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新平县石门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7-27段姝贤杨晓敏

云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岩岩脉花岗闪

龙 海,段姝贤,杨晓敏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 昆明650051)

石门坎金矿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委会大寨村南西方向约400米处。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北段的西侧,石门坎向斜核部,哀牢山断裂与九甲-安定断裂间的浅变质岩系中。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花岗闪长斑岩岩脉发育,岩石蚀变较强,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重晶石化关系密切。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上统(D3)碎屑组。矿体严格受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控制,北西-南东向区域性的逆冲断裂组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北西向的层间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频繁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泥盆系上统砂岩组(D3),可上、下二个岩性段。

1.2 构造

矿区构造线呈近北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除一向斜构造外,区内北西向的逆冲断裂和层间破碎带较为发育(图1)。

1.2.1 褶皱构造

1.2.2 断裂构造

(1)北西-南东向断裂组:北西-南东向断裂组属区域性的北西向逆冲断裂组,是矿区的主要断裂,由F1、F2断裂组成,两断裂构造的特征基本相同。

断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倒转向南西倾,倾角70°~80°,沿走向、倾向都呈疏缓波状。压扭性挤压断裂破碎带宽1m~3m,破碎带中与主断裂平行的挤压滑动面发育,可见变质石英杂砂岩构造透镜体。断裂两侧羽状节理发育,节理面与主断裂面交角10°~20°。主断裂切穿地层,与地层交角10°~30°。

断裂破碎带中可见辉锑矿化及黄铁矿化。辉锑矿、黄铁矿呈细脉状、星散状、团块状分布,脉宽0.5cm~5cm,脉长一般0.2m~1m。

(3)南北向断裂:区内普遍发育,但规模较小,走向长几米至几十米长,断距几十厘米至十几米,为左行压扭性断裂,属后期破矿构造。

图1 新平县石门坎金矿地质图

1.3 岩浆岩

矿区分布有数十条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脉,其中有8条规模较大,脉长190m~830m,脉宽1m~130m。脉岩产出于向斜核部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部分岩脉边缘具片理化,岩脉普遍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局部可见碳酸盐化、毒砂矿化。岩脉与矿化蚀变关系密切。

2 矿床地质

2.1 矿体特征

区内查明KTⅠ1、KTⅠ2、KTⅡ1、KTⅡ2、KTⅢ、KTⅤ6个主矿体(表1)和5个单工程控制的小矿体),代表性矿体的特征简述如下。

(2)KTⅡ1、KTⅡ2矿体:位于F2断层南西侧,产于(Ⅶ)号花岗闪长斑岩脉的上、下两侧外接触带中。其中KTⅡ1矿体呈似层状,走向340°,总体南西倾,倾角55°,矿体两端倒转向北东倾,倾角60°~80°。长120m,厚0.33m~6.52m,平均厚度2.65m。单样品位0.69~26.32克/吨,单工程平均品位4.35~8.32克/吨,矿体平均品位4.92克/吨;KTⅡ2矿体呈透镜状,总体走向340°,总体南西倾,倾角48°~55°,北西端倒转向北东倾,倾角74°。控制走向长70m,厚0.87m~1.17m,平均厚1.02m,单样最高品位5.54克/吨,单工程平均品位3.49~3.50克/吨,矿体平均品位3.49克/吨。

表1 矿区6个主矿体特征表

2.2 矿石特征

(1)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偶见毒砂及锑矿物,并含微量金红石、白钛石。氧化矿物有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石髓,粘土矿物,少量长石、重晶石、铁白云石、微量锆石及电气石。

黄铁矿多为自形立方体,少量为五角十二面体及八面体,粒度0.04mm~0.5mm,大者可达1.2mm。呈细脉或团块状产出,少量为星点状。脉状黄铁矿的中心为微粒立方体,向两侧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形和少量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地表氧化成褐铁矿。

毒砂呈细小菱柱状,结晶稍晚于黄铁矿。

锑矿物呈黄色粉末状锑华,部分保留辉锑矿板状晶形。

(2)矿石类型:以氧化矿为主,其次为混合矿。氧化矿呈褐铁矿产出,硫化矿呈黄铁矿产出。

(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它形-自形粒状结构。晶体形态以它形粒状和立方体状为主,少量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和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假象残余结构: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保留黄铁矿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假象。

矿石构造:为浸染状、脉状或团块状构造。黄铁矿呈呈稀疏浸染状、脉状或大小不等团块状产出。

(4)金的赋存状态:黄铁矿是金矿的载体,金矿物以自然金、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嵌布于黄铁矿中。

2.3 矿化蚀变特征

区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矿化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偶见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毒砂化、辉锑矿化。

(1)硅化:早期硅化石英为白色,呈脉状在岩石裂隙中分布,脉宽几毫米至十几厘米不等。晚期硅化石英由于具褐铁矿化,往往带黄色,呈脉状或透镜状,在层间破碎带中顺层分布,往往与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伴生。

(2)绢云母化:早期主要是泥质矿物发生重结晶,变为微细鳞片状绢(水)云母,具定向排列;中期绢云母呈细脉状穿切岩石;晚期绢云母再度重结晶,鳞片增大,定向或不定向,往往与晚期硅化、黄铁矿化伴生。

(3)绢英岩化:岩石原矿物全由石英、绢云母代替,石英多呈细粒状。绢英岩化强时,石英具重结晶增大,趋于等轴变晶粒状,绢云母分布其间。常与黄铁矿化伴生。

(4)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产出,以自形立方体为主,结晶较粗者可见八面体,粒径0.04mm~1.2mm。偶见与细小菱形毒砂矿伴生。

(5)褐铁矿化:灰黑色、黑褐色、黄褐色褐铁矿呈粉末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红褐色褐铁矿呈浸染状或脉状产出,保留有原黄铁矿晶体形态。

(6)重晶石化:呈自形粒状,呈细脉状,团块状在碎裂状变质杂砂岩中产出。

3 找矿标志及成因浅析

3.1 找矿标志

(2)伴有强烈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锑矿化、褐铁矿化的碎裂状变质石英杂砂岩、砂质绢云板岩、绢云板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

(3)岩石中红褐色褐铁矿沿岩石层面或裂隙呈脉状或团块状产出部位,金矿较为富集。

(4)花岗闪长斑岩脉成群分布,层间破碎带都较发育,若伴随有较强的褐铁矿化,往往是金矿体赋存部位。

(5)北西-南东向区域性的逆冲断裂组是主要的导矿构造。

3.2 矿床成因浅析

4 结论

综上所述,矿体严格受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控制,北西-南东向区域性的逆冲断裂组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北西向的层间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频繁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初步认为云南新平县石门坎金矿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猜你喜欢

英岩岩脉花岗闪
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吉林白山新路花岗闪长斑岩LA
--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新疆博乐科克赛铜钼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鲁西徂徕山南部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胶西北西岭特大型金矿床蚀变围岩特征研究
印尼南苏拉威西省桑加卢比铜多金属矿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北京八达岭斑状花岗岩研究
招平断裂带蚀变岩非镜像对称特征及地质意义
胶北黑岚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成因探讨
西秦岭西段然果儿岗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