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东北会泽县鲁纳地区宣威组沉积相分析

2021-07-27向经纬王浩宇毛家伟

云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宣威砾岩粉砂

徐 杰,向经纬,王浩宇,毛家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十支队,云南 昆明 650000)

出露于云南会泽地区宣威组(P3x)形成于晚二叠世末期,其下伏为峨眉山玄武岩(P3e),多以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上限作为宣威组的成岩年龄。近年来有关宣威组的含矿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云南富乐铅锌矿、云南会泽大黑山铝土矿、云南富源县新厂铅锌矿和云南省镇威煤矿等[3~5],都与宣威组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野外勘查、剖面测制、岩石薄片观察、剖面对比等一系列工作,探讨晚二叠世该区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也为宣威组区域性成矿研究、沉积盆地属性研究和P-T生物大灭绝影响因子探索等提供资料。运用传统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的研究方法,对宣威组古生物-沉积相、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化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研究,把其成矿模式和沉积演化规律进行有机结合,拟建立起宣威组沉积时期的区域性地层构造格架和演化发展模式。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研究区地处扬子古陆块滇东碳酸盐岩台地,受构造作用控制,整体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泥盆系、石炭系为碳酸盐岩,二叠系自下而上包含有梁山组(P1l)、阳新组(P2y)、峨眉山玄武岩(P3e)、宣威组(P3x),其中梁山组(P2l)与宣威组(P3x)为碎屑岩沉积,阳新组(P2y)为碳酸盐沉积;宣威组(P3x)之上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本区宣威组(P3x)出露面积30.64km2。并与峨眉山玄武岩(P3e)相毗邻,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图1)。

本区断层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包括2条正断层和4条性质不明断层[6~8]。

2 岩石学特征

2.1 剖面概述

在研究区共测制两条宣威组地层剖面(Pm01和Pm02)。

(1)会泽县务德鲁纳乡铁厂村宣威组剖面(Pm01):起点坐标:东经103°42′50″,北纬26°20′00″,终点坐标:东经103°42′37″,北纬26°20′00″,剖面露头良好(图2),岩层总厚度为198.9m。下伏地层为峨眉山组(P3e)深褐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宣威组(P3x)底部为灰黄色块状砾岩、暗紫色中薄状含砾粉砂岩、灰色厚层长石岩屑砂岩、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等。中部为黄褐色砾岩、土黄色粉砂质泥岩。顶部为黄色中层状粉砂岩夹土黄色中层状粉砂质泥岩、黄绿色中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砂岩中见铁质结核。上覆地层为飞仙关组(T1f)紫红色中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

图1 研究区地质简图

图2 鲁纳乡铁厂村宣威组(P3x)实测地层剖面图(Pm01)

(2)会泽县上村乡河口-大岔河宣威组剖面(Pm02):起点坐标:东经103°36′08″,北纬26°05′48″,终点坐标:东经103°36′05″,北纬26°05′51″,厚108.3m。下伏地层为峨眉山组(P3e)深褐色致密杏仁状玄武岩。宣威组(P3x)下部为灰黑-灰绿色砾岩、灰黄色泥岩、含细砾泥岩。中部为灰紫色含细砾泥岩,青灰色中-薄层状泥岩。上部为青灰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夹泥岩、青灰色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等,细砂岩呈透镜状产出。上覆地层为飞仙关组(T1f)浅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岩屑砂岩(图3)。

图3 会泽县上村乡河口—大岔河宣威组(P3x)实测地层剖面(Pm02)

2.2 岩石类型及特征

通过野外实勘和室内薄片观察,宣威组岩性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类,岩石类型包括砾岩、含砾泥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两条剖面中所涉及的同种岩性并无较大区别。

图4 研究区宣威组(P3x)砂岩分类图解Fig 4.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XuanweiFormation(P3x)Sandstone

(1)砾岩:砾岩是判别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辫状河三角洲中无重力流成因砾岩,砾岩也是反映物源类型、距离、沉积速率等的重要载体。宣威组砾岩由砾石、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和填隙物组成。砾石大小2mm~10mm,主要呈圆状、次圆状,少量为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泥质岩和粉砂质泥质岩。占全部的 25%;粗砂粒径0.5mm~2mm,主要呈圆状、次圆状,少量为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泥质岩和粉砂质泥质岩,含少量石英。占全部的 27%;中砂粒度0.25mm~0.5mm,主要呈圆状、次圆状,少量为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泥质岩和粉砂质泥质岩,含少量石英。占全部的 20%;细砂粒度0.06mm~0.25mm,主要呈圆状、次圆状,少量为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泥质岩和粉砂质泥质岩,含少量石英。占全部的 10%。粉砂粒度0.004mm~0.06mm,主要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岩屑和石英,含极少量长石和石英。占全部的 3%。填隙物:为泥质,含大量的氧化铁质。占全部的15%。Pm02底部紫灰色块状砾岩的结构、构造、磨圆度均和Pm01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Pm02砾岩中砾石成分主要为玄武岩(图5-a、图5-b)。

(2)砂岩、细粉砂岩:有土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灰白-黄褐色中层状粉砂岩和暗紫色中层状泥质细砂岩等,均由陆源碎屑和填隙物组成。细砂和粉砂的成分主要为岩屑,含极少量长石(约5%)和石英(约5%),填隙物主要为泥质,含大量的氧化铁质。部分粉砂岩中含细小砾石,均为次棱角状(图5-c)。

(3)岩屑砂岩:可见黄绿色中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浅紫红色薄层状岩屑砂岩、岩屑杂砂岩和灰色厚层状长石岩屑细砂岩等(图4),砂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岩屑(约30%)、长石约(20%)、石英(约30%)和填隙物组成,为铁质胶结(图5-e)

(4)粉砂质泥岩、泥岩:多为青灰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局部可见灰黑色薄层状碳质泥岩,主体为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质含量较少。碳质泥岩中含大量有机质(图5-f)。

2.3 沉积构造

砾岩中局部可见扁平面定向排列,观察到大型槽状交错层理,Pm02底部砾岩中可见正粒序层。长石岩屑砂岩、细砂岩中发育小型楔状交错层理(图5-c)、平行层理(图5-d)和沉积旋回等。粉砂岩和泥岩中发育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Pm01上部紫红色薄层泥岩、土黄色、浅紫红色中层粉砂质泥岩互层,泥岩单层厚2cm~8cm,粉砂岩单层厚15cm~20cm。

图5 宣威组(P3x)特征岩性照片

3 沉积相划分

宣威组(P3x)Pm01号剖面中砾石成分为泥质岩和粉砂质泥岩(图5-a),此二者均难以长距离搬运,判断为近源沉积,且作用时间不长,重力流水动力减弱后出现牵引流沉积特点。Pm02底部砾岩物源更接近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区,砾石均呈圆状、次圆状,少量次棱角状(图5-b)。搬运距离适中且持续时间加长,砾石底部为杂基支撑,向上逐渐变为颗粒支撑。重力流动能逐渐减弱且牵引流持续发生,由泥石流冲刷形成的凹槽成为古河道的初始河床。结合物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水动力条件、沉积构造等多方面信息,判断研究区宣威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图6)[11-12]。

研究区宣威组属扇三角洲相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2个亚相,包括泥石流、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远砂坝等6个微相。

图6 鲁纳地区宣威组(P3x)沉积相划分图

3.1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宣威组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包含泥石流和分流河道两个沉积微相。

(1)泥石流微相:灰黄色块状砾岩,砾石大小1cm~10cm,分选和磨圆度较差,基底胶结,胶结物为泥质,为泥石流主体沉积。暗紫色薄-中层状含砾粉砂岩,砾石含量较少,为泥石流主体运移末期,流体动力减弱后沉积。

(2)分流河道微相:黄绿色中层状中粗粒岩屑砂岩,砂岩中可见铁质结核。业内针对铁质结核的成因研究尚无定论,综合围岩特征和结核层位成层性,推测为含铁流体沿裂隙沉积形成。发育槽状交错层理。

3.2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宣威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远砂坝四个沉积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局部可见黄褐色砾岩,呈向上砾径变小的正粒序沉积,扁平面平行排列,具河道砾岩特征。灰色厚层状长石岩屑细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适中,且为常年流水。

(2)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为暗紫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土黄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层理较弱,含少量有机质,在剖面中所占比例小,推测被流体多次改造迁移。

(3)席状砂微相:为暗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土黄色中层状粉砂质泥岩互层,或按不同比例交错排列,发育小型波状层理、水平层理。

(4)远砂坝微相:紫红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小型波状层理,反映水动力较,且水平面升降幅度小。

4 沉积环境分析

研究区宣威组沉积时期,结合岩性、沉积建造和古生物等特征,其沉积环境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1)气温升高、降水骤增阶段:在沉积建造中,泥石流是高能水体的可靠记录,同一岩组内大面积泥石流的出现,也标示着该地史沉积期水源补给充足。从Pm01和Pm02剖面底部砾岩中都出现指示古河床特征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且沉积建造相似。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条剖面相距约12km,在陆相沉积中,仅单一水源的供给和水动力改变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而且整个扇体缺少前扇三角洲部分,并不太符合单一水源的扇体特征,故推测为该区域降水骤增,在不同位置引发了不同规模的泥石流。

(2)气温和降水量均保持恒定阶段:由泥石流剥离地表所形成的凹槽成为早期河床,为沉积湖盆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的平行层理、小型波状层理、水平层理等(图6),说明整个研究区沉积水体较浅,均处于流体、波浪和潮汐的改造范围之内,水动力处于一个小幅波动的范围,水源供给趋于稳定。部分层位含植物碎屑,但未采集到较为完整的化石。结合临近区域前人成果,研究区及相临范围内宣威组主要包含焦羊齿(Compsopterissp.),芦木(Calamitessp.),栉羊齿(Pecopterissp.),此外,还有孢粉:Leiotriletes,Punctatisporites,Calamospora,Cyclogranisporites等化石[13],均指示温暖湿润的沉积环境。宣威组以储煤丰富为外界所知,适宜的气候和植被资源是成煤的必要条件[14]。从Pm01号剖面看,宣威组(P3x)沉积旋回完整度、沉积构造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均大于Pm02号剖面的情况,也说明成岩时期古海拔从Pm02剖面到Pm01剖面逐渐变低。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坡状,鲁纳地区处于水流汇聚地带的湖盆边缘。

5 结论

(1) 滇东会泽鲁纳地区宣威组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包括砾岩、含砾泥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

(2) 研究区宣威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包括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细分为泥石流、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远砂坝6种微相。

(3) 研究区宣威组成岩时期,位处沉积湖盆边缘,主要受地貌控制,沉积水体较浅,气候温暖湿润。整个研究区古海拔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坡状。

猜你喜欢

宣威砾岩粉砂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
跃进总干渠粉砂地基上节制闸抗滑稳定性分析
方形砾岩大小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研究
宣威老区饮水工程监管盼提升
宣威火腿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
地下连续墙在富水粉砂层中降水加固成槽施工技术