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究

2021-08-01赵晶晶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现状创新

摘要:科学的审美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将美的追求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深度对接,对人类个体的价值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美和欣赏美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高校应正确定位大学生审美教育目标和价值,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赋能。且能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为参照,设计教育新模式和新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创新

引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思想和思维层面的变革。而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应注重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保证教育主体与技术应用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契合性。关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创新模式的研究,教育工作者需引导教育对象对自我价值进行正确定位。同时,高校需引导大学生精准定位审美客体边界,令他们从多维的视域出发,体验和体悟审美过程,并生成自由自觉的精神追求,而不是被繁杂网络文化裹挟和操控产生的审美标准。在此诉求下,高校需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情况等,有计划性和战略性的对大学生审美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

一、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定位

(一)大学生审美教育目标

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审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教育对象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体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应把好好专业尺度和思想原则。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对社会风气、主流价值体系、时代氛围等进行全面了解,以此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客观性的审美标准和情趣。而大学生审美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以正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做好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衔接和渗透。审美活动日益商业化和同质化的当下,高校应精准定位大学生审美教育目标。即注重激发人类个体本质的力量,引导学生崇尚内在之美,并对外在的美追求形成正确的尺度和标准。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审美体验空间被无限的扩大和延伸,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性和客体的美和丑陋。大学生受到网络环境中不良思潮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人类生存价值产生狭隘的理解和认知。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价值体系。高校需最大程度发挥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对教育对象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令他们对自然之美、天人合一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审美教育多样但缺乏深刻性

各院校实际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会采用新媒体教学法、理论讲解法、艺术作品分析法等手段进行授课,用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审美体系。但从当前的教学结果上来看,仍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即学生对美的认定和追求较为表面化。大学生审美教育形式虽具备多样性,但因在育人内容和模式上缺乏深刻性,进而无法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作美的能力,以及对美界定的认知能力。

(二)未充分体现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时代性

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下,教师往往注重以教材和教室为载体,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艺术文化。课堂上,教师基于既定俗称的美学课程,对学生的审美取向进行引领,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利于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具有引领性的思潮和理念。目前,高校未充分体现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时代性,严重与现实背景相脱离,使得学生的审美视域不够宽阔和深邃。高校既要引导学生体悟艺术之美,还需是组织他们系统的学习社会美、人性美,对美的定义应具备一定的多维性和现实性。

三、大学生审美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赋能

大学生价值塑造、职业理想的定位,会受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高校需体现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能在知识、情感、价值、思维等方面做好素养再造。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立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教育内容进行扩充。将古代深刻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等,科学的融入既定的课程内容中,采取可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索欲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师应学会利用优秀的中华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赋能,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还需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即教师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空间、社会空间、课堂空间进行不同维度的审美体验,并生產书面理论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讨。如在个人理想实现、着装、文化品格、艺术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从价值审美视角出发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讨论。由此,使学生注重完善个人品质和思维素养,弱化功利性的就业和创业思想。审美教育,不应局限在对视觉层面的美的追求和发现上,应引导以“付出和奉献”为美,将个人能力和品德的提升作为“美”的追求,而不是停留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的追逐上。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应科学的融入茶文化、儒家思想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教育对象进行深刻的审美情趣的引领,大大提升和丰富他们对“美”界定的标准和范畴。

(二)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为参照设计教育新模式

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从艺术、科技、娱乐、制造、现代设计等领域中获得审美体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应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情趣,在外表之美、情感之美、心灵之美、精神之美等形成客观的认知。高校需将大学生审美教育对接到现实背景中,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为参照,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即教育工作者需根据在学生群体中盛行的网络文化为立足点,引导学生从网络热议话题内容中挖掘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围绕目前大学生关注的乌合麒麟的漫画,引导对国际媒体的信息传播进行展开全面探讨,针对西方对新疆人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引领和审美塑造。同时,教师需使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素养和信息素养,不被错误言论误导和裹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人才。教师以极具艺术想象空间和批判性的“Blood Cotton Initiative”漫画,引导学生基于我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西方媒体和社会的偏激言论进行思考和分析。利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审美教育,并利用传统课堂和新媒体等不同渠道传播优质的知识和文化。

结语: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大学生认识世界的空间被大大延伸时,教师需对审美教育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应将大学生审美教育对接到现实背景中,从网络文化中获得教育启示和新思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价值体现进行全面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高校需既要培养学生自觉发现美和创作美的意识,还需不断的强化他们审美能力,令他们从视觉化的审美评价转化为内在的价值美的多维度探讨。

参考文献:

[1]孟庆庆,魏楠.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文学教育(下),2019(09):54-55.

[2]张卉.当代高校美育工作现状探究及相关的几点看法[J].内蒙古教育,2019(11):121-123.

[3]欧阳玉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成因与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1):81-8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大学生美育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Y202195)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晶晶(1981.12.26-),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现状创新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