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演奏技法及艺术特色
——以《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为例

2021-07-30胡亚凯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夫斯基舞曲音程

胡亚凯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小提琴发展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处在这一个时期的波兰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创作了《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A大调华丽波兰舞曲》《d小调第二协奏曲》《莫斯科的回忆》《浮士德幻想曲》等小提琴曲,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波兰舞曲系列[1]。维尼亚夫斯基根据祖国波兰的乡土舞曲——波兰舞曲,为小提琴一共谱写了四首波兰舞曲,《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作曲家本身就是小提琴家,所以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小提琴华丽、炫技的演奏技法,也具有时代的浪漫主义特征。基于此,通过分析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作品《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以求探析维尼亚夫斯基的演奏技法及艺术特色。

一、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概述

(一)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曲目的创作特点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的学习及创作期正值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也是小提琴发展历史上较为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小提琴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小提琴的艺术学派也分为意大利、法比、德国学派等,每一个学派都各有千秋,学派之间也交流学习,不断改善[2]。出生于波兰的维尼亚夫斯基,其乐曲创作大都充满了波兰民族忧郁而蓬勃的气质,和肖邦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创作的历程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即在1985年前维尼亚夫斯基的巡回演出时期,由于演出需要迎合观众的喜好,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群体性,易于观众熟悉和理解。维尼亚夫斯基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所以华丽、炫技、夺人眼球的作品必不可少。例如,维尼亚夫斯基在这时期创作的《技巧练习曲》。后期即维尼亚夫斯基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音乐老师的时期,安定平静的生活让他在创作小提琴作品的时候更注重对音乐本身的诠释,其在这一时期对音乐的表现有更深层的理解,而非一味地炫技,即炫技中又带有自身情感及艺术特色。由于在法国接受了良好的学习,他的演奏风格也有法国学派浪漫主义细腻的特点。所以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他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时期创作的作品大都情感朴实真挚、抒情,充满波兰民族特点,《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便是维尼亚夫斯基后期的代表作品。

(二)《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的音乐形态

《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是典型的突出小提琴炫技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充满波兰的民间舞曲的气息,又称“波罗乃兹”。在音乐形态上,《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是典型的三段体曲式结构,整曲一共分为三段,3/4拍:第一段是1-60小节;第二段是61-130小节;第三段是131-152小节。第一部分的前四小节作为一个引子,是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型。在音乐风格上,维尼亚夫斯基的创作思想都基于小提琴本身的特性,他在小提琴乐器的表演性能和演奏技法上也颇有成就,因此,《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在吸收了帕格尼尼的精华之外,还结合了自身的表演技法,突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具有华丽的波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色彩,其开场就是由三个八度组成的,音乐跳跃性十分强烈,节奏明快强劲,音与音之间跨度很大,在炫技中体现浪漫主义时代下地域性的风格情感。

二、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的演奏技法

(一)弓法演奏技法

在小提琴的弓法方面,维尼亚夫斯基使用了许多技巧,普通的弓法在他的手上变得极具色彩,绚丽夺目。连弓是小提琴演奏中最常用的弓法,维尼亚夫斯基喜欢运用连弓演奏速度极快、音程极度复杂的音符,使得乐曲赋予歌唱性;快速的跳弓、跳弦、抛弓也是维尼亚夫斯基经常运用的,目的是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此外,维尼亚夫斯基还善于使用连顿弓,这一弓法可以为曲目增添不少华丽,成为现代小提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演奏技法[3]。

首先,连弓是《D大调华丽波兰》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连弓弓法最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换把和右手弓速的完美结合。在维尼亚夫斯基演奏连弓时,弓要尽可能贴近两根要换弦的琴弦,使右手转动幅度达到最小。如果涉及到四弦,那么右手手臂还需要转动。其次,跳弓是依靠琴弓自然落在琴弦上反弹而来,弓子的中下部分最有弹性。跳弓的弓段很短,在跳弓的时候首先要放松慢练,渐渐掌握后放松右手手指的压力,依靠手腕和手臂就可以完成。再次,抛弓是右手放松时弓子自然弹性的运动。和跳弓不一样,抛弓是一个音符演奏结束之后,弓子在同一方向继续自然的跳动,《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中就存在着三连音的双音抛弓。抛弓的速度可以根据弓子的不同位置发生改变。通常在上半弓演奏,距离弓尖越近,抛弓速度就越快;距离弓尖越远,抛弓速度就越慢。最后,与抛弓不一样,连顿弓是一种受控制的弓法,是一个音符拉完紧接着又有准备地接到第二个音符上面的弓法。在演奏连顿弓时,每一个音符都要清晰有力,弓毛要紧贴琴弦。上弓演奏时,手臂需要离身体近一些,弓子可以向外倾斜;下弓演奏时,手臂需要向外一点,弓子可以向内倾斜。连顿弓的演奏技法如果运用恰当,可以增添乐曲的华丽辉煌。除此之外,部分乐章还运用冲弓技法,如图1所示,通过冲弓技法,促进节奏感,节奏有力且强劲,达到听觉上渐强的效果。

(二)双音演奏技法

三度、六度、八度和十度的双音是维尼亚夫斯基左手演奏技法中最常用的。要演奏音准、音色饱满的声音首先要分弓练习。在练琴的过程中,维尼亚夫斯基多是在手指保留的情况下,先分解拉低音再拉高音,然后再演奏双音,保持对手指按弦位置的肌肉记忆[4]。除了要清楚知道音程之间是半音还是全音的关系之外,要找到正确的手型,还需通过耳朵来测量音程距离。三度音程两根弦上的半音与全音的距离不易控制,《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第一部分就有三度音程的运用,并且是三连音,因此,在演奏双音连音时,为了让乐句通顺、节奏不乱、较为快速地连奏,维尼亚夫斯基通常在二指和四指落下之前一定要保留一指和三指,当然右手的力度也要分配均匀。在这首作品中,维尼亚夫斯基还运用了八度音程的分奏,八度音程是所有音程中最容易听出的音程,八度音程要求手指距离小、换把高。而十度音程是小提琴左手最难演奏的双音音程之一,演奏时需要左手一、四指完全张开,如图2所示。

谱例中有两个十度音程,一个是上行,一个是下行。上行演奏时要先找准低音位置,再找到高音位置。演奏技法上拇指要靠近高音换把的位置,不能仅仅伸张四指,一指也要伸张并稍微躺在琴弦上,这样才能让整个手张开,利于找准音程。

(三)装饰音演奏技法

在《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中,揉弦和人工泛音是维尼亚夫斯基运用最多的装饰音。揉弦是弦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演奏技法。揉弦可以使音色饱满、扎实有力,使乐曲色彩对比明显,变化多端。揉弦时可以把琴头抵在墙上,这样可以使琴身固定住,不会晃动,随后手指第一关节有节奏地前后伸曲,慢慢地加上速度。不同乐曲和乐句的揉弦都不相同。如果是表现悲愤忧伤的乐句,揉弦的力度、幅度都要夸张;如果是表现轻盈活泼的乐句,那么揉弦的力度、幅度就要相比之下轻柔很多。揉弦有腕揉、臂揉,它们的揉弦力度、幅度、速度都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变化。在《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第二部分中,忧郁平静的第一个乐段就需要有大幅度的揉弦。揉弦也要和右手运弓相结合,运弓力度大,揉弦要剧烈、强劲;运弓力度小,揉弦要轻柔、缓慢[5]。除此之外,人工泛音也是维尼亚夫斯基装饰音演奏技法的一大特色,人工泛音音色美妙生动、惟妙惟肖,在需要轻盈的音乐风格中,人工泛音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在《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中,人工泛音这一演奏技法多体现左手手指按在琴弦上的力度要根据右手运动的力度相融合上。

三、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的艺术特色

(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小提琴发展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小提琴艺术水平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夏尔·波德莱尔曾指出“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因此,以维尼亚夫斯基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既发展丰富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大胆创新,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6]。浪漫主义具有的幻想性、民族性、人民性及新精神这四个主要特征,均在《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中有突出的展现。浪漫主义的幻想性和华丽风格,通过三个乐章的节奏起伏及大量的装饰音等“炫技”技法得以展现,维尼亚夫斯基通过不同的技法给听者营造出不同的“音乐幻想场景”,不同于古典音乐的呆板与教条化,浪漫主义绮丽风格明显,其中的波兰舞曲特征也通过连弓、渐进节奏显现。而《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的人民性体现在其适应场合的广泛性。不同于古典音乐多在宫廷中演奏,其华丽的节奏既能在宫廷中演奏,也能在民间各种节日场合演奏,展现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新精神上,维尼亚夫斯基在音乐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量革新,其运用的“连顿弓”更是将整个乐曲推向了高潮,丰富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乃至全球音乐文化。

(二)情感性和声艺术表达

和声是维尼亚夫斯基的钟爱,大量的和弦、双音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泛音和左手快速换把所表现的和声浪漫瑰丽,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的结合,使得乐曲如泣如诉、惟妙惟肖;极快的音域跨度加上各种复杂的音程,使得乐曲有着巨大的冲击力,表现了波兰民族既细腻又热情的情感,也表现了创作者个人的情绪及情感[7]。通过各类演奏技法下和声的加持,《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通过三个乐章展现出不同的三个渐进情绪。作品的第一部分节奏明快,通过大量和弦表现出热情、奔放的情绪;而到了第二部分,作品情绪逐渐沉稳,大量在G弦上的演奏,使得旋律深沉坚定,似男中音般表达了一种处于期待、渴望的一种状态,具有娓娓道来的忧郁色彩;到了第三部分特别是结尾处,小提琴的揉弦、滑音、泛音制造出的和声都表现了少女的妩媚、善变,作品的情绪又逐渐开朗、热情。从第142小节开始进入整曲的结尾阶段,快速的八度音阶上行,接着是极富华丽辉煌的十度音程,最终以热情有力的情绪结束全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乐曲的情感如何表现,波兰舞曲典型的节奏始终贯穿全曲,没有脱离原本波兰舞曲的艺术风格。

(三)节奏跳跃富有表现性

《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节奏跳跃,富有极强的表现性,其音域较广,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大,换把难度较高,因此需要高超的演奏技法才可以实现。多元的演奏技法使得作品的风格、节奏特征明显,而此类跳跃性的节奏只有在熟练的技法下才可能实现。可见,小提琴演奏的技术与风格呈现是互为推进、互为结果的关系。维尼亚夫斯基作品中跳跃且快速的节奏是其创作技法的体现,乐曲开头处充满张力,就是运用了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换把技巧。他运用滑音、换把、G弦上的独奏、颤音来增添作品的节奏感,以表现个人情感,同时,速度、力度、幅度、表现力大大提高。通常,传统波兰舞曲的基本节奏为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而维尼亚夫斯基将其改变成了六连音,使旋律更为紧凑,增强节奏跳跃的起伏感[8]。除此之外,通过乐段再现、添加前附点十六分音符、五度六度音程的交替等,使节奏的速度和力度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呈现上下波动,直至把乐曲推入高潮。节奏跳跃是维尼亚夫斯基个人演奏情绪的体现,但同时,节奏跳跃所呈现的表现性也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点。

维尼亚夫斯基既结合了帕格尼尼时代小提琴演奏的特点,又在小提琴表演性能和演奏技法上颇有新异,创作出了大量技巧性的、难度大的演奏技法,对小提琴演奏技法和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影响深远。《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这首作品虽短小,但演奏技法繁多,演奏难度也很大,这些技法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这首充满波兰民族特色的舞曲,在演奏前应深入了解并感受波兰民族的舞蹈音乐风格、民间文化,才能演绎出此作品独有的艺术情感特色。

猜你喜欢

夫斯基舞曲音程
权方和不等式的一个推论及其应用
冬的舞曲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罗科索夫斯基(下)
罗科索夫斯基(上)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今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