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1-07-30霍光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9期
关键词:跗骨优良率入路

霍光辉

(河南省遂平仁安医院骨外科 遂平463100)

跟骨骨折多因从高处坠落、挤压等引起,主要症状为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钢板内固定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传统“L”形切口入路为主要入路方式,但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影响疾病预后[2]。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跟骨结构不断深入研究,并与微创手术不断融合创新,在跗骨窦入路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方式,且逐渐被用于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3]。但现阶段,临床有关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9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8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 组39 例和B 组41 例。A 组男 23 例,女性 16 例;年龄 26~58 岁,平均(36.69±3.12)岁;跟骨骨折 Sanders 分型:Ⅱ型 18 例,Ⅲ型21 例。B 组男 25 例,女 16 例;年龄 25~58 岁,平均(36.57±3.07)岁;跟骨骨折 Sanders 分型:Ⅱ型 18例,Ⅲ型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为闭合性跟骨骨折;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部位骨折;骨折前足部功能异常;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患者行传统“L”形切口入路,麻醉后,从外踝上2 cm 处至第5 跖骨基底方向取“L”形手术切口,长度9~10 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腓骨长短肌腱,使用3 枚克氏针对骰骨、腓骨及距骨进行固定,牵引皮瓣与肌腱组织,充分显露跟骨与关节面,使用骨膜剥离器复位塌陷的骨块,恢复Bohler 角、Gissane 角,再对跟骨进行挤压以复位骨折端,经C型臂X 线机观察复位良好后,选取合适的钢板固定,固定完成后用生理压水冲洗术野,缝合切口,给予常规引流。B 组患者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应用美蓝在手术区域标记出“八”字切口,麻醉后使用长4 mm 克氏针牵引跟骨结节,同时助手握住患肢进行对抗牵引,恢复跟骨高度,并采用挤压手法恢复跟骨宽度。在外踝尖下1 cm 处取长度3 cm 的横形切口(即跗骨窦切口),切开皮肤到达浅筋膜处,锐性分离内部组织,避免对腓肠神经造成损伤,牵开腓骨长短肌腱鞘,将跗骨窦内软组织清除,使距下关节面充分暴露,直视下使用骨膜剥离器复位塌陷的骨块,关节面平整后使用2 枚克氏针暂时固定。随后在跟骨后外侧取长度4 cm 的纵行切口,与跗骨窦切口呈“八”字形,分离到跟骨外侧壁与跟骨结节处,使用克氏针撬拨恢复Bohler 角、Gissane 角,再使用克氏针暂时固定,经C 型臂X 线机透视复位成功且关节面平整后,选取合适的钢板从后侧切口顺着跟骨外侧壁插入,并使用螺钉固定,C 型臂X 线机透视钢板固定良好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逐层缝合切口,常规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 个月。

1.4 评价指标 (1) 两组手术前后Bohler 角、Gissane 角比较:术前与术后6 个月,分别采用X 线检查 Bohler 角、Gissane 角。(2)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术后6 个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Maryland 足功能评分(AOFAS)[4]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90 分≤评分≤100 分为优,75 分≤评分<90分为良,50 分≤评分<75 分为可,评分<50 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期间,比较两组皮瓣坏死、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Bohler 角、Gissane 角比较 术后6 个月,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均较术前增大(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Bohler 角、Gissane 角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Bohler 角、Gissane 角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n Bohler 角 Gissane 角术前B 组A 组41 39 tP术后B 组A 组41 39 tP 12.22±3.54 12.62±3.16 0.532 0.596 27.48±3.21*26.74±2.28*1.183 0.240 95.74±10.06 96.05±10.24 0.137 0.892 121.45±4.77*120.58±4.06*0.876 0.384

2.2 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 B 组足部功能优良率较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B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跟骨为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主要以松质骨为主,且覆盖在表面的皮肤与皮下组织较薄,一旦受到外力撞击,极易引起骨折。SandersⅡ型、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故钢板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5]。传统“L”形切口入路为经典入路方式,可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易于放置钢板,但手术创伤性较大,易引起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术后康复[6~7]。因此,探寻一种能够有效复位骨折,并且安全性较高的入路方式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焦点。

Bohler 角、Gissane 角常被临床用于评估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Maryland 评分为临床评估足部功能主要的定量指标,以Maryland 评分≥75 分作为判断足部功能优良率的分界值[8]。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6 个月,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较术前增大,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 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于A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 组(P<0.05),提示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术中可达到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效果相当的复位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足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将跗骨窦切口与跟腱旁纵切口联合应用,可有效弥补单独跗骨窦切口入路显露存在局限性的缺点,更利于钢板放置,可有效恢复Bohler角、Gissane 角。同时,该入路方式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相比,对软组织的剥离范围较小,可降低对软组织的损伤,并减轻对皮瓣组织局部供血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骨折愈合,进一步提高足部功能[9~10]。

综上所述,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效果相当,前者更利于促进足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跗骨优良率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距下关节镜治疗训练伤致跗骨窦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观察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