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7-29戴镇涛陈亚颦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云南省小镇特色

戴镇涛,陈亚颦,焦 敏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区域产业体系的新选择,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1]。2016年7月,特色小镇的概念最先在浙江省提出,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至此,全国各省份纷纷开始开展特色小镇的规划以及建设工作。现阶段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偏重于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建设意义、发展策略等研究,较多地注意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城镇空间分布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一些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组织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视角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2],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者较少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特色小镇在地域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然而在全国大规模的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不免会出现盲目模仿,定位偏失,进而导致特色小镇空间上的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点,运用Arc GIS10.4软件,并利用相关空间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建设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区域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资源以及文化较为丰富,同时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在云南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云南省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3]。2017年,云南省评选出105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每年评选出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并给予评选成功的特色小镇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4]。2019年9月云南省评选出首批21个省级特色小镇。截至目前,云南省共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13个,云南省省级特色小镇21个,共31个(部分有重合)。在云南省的105个特色小镇中,一级特色小镇为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和2019年9月云南省公布的首批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二级特色小镇为2017年云南省公布的创建云南省特色小镇。本研究通过百度拾取坐标系统定位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地理坐标,运用Arc GIS10.4软件将坐标数字化并与云南省行政区划图形成矢量图,得出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由于云南省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以及云南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包含在2017年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因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云南省评选出的105创建特色小镇名单作为研究样本点,相关涉及数据均来源于云南省年鉴统计和其他权威资料,数据来源真实可信。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特色小镇分布状况来看,云南省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在云南省所有地州市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特色小镇数量居全省之首,比排名第2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多出3个,保山市和普洱市排名第3和第4,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总体持平,位于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色小镇分布最少。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Arc GIS10.4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以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5],具体如下。

2.2.1 最邻近指数

其中rE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项数;A为云南省面积;R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最邻近指数;r1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实际最邻近距离。最邻近指数是用来分析地理空间中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上的相邻近程度分析,可判断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当R>1时,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趋于均匀分布; 当R<1时,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趋于集聚分布;当R=1时,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趋于随机分布。

2.2.2 地理集中指数

G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地级市特色小镇的分布数量;T为云南省2017年公布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的总数,n为云南省地级市的数量,地理集中指数主要是反映研究对象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本研究中运用该指标来测试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分布的集中程度。

2.2.3 基尼系数

pi表示第i个行政区内特色小镇数量占云南省特色小镇数量的比重,n表示云南省行政区的数量,Gini表示基尼系数,取值0~1之间,值越接近1,表示不均衡性越大。C表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分布均衡度。基尼系数(Gini)是地理学中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既可以体现空间要素的分布,又可对两个空间要素的分布状态进行对比。

2.2.4 地理联系率

其中,L为地理联系率;si为第i个地区特色小镇数量占总数的比例;pi为第i个地区GDP占总GDP的比例。地理联系率介于0~100之间,值越大,表示特色小镇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吻合度越高,两者的空间联系越紧密。地理联系率反映了两要素在地理分布上的联系情况,通过相似程度的差异反映空间结构的不同,本研究用来分析云南省特色小镇数量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

2.2.5 核密度

f(x)为核密度估计值;n为州市数量,h大于0为带宽,(x-Xi)为估计点X到事件Xi处的距离。核密度分析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区域中的密度,核密度的估计值越大,表示要素越密集。通过引入核密度方法,能够较直观地反映云南省特色小镇的聚集区域。

3 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分析

通过最邻近指数,利用Arc GIS10.4空间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分析。通过Arc GIS10.4分析工具中点距离工具测算出相邻特色小镇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287 km,运用最邻近指数测算出云南省特色小镇理论最近距离为3.063 km,推算出最邻近指数R=1.07,尽管R>1,但较趋于随机分布。由于最邻近指数分析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加明晰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分散与集中程度,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测量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分布的集散程度。根据测算,若将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均匀分布于各州市,则得出G=26.24%,而按照云南省实际情况得出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7.08%。根据测算,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要大于平均分布于各州市的结果指数,这表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市级尺度上分布较为集中。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和集中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云南省特色小镇呈现出在总体上均匀分布、局部集中分布的特征果。

3.2 空间均衡性、地理联系率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105个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均衡度,本研究引入了基尼系数,再次对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均衡性进行测量。经过运算,可得H=0.98,计算结果表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在各个行政区内呈不均衡分布,且不均衡性较为显著。

此外,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测量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分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引入地理联系率L。经过测算,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地理联系率L=65.795,这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特色小镇的分布受到经济影响,但是影响不特别显著(见表1)。

表1 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数量统计表

3.3 核密度分析

对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进行核密度分析,可以更直观反映云南省各地级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 Arc GIS10.4中的核密度工具对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进行分析,得出了云南省特色小镇核密度分布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滇中滇西最为集中,滇南和滇北较少”的空间分布模式,尤其以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和昆明市交界一带、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保山市、普洱市一带为高密度集聚区,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低密度集聚区。

图3 云南省特色小镇核密度

4 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4.1 市场要素

特色小镇发展是以产业为主要动力,特色小镇建设及评估标准就是以产业带动为主要特征,特色小镇与产业密不可分,产业服务于市场,市场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云南省现辖16个地级市,地级市政府所在地是消费市场的集中地,是资金、劳动力以及物流的主要集聚地。本研究采用Arc GIS10.4技术软件,以16个地级市的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圆心,建立40 km和80 km的缓冲区(如图4所示),位于40 km缓冲区的特色小镇有36个,位于80 km缓冲区的特色小镇有42个。其中,云南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的特色小镇有43个,占总的特色小镇的比例为41%;总体来看,75%的特色小镇都聚集在地级市政府所在地80 km缓冲区。根据地理联系率公式,经过测算,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地理联系率L=65.795,这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等级性较为明显,集中体现在特色小镇围绕行政驻地分布的特点。根据特色小镇与缓冲区以及地理联系率说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图4 云南省特色小镇与市场缓冲区

4.2 地形要素

从人类的居住条件来说,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农业、工业布局以及城市建设[6]。云南省处于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况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流纵横,南低北高,海拔相差6 600 m,对于城镇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地形是影响交通通达度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差的区域,企业入驻率低,市场狭小,进而进一步影响产业的发展以及城镇的扩大。利用遥感图像提取云南省地形图以及利用Arc GIS10.4空间处理方法,将云南省特色小镇点要素叠加在云南省地形图上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云南省特色小镇多分布在滇中以及滇西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这说明云南省的特色小镇大多数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图5 云南省特色小镇与地形

4.3 资源要素

资源有众多分类,特色小镇与旅游产业以及旅游资源息息相关,因此在本研究中,着重从旅游资源入手分析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在云南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特色城镇和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并争取将其创建成为4A级以上旅游景区[7]。在中国相对完善的景区评价体系中,国家5A景区能够较为代表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云南省现有的8家5A级景区为样本,以5A级景区为圆心,通过运用Arc GIS10.4技术软件建立半径为20 km的缓冲区,结果如图6所示,在特色小镇聚集的地方受5A级景区的影响较大,5A级景区分布较少的地级市特色小镇的数量也相对较少,根据图6可知,在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中,有80个特色小镇在5A级景区80 km的缓冲区内,说明特色小镇受到旅游资源的影响较大。

图6 云南省特色小镇与资源缓冲区

4.4 交通要素

云南省幅员辽阔,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对交通制约较为明显,交通对于城镇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不同区域的城镇平均距离较远。交通对于产业布局以及物流也有较大的影响,对于特色小镇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方便、的优势,往往是旅游活动的首选交通方式。总体来说,云南省的交通状况较为落后,有部分地级市未通高速路或者铁路,本研究中根据云南省交通实际情况,以云南省主要国道为中心线,建立以 40 km和80 km为半径的公路缓冲区,如图7所示,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级市中,特色小镇分布较为集中,且在国道20 km缓冲区内有特色小镇65个,占61.9%,国道40 km缓冲区内有特色小镇有85个,占云南省特色小镇总数的81%,从图6可以看出,特色小镇分布在国道上,说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分布受到交通的影响较大。

4.5 民族文化要素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云南因其独特少数民族资源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云南16个地级市中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云南省政府提出力争全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各建成1个以上特色小镇,云南省打造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跟其他省份的优势在于其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8]。根据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可以将其分为特色产业型、旅游产业型、文化产业型、民族文化型以及新兴产业型,其中以民族文化元素为主导的小镇有22个,占总数的21% ,以民族文化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中,大多数都是在原有的少数民族村寨上进行再开发规划,因此民族要素成为影响云南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因素,见表3。

表3 云南省特色小镇主要类型的数量及占比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借助Arc GIS10.4空间分析工具,对云南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形态、剖析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得出:第一,云南省特色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且不均衡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空间集聚具有指向性,形成了滇中及滇西等高密度集聚区。第二,从影响因素来看,影响云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市场要素、地形要素、资源要素、交通要素以及民族文化等。其中以地形和交通要素影响最为显著。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大多依托在原有的村落或者城镇上进行再规划及开发,特色小镇多建设在地形平坦的地方,靠近市场消费区及交通干线。此外,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也加速了特色小镇的创建,受到旅游驱动因素的影响,在云南省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特色小镇建设带。

在面对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解决城市化进程过程带来的众多弊端,需要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组织载体来支撑产业升级的空间。云南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需要优化,以契合云南省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因此,利用云南省省情,本研究认为:第一,云南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要符合云南省的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充分利用云南省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的资源禀赋优势、生态特色以及民族特色,进一步深入挖掘小镇社会经济、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的潜力,准确把握小镇建设的特色定位;第二,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特色小镇建设应该积极引进各类产业要素,汇集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发展的要素,通过产业融合,进而形成特色小镇在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第三,特色小镇是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化,利用云南实际情况,应继续推进云南省旅游转型升级以及一部手机游云南,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从而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打造智慧小镇,提升游客满意度;第四,要规范特色小镇的名称。本研究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有的特色小镇存在2至3个不同的名称。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规范特色小镇的名称,确定特色小镇的发展主题,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第五,重视主题特色与实际建设设计。云南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搬东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应该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以及民族特色。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小镇,在其软件设施以及硬件建设,都需要与其特色产业相匹配。

猜你喜欢

云南省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熊的小镇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