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与创客经济发展

2021-08-02刘鹏程

东方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客协同主体

刘鹏程

青岛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提出,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而发展创客经济、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更是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早在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广东考察了柴火创客空间,指出创客是“双创”的重要展示,体现了创新创业活力,而创新精神将会持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紧随其后,国务院为了从政策方面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3月份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继续推动“双创”经济发展,优化“双创”环境,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完善发展瓶颈突破机制,提升社会创新创业能力,释放“双创”潜力,高层次、深程度、大范围地推动“双创”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获取核心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创新型的经济体系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政府和学界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国务院2018年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创建“双创”升级版,认为“双创”对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关于创客的定义,一般是指创造产品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把设计和创意商品化的群体。①周新旺、霍国庆、张璋:《双创背景下我国创客组织的盈利模型研究》,《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4期。创客这一概念最初指的是进行自主创造的技术人员,他们利用最新兴的科技,从硬件或软件入手,融入与众不同的想法、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商品。创客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新兴力量,逐渐改造了传统制造业,演化成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量的重要推动力。②何悦、胡品平、周振江:《全球创客运动下的广东创客空间实践与未来探索》,《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9期。据统计,在2015年之前,世界上创客空间数量约为1900个,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欧洲和美国创客空间数量各占40%③段浩、陈颖:《中国创客空间地图与发展模式》,《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7期。,其中为人所熟知的典型创客空间包括Metalab、TechShop、Fab Lab等等。历经了数年的探索与成长,国外的创客空间早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深圳柴火空间、创客基地众创空间、上海新车间等早期的创客空间就是“创客”理念传到中国后的成果。截止到2018年,国内创客空间的数量已达6959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已经达到4849家。这些机构正在有序地转化为完整的服务链条,初步形成从想法、创意到具体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④刘荣秀:《新常态下创客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S1期。

从创客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创新始终被政府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创客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当前创客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消费者断层、分布不均衡、缺乏认同、同质化、空心化、伪创客等问题。⑤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从创客主体来看,大量年轻人倾向于选择高风险试错式发展,在准确定位、风险规避、成果转化方面有待于提升,促进创客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帮助创客实现准确的自我定位,规避风险;从创客支持平台来看,创客空间和孵化平台大量诞生,但分布分散、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水平较低,这些问题也亟待解决。要改变创客经济的发展瓶颈,则必须对协同创新路径重新审视,以解决问题症结。

鉴于此,为释放和发挥创新驱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需要深入探讨以协同创新推动创客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新形势下创建创新型经济提供系统依据和应用支撑。

一、我国创客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目前创客经济势头正猛,并且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创业经济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举措相结合,有效推动了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政府机构及时跟进了一系列“双创”制度与政策,创客经济发展迅速,备受社会瞩目。

(一)创客经济取得的成果

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帮扶下,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迅速。首先,从创业领域层面上看,国内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双创”的发展。2018年,每天有5.9万户的市场主体被登记,其中企业数量为1.83万户。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加了11.7%,有2149.6万户,其中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10.3%。到2018年年底时,我国的市场主体总数高达1.1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最多,有7300多万户,占比高达67%,企业数量占比第二,为3474.2万户,农民合作社数量最少,占比为2%。

第二,在创新层面上,《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利用80多项指标评估了世界各国的创新表现,根据该报告,2017年,我国的排名为第22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最高。2018年,我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一跃到达第17位。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创新差距在不断扩大,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差距却持续缩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日渐提升的创新水平。不仅如此,与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对比,我国创新的综合水平排名第一,这不仅得益于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更是由于我国在创新投入产出和效率的出色表现。

第三,从近年来的众创空间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众创空间已经发展成了“双创”的重要推动力量。众创空间主要通过吸引民间资本为投资与孵化服务,进而带动“双创”的发展。2018年,从投资方面上来看,众创空间获得的总投资为764.7亿元,受益的企业和团队多达1.75万家;从孵化方面上来看,获得政府资助29亿元,帮助了2万多家处于孵化器的企业;从就业方面上来看,带动了将近四百万的人口就业。

目前,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正越来越具有差异化、品牌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有400多家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设立的众创空间,它们均属于“投资+孵化”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题式开放的众创空间,例如一些创业型的咖啡馆、创业茶馆等,这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面向大众创业的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投身到创业中去。一些众创空间主张分享彼此知识,实现联合办公,为企业家提供共享信息和知识、分享相关技能、相互交流创业理念,拓展了企业家的社会空间。在服务型众创空间里,相同爱好的创新创业者可以相互交流与分享自身经验与巧思、共同成长。①科技部:《行业服务标准发布 众创空间势头迅猛》,2017 年 9 月 20 日,http://www.most.gov.cn/kjbgz/201709/t20170919_134970.htm

(二)创客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创客经济依旧在探索性成长时期,相关政策仍待完善期,有关制度仍需健全,因此威胁创客经济发展的问题大量存在。

第一,创客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同质化和空洞化。目前,创客组织蓬勃发展,2017年众创空间的诞生数量是2014年的110倍,这必然导致迅速扩张背后的生存隐忧。②徐莉、胡文彪、张正午:《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评价——以我国30省份的众创空间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17期。创客空间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运营模式选择轻产业领域的问题。部分创客空间缺少配套服务,缺乏创业项目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设计,无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剧了产业内竞争。

第二,创客经济风险分担和创客成果保护机制急需完善。当前针对创客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如何分配权利各方主体的利益、如何建立公平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现实问题,急需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由此促进创客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促进创客经济的稳步发展。③李燕萍、陈武、陈建安:《创客导向型平台组织的生态网络要素及能力生成研究》,《经济管理》2017年第6期。

第三,创客个体的融资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发展创客经济既需要承担高成本,也需要面临投资无法得到回报的高风险,而创客群体以青年人居多,缺少原始资本积累,所以政府、金融机构等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创客来说,资金的融通不仅仅发生在企业的创始阶段,到了创新项目中试阶段仍然需要较高的资金供应,否则容易造成项目难以为继。目前,仍然缺少专门服务于创客企业个体的金融组织体系,无法满足创客经济发展的需要。①葛晶、王满仓、李勇:《金融抑制、行业垄断与高学历创业》,《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12期。资本市场相对落后,使得很多创客个体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信贷市场的结构失衡,银行贷款主要倾向于大企业,导致贷款在支撑创客个体发展方面的乏力。②范香梅、刘斌、邹克:《金融包容、创业选择及收入公平分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9期。目前创客经济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创业投融资机制的缺乏。

综合上述发展瓶颈来看,造成创客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未能有效整合和协同现有的各方力量,无法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互补、协同共享。

二、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具体内涵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互动等方式,组织创新资源来发掘自身的潜能并获得创新成果,这些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协同创新系统的建设应基于各方的良好沟通,并通过各个主体能力的互补,以达成符合需求的合作期望的共识。协同过程中“战略-知识-组织”为核心层,政府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制度激励为支持层,中介和金融机构等的参与为辅助层。③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2期。协同机制指的是基于企业、高校、科研所三方主体的协同关系,通过政府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咨询、金融机构投融资服务,形成协同网络创新氛围。④范太胜:《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7期。创新主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在组织创新资源上也分别存在优劣,大学本身有知识扩散的需求,这正好也迎合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知识源的渴求。一个企业的能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自身技术的推广、丰富的创新资金与资源以及完备市场信息及营销阅历,劣势则是对基础性原理知识和科技人力资源的高度需求。⑤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合作创新实践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2期。因此,找到二者利益共同点并达成利益分配,促成二者协同成为关键。利益协调的重点在于是否能建立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⑥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制定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才能整合和重组企业中的经济资源和大学与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产生“1+1>2”的非线性效用。⑦刘芹良、解学芳:《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2期。

协同创新主体的作用和各主体间的关系涉及多个方面。政府要将各个主体联结起来,促进协同效应的形成。⑧吴洁、车晓静、盛永祥、陈璐、施琴芬:《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9年第1期。企业直接受益于协同创新活动,通过协同创新整合利用系统的资源,进一步得到更高的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在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的同时也获得了利润。①原长弘、张树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构建》,《科研管理》2019年第10期。高等院校是协同创新的主要知识来源,侧重学术研究,一方面其向企业输送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向企业流入创新知识源,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与资源。②郭咏嘉:《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Z1期。科研机构作为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侧重应用研究,是科技成果的直接提供者。金融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为系统提供资金协助和其他社会服务,用户以购买的形式体验协同创新成果,也是其最终的检验者。

(二)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不仅对于创客经济的主体的建设十分必要,而且还能够有效发挥创新驱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是增加科研经费的方式,科研经费的增加为新的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探索和发现提供了经济保障,由此获得了知识创、收、投的良性循环。第二,对企业来讲,新的盈利增长点在于转变创新方式,由封闭式创新转变为开放式创新,企业在创建创新系统时,引进先进创新人才与重置企业闲置的技术和资金并重,知识的获取、利用以及增值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对政府来讲,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各方的纽带,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腾飞,最终完成了可持续性发展。第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受益于知识的增值,并且科技中介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和道德风险,成为了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的有益平台③鄢波、杜军、潘虹:《珠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1期。。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的发展,发挥创新驱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通过完善组织形式,推动协同创新,整合创客经济各个主体,构架“创新-资金-产业”链条,实现协同耦合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强大助力。

总之,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旨在将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社会支持机构和用户联结一体,实现“双创”一体化,因此,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来推动协同创新的科学高效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三、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

面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只有谋求创新才能改变以资源和人口推动的经济粗放式增长模式,加快结构性调整。而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少数精英,它更应该是一个大众的、合作的全民创造过程。基于此,在创客经济推动的进程中,各创新主体均需完全发动自身力量,增强沟通协作能力,建立互利共赢的创客经济发展模式。

(一)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行创客教育,实施成果转化

对于高校来讲,创客运动与教育相互联结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创教育课程正在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④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高等教育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也逐渐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①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发展创客教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创新水平的提升,通过主流媒体对创客文化的宣传、报道,邀请创客代表、专家等进行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②王佑镁、钱凯丽、华佳钰、郭静:《触摸真实的学习:迈向一种新的创客教育文化——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述评》,《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实现知识产权的转移,提高创客个体的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与市场完成对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创新的效用,为此,高校要做到学科、科研、人才与产业、市场互动,理顺基础科研、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市场化的链条,打通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生产力对接渠道,帮助突破关键技术,把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驱动力,由此使得高校创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张虎、杨柳、何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症结》,《科研管理》2017年第S1期。

(二)创客个体:引进技术人才,利用闲置资源

创客个体既承担着对知识、技术的承接,又要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是实现协同创新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创客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3D 打印等高新科技,运用数字技术,以个体制造的方式改变传统制造业。从产业角度来讲,互联网是人类创造的重大革命,但是单纯的互联网并不是产业革命。只有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结合,互联网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实体经济的技术变革和制造业结构变化,才会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进步。④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对创客个体来说,如果缺乏技术领军人才,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无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协同创新,加强校企联合,引进技术人才,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获得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加强创新的开放性。

与追求大规模生产的传统经济不同,在互联网时代,创业机会主要存在于对多品种、小批量的“长尾”部分的市场中。创客的商业化项目基本上是依靠创意和创新来供给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市场上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培育小市场的发展,推陈出新、更新换代从而让更多的客户接受产品和服务,获得商业上的成功。⑤胡贝贝、王胜光、任静静:《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的新特点——基于创客创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10期。传统经济时期,创业企业往往很难获取资源。⑥Tanas J K,Saee J.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and its linkage to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7,11(1) : 179 -192.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创客不仅可以利用线下的资源主题,还可以利用大量的虚拟网络平台和主体,资源获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获取难度大大降低。在融资方面,创业者可以通过孵化器或者借助互联网金融,通过众筹来获取创业资金。⑦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8年第4期。在知识技术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获取方面,创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快速实现。创客在项目初期还可以利用用户资源,实现需求测试、试用反馈等功能,有效地降低创新复杂性和用户需求不确定带来的风险。

(三)政府:载体打造,制度支持

政府在创客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引领和规范的作用,为了推动创客经济的发展,就要落实创客载体的打造,从而有效整合不同地区的创客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各个方面的相互连接,构建更加系统化、合理化、高效化的创客体系。政府应增加对创新活动的扶持,建立孵化基地、经纪机构等,推动高水平创客空间、创客实验室的建立。协同创新涉及到各个主体的利益。制定合理的制度,协调各方的利益分配,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有益于协同创新的推进。①糜志雄、张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10期。

在知识产权领域,为了保证知识产权的快速授权、确权、维权,需要建一个更加完备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由单一领域向多产业领域扩展。搭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集专利快速审核、确权、维权为一体,构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枢纽地位。政府机构还需要在社会上营造舆论氛围,提升大众的创业创新意识。传统的中国教育忽视动力能力和个性培育,重视灌输和做题。创客的成功由显性知识与个体和社会的隐形知识所共同决定,这些隐形知识主要包括自信、文化、敏感、经历、灵感、综合等等。②林祥、高山、刘晓玲:《创客空间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与理论价值》,《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6期。虽然发达国家的创客文化的发展比中国早了几年,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进步和开源硬件的传播,我国的创客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一关键时刻,政府要大力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理念在社会中潜移默化,被大众接受。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真正引领“双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③郑文范、崔明浩:《创客模式与战略变革契合及实现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7期。

(四)社会支持机构:融资支持,有效监管

社会支持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对于创客个体来说,高风险是其内在属性,融资难是限制其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金融机构对创客个体的融资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创新过程注入持续的资金保障。社会支持结构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投融资机制,克服创客发展的资金瓶颈。持续发挥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作用,健全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机制。在此前提下,需要持续探索创客融资担保及抵押新型模式。④梅凯、陈效林:《我国创客空间发展的体系构建与政策支持——基于中美创客空间形态与生态的对比》,《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2期。对于社会服务支持结构,要着力推进科研技术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依照法律法规充分施展资产评估的市场化功能,以服务为宗旨,简化资产评估备案程序,使资产评估更方便可行,实现协议定价和挂牌、拍卖定价,提高科研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利用率。

(五)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维系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参与,从而提供合作的动力。在该系统中,各方的功能和作用都是相互影响,所以应该重视任何一方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协同创新的整体作用。⑤李林、袁也、刘红:《协同创新主体合作的演化博弈及政府干预的仿真》,《运筹与管理》2018年第6期。协同创新的关键之处是同享利益和共担风险,为了实现共赢,应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合作机制。具体地,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按照参与性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高校、企业以及创客个体为直接参与主体,而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并不直接参与创客研发活动,则可视为创新的间接参与主体,其主要功效是对直接主体的研发活动予以不可或缺的支持。从整个创新系统的运作框架来看,协同创新可以分为直接主体间的协同以及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间的协同。通过各参与主体适宜的协作互动、资源信息共享,则能够催生出“1+1>2”的效应,有力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绩效的提升。

图1 以协同创新促进创客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

从直接主体间的协同来看,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完备的科研设备与先进的人才队伍的保障下,是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而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能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的创客经济生产力则需要市场信息的引导,这就需要企业和创客将市场信息和科技需求及时与高校沟通反馈。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担负着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切实产品并商业化推广的重任,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支配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也能够为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换提供重要保障。创客这一主体作为创新经济的最直接参与者,极富创造性和积级性,借助互联网和新工具,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创客们独立实现了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推动了创意产品商业化推广的全新创业模式。而唯有将高校的知识转移能力、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与创客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结合,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效利用,才能形成推动创客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从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的关系来看,目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创客之间协同创新的联系纽带尚未建立,这就需要政府这一间接主体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改善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途径,为直接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效与和谐运作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社会机构对于推动创客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为直接主体的创客活动提供融资支持,利用自身优势监控和评估直接主体的创新项目,有效防控风险,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由此可见,从协同创新系统的一体化运作来看,唯有加强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之间的协同联结、有效互动,才能带动区域创客经济产出绩效的有力提升。

四、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和协作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如何发挥各方的作用,处理创客经济成长进程中显露的弊端,进而完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发展进步,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不仅如此,协同创新的组织和运行需要创新平台的搭建。下文将从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和协作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

1.政府推动。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的干预, 但实际上,如果要将创新带入市场,政府的积极作为不可或缺,因为创新成果本身有着很强的公共产品的属性,存在溢出效应,进而确定了政府干预创新活动的必要性。但同时应该强调的是,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投资作用,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对创新活动的引导。第一,针对创客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创客组织小而散、创新模式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政府作为主导机构应该促成协同创新体系的形成,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支持机构整合起来,明确共同利益,进而实现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政府对协同创新系统进行整体协调的主要方式在于搭建协同创新的信息共享平台,这一点将在下文有具体论述。第二,政府应该制定创客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研究成果递次扩散转移机制、成熟的技术转移方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风险投资方式,关系到各方对创新成果的权利,以明确的制度安排规定协同创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安排和流程,避免出现合作过程中的任务分配不清、利益分配不均、风险分担不明等情况,保障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促进各方的整合协调。

2.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互通。高校、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同时,企业应更进一步增加科研经费,提升管理能力,将学区创新和产业创新有力结合起来。

3.社会机构支持。在创客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不完善的问题较为严重,制约着创客团体规模的形成,阻碍了创客经济的发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金融发展制约融资渠道的问题,提出三条保障措施。第一,发展专门服务于创客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首先,要引导金融体系服务于创客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适合创客特点的金融产品,如中小企业私募债,各大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创客个体的融资需求特点,推出新型的融资模式、信贷产品和抵押、质押方式。其次,中介服务机构应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共同组成,为创客个体发展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第二,管控信贷投放总量,大力优化信贷结构,关键是要改变大型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着力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保障。第三,建立健全“双创”投融资系统,充分激励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和机构管理者的积极性。另外,要健全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扩展资金的退出渠道,最终形成创业投资的良性循环。

(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通过协同创新,有效整合各大创新主体,进一步创建出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施展政府“联接者”职能,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打破彼此要素互通障碍,促进协同创新,实现各要素的深度合作。如何实现各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要素互通的关系,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协同创新平台中,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发挥着基本作用,而政府、金融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家)、中介机构、消费者等创新主体发挥着辅助作用,这些主体之间互相作用、制约和促进,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然后完成一系列创新活动,例如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创客经济的协同创新平台以创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和社会机构为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来提高创新效率、共享创新资源和方便信息沟通。可以说,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实现各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步骤,为资源重组、协同创新给予了保障。协同创新平台的主要构成有四。1.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于解决协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服务性的问题,包括行业协会、法律机构、税务咨询、产品检验等的一系列服务提供,以形成开放稳定的公共服务组织系统。例如,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联盟,欧洲创新信息服务平台。2.科技孵化平台。从创意到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工艺技术、制造等一系列创新过程,都需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创客公司的有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实现创新产品的研发,企业完成产品的制造,最终由创客公司实现与客户的对接。创客公司作为创客经济的主体,承担着服务提供的任务。创客企业的建立,最终是要与客户对接,提供产品,完成知识、创意向产品、服务的转换,最终实现资本的积累,维持创客公司的正常运转和盈利。而这一过程中各个主体并不是独立的,以创意的提出为例,就可能是创客的提出最终由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完善。3.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将协同创新的各个主体,以及客户、供应商、社会媒体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推动创新协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包括协同创新主体内部的交流以及和外界的互通。4.资金支持平台。企业的运作、平台的整合建设、科研投入等,最终要归结到资金的期初投入,面对创客公司融资难、创客企业因缺乏营运资金半路夭折的困境,资金支持平台的建设不可或缺。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依赖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融资支持方案的落实、金融机构必要的信贷支持、建立区域金融市场体系,为协同创新提供原始的启动资本和运营资金,从而鼓励创客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创客协同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