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2021-07-29吴海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诗词创设情境

吴海霞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教师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事实上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应用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未掌握有效的应用方法。对此,本文主张从古诗词的趣味情境创设入手,并通过活动情境与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真正领会到诗意之美。

一、趣味情境——视听共享,再现情境

在传统的诗词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语言简述的方法,但是全程的语言讲述难免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诗词中的情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初步迈进诗词情境之中,让语文诗词教学变成一场视听的盛宴。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古代诗人、词人都喜欢将自己的情感或志向寄情于山水之中,由此产生了“诗”与“画”相通的诗词语句,在诗词阅读中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这些诗词勾画出的图景或明丽清秀或浑厚壮阔。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规律来看,他们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在生涩难懂的诗词阅读中难以在脑海中勾画出具象化的情境,从而导致对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诗词中的情感感悟不够真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从形象化、立体感强的图画或视频资料中感知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此提高初中生的诗词学习热情,更好地融入诗词情境之中。

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美国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与诗词相关的图片,也可将其剪辑成动画片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将图片或剪辑好的片段播放給学生观看。通过课件的播放,学生对《木兰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会对诗词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望,希望可以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到更加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视频资料播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可以发现学生读起来更加通顺了,对内容的理解也相对容易很多。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诗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美国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与我国民歌中的花木兰形象有何异同之处,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趣味的诗歌情境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品味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情境——整合特性,动静结合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将语文教学落实到实践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情感,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对此,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的方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以此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所使用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其内涵丰富,可以让读者在诗词阅读中体会到言外之意,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诗词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后写作的活动,化诗为文,将自身在诗词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所看、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情境中,与诗歌融为一体,而不再是诗歌学习中的旁观者。

如在《望江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合作讨论词中的内容,分析作者在《望江南》中所表达的情感,最后组织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想,想象出女子在等待心上人归来时是怎样的心境。学生的写作热情异常高涨,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开始描写故事情节。一名同学以“为伊消得人憔悴”为题,写出了思念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在清晨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对着镜子反复确认自己妆容精致、穿戴整齐之后,满怀欢喜地登上了望江楼。女子站在望江楼上不住地向远处眺望,不禁想起与爱人离别后的种种寂寞与思念,但是想到爱人即将回归,内心焦急又兴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江面上驶来的每一艘船只都会牵动她的心,但是没有看见爱人的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她的心情从欣喜转为焦虑,害怕孤独寂寞的日子还会继续,直到千帆过尽,她开始绝望了,但是也只能含泪独自离开。又如在《卖炭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的演绎中进一步体会到人物的特点以及心理活动,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情境,深入感知诗词意境。

三、问题情境——设置疑问,理清脉络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探究诗词,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理解与掌握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问题解决中理清诗词脉络,便于教师掌握整体的教学方向,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文诗词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找出问题情境创设的切入口,在诗词情境中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含金量高且生动有趣的问题,引领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突破最近发展区,在诗词情境中发现问题本质,揭露矛盾的根源,感悟诗词意境,领会诗人情感。此外,问题情境创设是否能够在诗词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提问方式与提问时机的掌握是否恰当存在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在讲授《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以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时,教师可以结合诗词教学的主题,让学生紧扣“愁”字探索诗词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次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如以“愁”字为标准对上述五首词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划分?(2)《望江南》中的女子“愁”的是什么?《武陵春》中的女子又是为何而“愁”?两首词的作者在描写“愁”时运用的是哪种写作方法?巧妙之处在哪里?(3)哪些词描述的是英雄的“愁”?(4)女子的“愁”与男子的“愁”有何区别?请比较说明。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带领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与对比中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线。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对于德育、美育的教育目标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开展诗词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以趣导入,创设符合诗词主题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获得更加直接的、切身的体会,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感悟到古代诗词的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诗词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诗词之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