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30卢嘉勇邱美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肺癌实验组血清

卢嘉勇 邱美茹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在2006~2010年,我国肺癌的患病例数为130.2 万,其中男性患者84.6 万,女性患者45.6 万。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占肺癌的80%,并且发病较快,病程较短,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1,2]。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与成熟,靶向治疗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兴手段,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效果[3]。鉴于此,本文将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克唑替尼与沙利度胺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为8∶7;年龄65~82 岁,平均年龄(73.82± 5.14)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为3∶2;年龄64~83 岁,平均年龄(74.12±5.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和螺旋CT 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②经基因检测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或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ROS-1)为阳性;③实验组患者通过病理与基因检测靶点符合克唑替尼使用的要求;④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参加研究,并且获取医学委员会的审核通过。排除标准:①患者的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②患者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有过敏史;③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④患者的精神异常,治疗配合度较差。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克唑替尼胶囊(德国Pfizer Inc.,注册证号H20140699,规格:250 mg/粒×60 粒/瓶) 进行治疗,使用方法:2 次/d,1 粒/次,温热水口服,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29,规格:25 mg/片×20 片/盒)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初始剂量为50 mg/次,2 次/d,温热水口服;服用1周后,增加药物剂量为200 mg/d,总治疗时间为4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检测方法:空腹抽取4 ml外周静脉血液作为检查标本,将其放置在普通干燥管中静置,标本收集完成后将其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时间为10 min,离心速度为3000 r/min,取血清后放入温度为-20℃的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IEMENS,型号:ADVIA Centaur XP)检测血清CEA、CYFRA21-1、CA125,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4]:患者的肿瘤均消退,且未出现任何新的病灶,视为完全缓解;CT 检查发现目标肿块大小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30%,视为部分缓解;CT 检查发现目标肿块大小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30%,且未有病灶出现,视为稳定;CT 检查发现目标肿块增大或是有新的病灶出现,视为进展。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③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仔细记录恶心呕吐、便秘以及乏力嗜睡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EA、CYFRA21-1 和CA125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血清CEA、CYFRA21-1 和CA125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的血清CEA、CYFRA21-1 和CA125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缓解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增加了肺癌的患病几率,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占比约为80.0%,并且约4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处于晚期[5-7]。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早,预后差,存活率低。咳嗽加剧、气促和呼吸困难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若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易加重患者的身心压力,不利于患者康复[8-10]。

克唑替尼是一种ALK 竞争性酪氨酸抑制剂,对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 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断c-MET 的信号通路,防止肿瘤细胞的繁殖,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速 度[11-13]。但是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水肿、食欲不振、心率降低等不良反应,影响药物治疗效果,限制了患者的应用范围。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阻断中性粒细胞趋势化,增强抗炎效果[14,15]。同时,沙利度胺能够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因子的供氧量,防止肿瘤因子的生长与侵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16,17]。沙利度胺与克唑替尼联合应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血清CEA 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血清CA125 与CYFRA21-1 评估肺癌的特异度较高,特别适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也发现,实验组经沙利度胺配合克唑替尼治疗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优于采用单纯克唑替尼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沙利度胺配合克唑替尼治疗的优势显著。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沙利度胺配合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给患者带来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少,患者更容易接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配合度,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综上所述,克唑替尼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理想,在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肺癌实验组血清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