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2021-07-29邹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习惯教学方法

邹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高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既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还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和拓宽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性和人文性,落实素质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阅读模式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师仅让学生阅读课本及试卷中的内容,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厌恶情绪。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对于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理解程度不夠。正是由于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阅读课堂不感兴趣,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方法不够明确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不能仅根据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充满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而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较为落后,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明确,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仅向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及重要性,却未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导致阅读课堂单调枯燥,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内容有限

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只能够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内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正是由于阅读教学范围过于狭窄,缺乏有效的课外延伸,缩小了学生阅读的范围,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拓展教学,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向课外延伸,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阅读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有效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教材,补充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题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产生新的感受和体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坚持阅读。阅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才能有所领悟和有所收获。阅读要专心认真,切忌走马观花。阅读一本书就要专心认真地阅读完,才能真正地领悟书中所讲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阅读习惯养成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教学,畅读文章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很多汉字没有完全地掌握,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反复播放文章或者为学生做好拼音标注,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在实际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阅读、领读文章,扫除生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播放文章或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语速的控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学习和理解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词。例如,在《我上学了》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阅读教学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汉字的特点,遵循学生年龄段的学习规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速度和写字质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有效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猜一个汉字(告);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猜一个汉字(会);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猜一个汉字(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加强问题引导,培养文章解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中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步步追问法,让学生能够对文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框架,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思想,提高文章解读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建立阅读小组,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解答问题的思路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保障整个阅读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地进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积累阅读技巧和方法。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借助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主动探究学习。

(三)加强课外延伸,拓宽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师要结合教材,有效地向课外延伸,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将课内外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教师不仅可以和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联系,还可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联系。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完成之后,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张秋生童话集《小巴掌童话》等其他内容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和分析,既可以讨论遇到的阅读难题,也可以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并综合诗人张秋生的写作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文本的解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让学生在课外结合相应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简介: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习惯教学方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