语句,学生就能逐渐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并与之产生共鸣,升华情感,获得品读的愉悦。

三、从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中获得突破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指出:语文教学的亮点和语文的味道蕴藏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可见,学生理解词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其核心素养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年级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作用”。其实,课标已经明确了推知重点词语作用的方法有两条,即“联系上下文”和“联系自己的积累”。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落实课标要求,教给学生这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找出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的事”。如何理解“新鲜”呢?是指“食物没有变形变质”,还是指“空气不混浊”?又或者是指“少见而稀罕的事物”?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是第三种解释才合理,它是指闰土捕鸟、看瓜等“少见而稀罕”的事,因为这些事“我素不知道”,因此,感到“新鲜”。

高年级学生由于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对于课文中某些词语的理解也就不只是从字面来理解,如果教师加以引导,相信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好地理解词语。如,《匆匆》这一课中的“匆匆”,引导学生借助于生活中可见可触的事物如薄雾或洗手来理解,“匆匆”一词指的是“时间过得快”之意。薄雾,每个学生都见过,洗手,每天都是进行时,如果学生能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感或亲身经历的事件去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那就会容易得多了。

四、让默读成为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默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相对其它读的方式来说速度更快,因而效率更高,效果更佳,所以默读作为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在抛出问题后,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默读。正确的默读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而让学生有疲累感,而且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较低的默读水平,较慢的默读速度以及默读过程的不专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读的效果。实践证明,如能做到如下几点,默读的效果将会显著增强:一是做到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这也是课标的具体要求,教师要经常强调这“三不”;二是默读与思考相结合,带着思考问题默读可以避免分神,且思考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提出质疑;三是在默读中养成圈点的习惯。圈画的过程其实也是落实思考重点、整理思绪的过程。教师要在长期的训练中使学生养成圈点画写的习惯,这是对学生终生学习的有益的默读方法之一;四是跳读,做到一目十行。古人云:“读书要不求甚解。”其实就是追求阅读速度,才能博览群书,略知大意即可。默读不仅要求精更要求快。

五、咬定“目标”不放松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不盲目,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研究方向的阅读材料,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然后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从而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中提质增重,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博览群书中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

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对“有目的阅读”进行了科学有序的规划,如,《宇宙生命之谜》中呈现出的某学生的阅读目的、思维过程,和课后练习的引导交流,给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提供了范例。尤其在引导课外阅读时,不仅教师要有目标,学生也要有明确目标,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瞎指挥,学生在浑水摸鱼,须知同一个阅读对像,读者的目的不同,他所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要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自选阅读内容、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授人以渔”上下功夫,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J].教育教学刊,2012(4).

[3]黄息芳.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4(6).

责任编辑  梁婷惠

猜你喜欢

部编版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