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社区: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2021-07-29雷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区家长语文

[人物名片]

雷燕,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中国好校长提名奖、江苏省“333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历经20年的研究成果《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亮相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出版个人专著,几十篇相关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赴全国各地开展公开教学、讲座百余场次。

20世紀末,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而对于语文教学的批评更为尖锐。有人慨叹当时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把一篇又一篇如精美瓷器一般的课文,在课堂上打碎,再用放大镜来欣赏每一个碎瓷片;有人抨击当时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学了十多年语文的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公文、一封顺畅的书信都写不出来……面对社会的质疑,我冷静反思,潜心研究小学的语文课堂,走访各个县(县级市、区),进行深入调研,遗憾地发现:一线的教师教得认真而又辛苦,为了不漏掉一个知识点,有的课文甚至上四五个课时,要用三四天时间才能完成,结果是学生学得同样辛苦却又没有效果,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够,甚至还有学生不会读,不会写。

这样的现状,我勇于直面,用课程审议的智慧,坚持不懈地进行语文课程的研究。旨在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这一走就是20年。

一、缘起:20年读写研究三次跨越

“三轨运行”。1998年,我提出语文教学“三轨运行”的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重点的阅读课、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三轨运行”,为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打开新局面。

“双线并举”。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课内外读写结合的研究走向“四建阅读”与“文学社区”同时运行的书香校园建设。四建阅读即“创建阅读基地、构建阅读文化、组建阅读社团、搭建阅读平台”的阅读指导经验;文学社区即成立文学社、编印社刊、设计徽标、发表习作等。

“读写社区”。2010年至2018年成立读写社区。所谓读写社区指由学校、学生家庭、学校所在的社区组成的,以“读写”为内核的生活时空,也指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以“读写”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学校、家庭、社会,在融合中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优化亲子阅读的家庭指导,唤醒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

二、践行:三个读写区域协同推进

(1)凸显核心区,改造学校读写的课程体系

读写内容全科化。在语文、英语读写的基础上,融入数学、科学、艺术等各学科读写,拓宽学生读写的视野,触摸各学科文化的灵魂。

读写迁移无痕化。在读写指导中,以“阅读-积累-化用”为主线,促进读写的自然转化;以“导读-评赏-练笔”为支点,探索出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延伸、读写结合等课型。

读写平台多元化。建立“小书虫俱乐部”“丹顶鹤文学社”等读写阵地,学生自主策划活动。依托四季青语文网、“半亩方塘”读书网等平台,促进线上阅读与即时写作有效融合。

读写成果效益化。“教师走班制”“微课分享制”“学生巡讲制”,让师生的读写成果及时走出教室,走向更广的交流平台。

(2)强化紧密层,形成家校读写的指导合力

多角色参与。制订“读写社区”家庭公约,鼓励家长参与亲子读写,使家庭读写生活发生结构性变化。提倡老师主动走进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读写状况,为他们送去书籍并给予指导。

多方式交流。通过传统书信、网络社交平台或家长学校,向家长推荐好书、美文,指导家长陪伴读写,分享体会。“故事爸妈进课堂”,让家长为孩子们介绍外面的世界。

多手段激励。家校共同推荐“书香家庭”“优秀小书虫”,树立典型。创设校园“百家讲坛”,让家长和学生代表面向全体师生开讲,产生榜样效应。

多维度评价。建构主体多元、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读写融合。联合开发读写评价智慧平台,持续推进读写活动。

(3)延展辐射域,促进社区读写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成立“社区阅读站”,社区积极配置,学校定向扶持,企业与居民主动捐赠,退休教师、家长志愿者担任管理员。

基地共建。主动与盐城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绘本馆等单位联系,图书馆流动图书车进校园,设置图书分馆,成立小记者站,为学生读写活动拓展新空间。

活动共推。与市图书馆联合开设“黄海讲坛”“名师慕课”,传递读写前沿的声音;“社区志愿者进校园”,带给学生别样的读写指导;“校园志愿者进社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读书会”活动,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

三、成果:“读写社区”研究走向全国

(1)凝聚了立体的社区文化

我们强化读写社区的文化建设,设计了独特的文化标识,谱写了团队之歌,形成文明的、和谐的项目推广方式。

本人20年执着于读写教学改革,体现了作为省教育家培养对象特有的情怀和担当,带动项目组执着前行,使得研究具有深厚的根基,又具有前瞻的目光。

(2)开展了立体的推广活动

近六年,我们面向全省或全市开展大型主题展示活动十余次,近百位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数千名小语同行、数万名家长深度了解、高度认可项目的阶段成果。以“雷燕名师工作室”和“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为载体,面向省内开展读写研讨活动二十余次。项目组核心成员执教市级以上的项目精品课例二十余节,开设市级以上讲座二十余次。

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读写成果丰硕。多名同学主演了多部电影,获央视中国首部中小学系列校园课本剧“语文故事之游山西村”影视童星奖,数十名同学在省市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三千多名同学的作品在市级报刊上发表或比赛中获奖。

(3)撬动了一方的全民阅读

“读写社区”研究的深入推进,释放出多重效应,改变着师生的读写生活方式,也推动着区域全民阅读的进程。各级各类“书香家庭”“优秀读者”“阅读推广人”“优秀藏书家”不断涌现。项目组与盐城市大市区的十多个兄弟学校结成联盟校,形成了以我校为龙头的“和而不同”的读写社区群落。

(4)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

本人出版专著,二十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其中有多篇发表在《人民教育》《语文建设》《教学与管理》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江苏教育》以五篇文章近一万五千字,专题刊发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朱小蔓、叶水涛等知名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在20年的实践中我们渐渐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读写,心怀儿童,执着追求,我们探索出一条以生为本的大阅读语文教改之路。

猜你喜欢

社区家长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3D打印社区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长请吃药Ⅱ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