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农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1-07-28高政平等

现代企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高政平等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在徐州市的叠加,在促进徐州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本地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农业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徐州农业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

1.“融合”发展的政策不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发达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如德国联邦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地位、详细规定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各州根据本州经济结构特征和具体情况,又有相应的法规给予保障,从而确保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的利益。但是我国这方面还不健全。第一是缺少“融合”的法律保障。我国政府至今没有出台产教融合发展的强制性法律文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于1996年,行文中柔性条款居多、各方职责内容笼统、操作性不强。尚没有出台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二是缺少“融合”的经费保障。《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在全国990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中,生均拨款低于12000元的超过60%,其中有133所生均拨款低于6000元”,而“全国31个省(区、市)的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全部达到1.2万元”。第三是缺乏“融合”的配套政策。去年徐州市政府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简称行动计划,下同),提出按照政府引导、院校为主、行业企业参与的原则,组建徐州职业教育發展联盟,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2.“融合”发展的路径不顺畅。从管理上讲,产教融合发展应是多部门协同联动,而不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这与现行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第一是“融合”的体制不健全。目前徐州并未成立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协调议事机构,没有对区域内产教融合发展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产教融合发展中涉及教育、发改委、财政、农委、科技等多个部门,均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但往往不能形成合力,甚至相互矛盾或抵触。第二“融合”的资源难共享。当前各地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创新资源共建共享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与职业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供给无法有效对接,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始终难以建立。第三是“融合”的渠道不畅通。目前产学研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来校咨询或职业院校应邀参加企业的洽谈活动。由于没有建立信息沟通的专门渠道,企业、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融资机构等缺乏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融资信息分布不对称、交流不完全。

3.“融合”发展的内功不强劲。在新的时期,我国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基础内功不强劲、服务能力薄弱。有些学校没有“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优化、设置专业,一些专业如果树、农机招不到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休闲农业、智慧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找不到人,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设置缺乏统一协调,一些专业如计算机等同质化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受师资、资金、实训条件等因素限制,学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发展需求,造成毕业生很难在企业先进设备上直接上岗。农业职业院校因教学任务重而弱化科研要求,加之争取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少,制约了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开展,由此造成教师研发能力欠缺,解决农业行业、企业实际问题能力不强。

二、徐州农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实现路径

1.思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健全政策,锤炼内功,打通路径”。即坚持服务宗旨,把握需求导向,围绕做强优质粮食、蔬菜园艺、 高效林果、生态畜牧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和做精大蒜、花卉、 银杏、 板材、奶牛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以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和育人质量为目标,主动调整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功能、专业结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打造服务型“双师”团队,跟进配套法规、政策措施作保证,推进产教融合育人、融合发展。

2.实现路径。①围绕农业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产教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提高质量水平。重点扶持能够对徐州农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服务的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创建省现代化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和领航计划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创建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省高水平专业(群)。二是完善农业产教融合专业布局。聚焦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和本市产业发展吻合度,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专业群,协同努力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省级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②围绕农业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产教融合发展的高效保障体系。第一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全市应成立一个促进农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协调议事机构,对区域内产教融合发展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农业职业院校也应健全产教融合的相关机构,明确职能要求。第二是要做好投入保障工作。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配中职业教育经费的比重,形成“投入总量与事业规模相匹配的协调机制”。农业中职教育拨款经费要逐步增长,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要给予与普通本科“同等待遇”。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产教融合专业群、产教融合型企业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建设。落实“行动计划”精神,对于开展学徒制培养的企业,给予每生每年4000元至6000元的培训补贴。第三是法律与制度保障。要紧密围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在“行动计划”文件的基础上,配套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与政策,规范农业产教融合工作的管理,大力加强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产教的深度融合,保持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要求的衔接,促进产业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第四是完善“融合”督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发展”的督评制度,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对县(区)综合考核,及时跟踪有关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应对处理合作投资人、相关人员工作岗位安排、课程教学质量等重大问题,执行奖罚措施,协调项目运行,促进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③围绕农业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服务型“双师”团队。第一,以专业类别,建立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一方面协助企业做好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技术工作,收集并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难题;另一方面把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向企业,把最新的理论知识带给员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第二,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抓手,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企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每年定期立项资助部分重大研究项目,与联盟或职教集团内部的科研院校组成协作团队共同研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第三,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科研、农业等部门要逐年增加项目数量和项目资金,提高农业职业院校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份额和资金的比重,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组成攻关团队联合申报课题项目。第四,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农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办法,实行教师深入企业兼职开发工程师、企业工程师进入校园参与课堂教学允许农业职业院校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或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服务型双师团队。④围绕农业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产教融合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第一,以联盟化或职教集团搭建产教融合链条。重点加强淮海现代农林职教集团建设,推动学校中的优质资源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对接,建设与国际通用证书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8-10个,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30-50个,有效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切实提升整个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服务产业水平。第二,大力培育农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园区)。贯彻落实“行动计划”文件精神,鼓励企业、行业组织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和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办学。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每年评审认定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创一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在企业评优评先、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实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构建农业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徐州推广示范基地(JATS[2020]044),徐州市社科联课题(20XSS-089),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

(执笔人:高政平    孙  朋    何树川    郑  伟)

(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站   江苏国美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