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1-07-29朱云楠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章语文

朱云楠

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學习语文的兴趣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互动。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视学生的感受,上课只顾着自己教学,而让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渐渐疏远。只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才更愿意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感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意愿。

其次,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了解、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经常进行交谈,与学生成为朋友。在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全方位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各个方面都要重视情感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争取学校和社会方面的支持。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下的唯成绩论的错误思想,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重视教学理论的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情感学习。对于部分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重视如何有效进行沟通交流,在肯定他们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加强调控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二、运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在不断进行更新与变革,因此,教师语文教学方式也应跟上改革的步伐。只有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对不同事物产生兴趣的触发点,但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他们而言都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在新视野下的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创新的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务必要抓住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点去进行教学创新,如此,才能使“创新教学”这一手段的效用发挥出来。

首先,为更好地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不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借助课外读物,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由于学生年纪较小,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在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也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讲述了作者年少时为了买一本《青年近卫军》而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发现母亲工作十分辛苦,钱挣得十分不易,却仍然不吝啬给自己买书,作者十分感动。在阅读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时,学生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母爱的伟大。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前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图片、幻灯片或者视频拍摄的方式,记录一件关于母亲的事情,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能够加强学生与文章的联系,促使学生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与母亲的相处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学习文章内容和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这无法满足新课改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这样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单纯地教学文本,而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扩充内容,在督促学生完成课文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情感和能力。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实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文时,教师除了讲解文章内容外,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伟大的祖国,展示各个时代的英雄们的光辉事迹,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从小教育学生要拥有家国情怀,体会祖国母亲的伟大。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拓展延伸,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促使学生将自己融入整个国家背景中,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注重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首先,阅读是最常用积累好词佳句的办法。学生通过阅读,接触的语句会增多,通过记录有意境的句子,为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做好准备。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可设计和制作一个表格,调查学生阅读后的情况。表格的设计内容具体为:你认为文章有趣的词句是哪些?你觉得文章中最感人的词句是哪些?你最想用到自己写作中的词句是哪些?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还能增强体验与感悟,积累读到的好词好句,并运用到自己习作中。这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例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由于文章描述的是乡下景色,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对其毫无概念,自然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述的自得的情境。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录好词好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直接的感受。

其次,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应以教材为核心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帮助。教师可运用看图说话的方法指导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或者把另外的图画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也可以运用片段描写方法,有些课文中有省略情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扩写;还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文章的结局。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与描写,能够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比如在学习如何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出门采风,让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自然,让作文和生活互相联系互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新鲜的作文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做一个处处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积累作文素材的,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饮泉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